医学生焦虑、应对方式与学业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2021-01-16乔正学杨秀贤邱晓惠周佳玮宋雪佳赵尔樱杨艳杰
乔正学,杨秀贤,邱晓惠,周佳玮,宋雪佳,赵尔樱,杨艳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校最重要的职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评估模式是许多专家认可的教育质量评估模式[1]。学业满意度是大学生对其学业质量的综合性评价[2],是评价大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因专业特点、存在较大压力[3]、焦虑水平较高等因素影响,27.22%的医学生存在焦虑情绪[4],如果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排解,就会对其学业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此外,研究发现积极应对方式与医学生焦虑程度呈负相关关系[5],因此,本研究以提高医学生学业满意度为出发点,探讨医学生焦虑、应对方式与学业满意度的关系,不仅为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而且为提高医学高等教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65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09±0.79)岁;女性 375人(57.69%),男性 275人(42.31%);大三448人(68.92%),大四202人(31.08%);学医是个人选择的555人(85.38%),学医不是个人选择的95人(14.62%)。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一般人口学问卷。包括性别、年级、户籍、学医是否为个人选择等。
(2)学业满意度量表[6]。该量表由李洪玉、王蕊编制,共12个条目,包括学习满意度、硬件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3个维度,得分高,表示学生学业满意度高。
(3)焦虑自评量表[7]。由WK Zung编制,共20个条目,用于测量个体焦虑水平,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水平越高。
(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7]。由解亚宁编制,共20个条目,包括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维度。
1.2.2 数据处理 使用t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学业满意度现状
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为(48.17±7.03)分,其中学习满意度维度得分为(16.53±2.39)分,学校硬件满意度维度得分为(14.83±3.04)分,教学效果满意度维度得分为(16.82±2.52)分。
2.1.1 不同性别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比较 调查发现,男性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硬件满意度维度得分低于女性医学生(P<0.05),二者学习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1。
表1 不同性别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1 不同性别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维度 男(n=275)t值P值学习满意度硬件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16.32±2.63 14.44±3.11 16.62±2.81 47.38±7.50女(n=375)16.68±2.19 15.11±2.96 16.96±2.27 48.75±6.61-1.936-2.785-1.743-2.488 0.053 0.006 0.082 0.013
2.1.2 学医是否是个人选择的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比较学医是个人选择的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和学习满意度维度得分高于学医不是个人选择的医学生(P<0.05),二者教学满意度和硬件满意度维度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2 医学生焦虑现状
表2 学医是个人选择与学医不是个人选择的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学医是个人选择与学医不是个人选择的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维度 学医是个人选择(n=555)t值P值学习满意度学校硬件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16.62±2.31 14.92±3.04 16.88±2.54 48.42±7.04学医不是个人选择(n=95)16.00±2.76 14.31±2.99 16.43±2.36 46.74±6.80 2.339 1.822 1.608 2.160 0.020 0.069 0.108 0.031
本研究发现,14.92%的医学生有焦虑情绪,其中74人(11.39%)为轻度焦虑,22人(3.38%)为中度焦虑,1人(0.15%)为重度焦虑,见表3。
表3 医学生焦虑情况
2.3 医学生应对方式现状
医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为(37.10±5.85)分,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得分为(18.77±4.70)分。
2.4 医学生学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性别、年级、学医是否是个人选择、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焦虑各项目得分为自变量,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级、焦虑与医学生学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积极应对方式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见表4。
表4 医学生学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医学生学业满意度较高
本研究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满意度为中等偏上水平,学业满意度较高,学习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均为中等偏上水平,学校硬件满意度为中等水平。男性医学生硬件满意度低于女性医学生,分析原因为男性医学生独立性、竞争性和探索性较强,对图书资源等硬件更看重、需求更多,导致其对学校硬件的满意度低于女性医学生。学医是个人选择的医学生的学业满意度量表得分和学习满意度维度得分高于学医不是个人选择的医学生。学医是个人选择的医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明确的定位和规划,学习投入水平高。研究发现,学习投入与医学生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关系[8],因此学医是个人选择的医学生,其学业满意度相对较高。
3.2 焦虑水平较高的医学生学业满意度较低
研究发现,我国医学生中焦虑发生率为8.54%~88.30%[4],本次研究发现,14.92%的医学生有焦虑情绪,尽管低于国内水平,但仍应引起高校重视。焦虑水平高的医学生,其学业满意度低,焦虑情绪不仅会影响医学生心身健康,导致其出现失眠等问题,给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医学生的记忆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降低医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与学业满意度。
3.3 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医学生学业满意度较高
本研究发现,积极应对方式与医学生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经常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医学生学业满意度较高。应对方式是个体应对压力的方法,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减少压力对个体的不良影响。研究发现,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焦虑情绪[9]。因此,经常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处理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直面困难、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业情绪较高,学业满意度也较高。
3.4 大四学生的学业满意度低于大三学生
大四学生学业满意度低于大三学生,原因为大四学生面临更多压力,如学习压力、实习压力、考研压力等,导致其焦虑水平较高。研究发现,83.5%的医学生存在考研焦虑[10],高水平的焦虑导致大四学生学业满意度较低。
3.5 建议
要提高医学生学业满意度,高校可以从医学生学习动机、应对方式、焦虑等方面着手。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如采取O2O教学模式,激发医学生学习动机,增加其学习投入,提高其学业满意度。其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使大学生了解焦虑情绪的来源及消除焦虑情绪的方法,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提高其学业满意度;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处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激发潜能,进而提高学业满意度;最后,定期开展心理筛查,及时对有中、重度焦虑情绪的大学生实施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为提高其学业满意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