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专科护士培训对护士核心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2021-01-16田永明
徐 禹,田永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发展专科护士,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科护理服务水平是《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重点工作之一[1]。在我国,专科护士是指在某特定专科领域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丰富的护理知识,完成了专科护士所需学习的课程且考试合格者[2],其核心能力发展是护理事业进步与发展的促进因素,也是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前提。ICU专科护士培养是近年来重症护理领域关注的热点,其培训效果得到广泛肯定[3-6],但关于ICU专科护士培训对护士核心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发展在个人及专业发展中均具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调查ICU专科护士培训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以便为护理管理者及培训基地发展提供参考,从而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及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2019年在我院参加ICU专科护士培训的241名护士。纳入标准:(1)取得ICU专科护士资格证;(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辞职、离岗护士;(2)不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1.2 培训方法
1.2.1 理论学习 集中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理论培训师资团队由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影像师等资深教师组成。授课形式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授课内容涉及ICU设置与管理、常见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ICU院内感染的防控与管理、重症患者镇痛镇静、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超声在重症疾病中的应用、常见影像学资料解读、护理科研基础等方面。
1.2.2 技能学习 通过两天的操作示范与实践,学员应掌握ICU常见仪器的使用。包括CPR与心电监护仪的使用、CVP的测量、呼吸机管路的连接及参数设置、微量泵的使用等。
1.2.3 临床实践 根据学员的来源和需求将其分配到相近学科的亚专业ICU进行为期2个月的临床实践。要求带教教师具备相应资质,采取一对一带教模式。学员应熟悉ICU工作流程,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
1.2.4 开展科研活动 在理论学习阶段,将学员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拟开展的科研项目,每个小组配备护理专业研究生督导一名。在进入临床实践前撰写开题报告,设计项目方案。基地负责人在临床实践阶段不定期检查,要求学员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项目进展,并对后续工作进行指导。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岗位、职称等。
1.3.2 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 采用自制的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综合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研究者首先查阅国内外护士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及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现有资料进行归纳及筛选,形成《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4名专家来自全国18个省市30家三甲医院ICU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领域。经过三轮专家咨询后对《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草案》进行修改,最终形成包括9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的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评价法评估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综合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通过问卷调查法评估量表的信度。
量表共9个维度,31个条目,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 0.92~1.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9,评定者间一致性为0.94。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能真实反映评价对象的能力水平。一般认为加权kappa系数值<0.40为一致性差,0.40~0.75为中高度一致,>0.75为一致性极高。本量表重复测量信度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77,可以认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测量结果可靠。量表内容包括职业素质、身心素质、知识水平、临床护理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发展能力9个维度。9个维度分值相同,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非常差,2=较差,3=一般,4=良好,5=优秀)计分。
1.4 调查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工作单位在四川的ICU专科护士进行调查。指定一名研究人员向其介绍调查目的和问卷填写要求,并说明注意事项。2019年8月,通过电子邮件发放问卷265份,回复时限为一个月,于9月对未回复邮件的护士进行电话调查,仔细核实问卷内容和答疑,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回收率为90.9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ICU专科护士241名,其中男性20名,女性221名;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0.40±10.70)岁;文化程度:本科163名,大专78名;职称:初级191名,中级49名,高级1名(见表1)。
表1 ICU专科护士一般资料(n=241)
2.2 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各维度得分比较
培训后,ICU专科护士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维度得分较培训前有所提高(P<0.05),职业素质、身心素质、临床护理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发展能力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培训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ICU专科护士培训前后各维度得分比较(±s)
表2 ICU专科护士培训前后各维度得分比较(±s)
维度 培训前P值职业素质身心素质知识水平临床护理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发展能力总分4.58±0.57 4.25±0.64 3.98±0.60 4.29±0.61 4.16±0.62 3.93±0.68 3.50±0.86 3.92±0.71 3.90±0.66 3.94±0.71培训后4.57±0.57 4.26±0.65 4.10±0.59 4.32±0.59 4.21±0.60 3.97±0.68 3.67±0.89 4.04±0.68 3.95±0.65 4.18±0.69 0.821 0.838 0.027 0.770 0.756 0.845 0.031 0.225 0.355 0.169
2.3 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得分有差异的条目比较
培训后,ICU专科护士职业道德、重症护理专业知识、仪器使用、科研意识及非语言沟通能力条目得分较培训前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ICU专科护士培训前后得分有差异的条目比较(±s)
表3 ICU专科护士培训前后得分有差异的条目比较(±s)
条目 培训前P值职业道德重症护理专业知识仪器使用科研意识非语言沟通能力4.64±0.47 4.01±0.60 4.23±0.58 3.26±0.95 3.87±0.73培训后4.68±0.53 4.16±0.59 4.38±0.56 3.87±0.92 3.98±0.70 0.021 0.004 0.030 0.015 0.027
2.4 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得分排名后三位的维度比较
培训前,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得分排名后三位的为科研能力、发展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维度;培训后,排名后三位的为科研能力、发展能力和教学能力维度(见表4)。
表4 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得分排名后三位的维度比较(±s)
表4 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得分排名后三位的维度比较(±s)
培训前培训后条目 得分 条目 得分科研能力发展能力沟通交流能力3.50±0.86 3.90±0.66 3.92±0.71科研能力发展能力教学能力3.67±0.89 3.95±0.65 3.97±0.68
3 讨论
3.1 ICU专科护士培训与护士核心能力的关系
飞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和广泛应用的信息化监护设备对ICU专科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1],“十三五”期间应发展专科护士,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科护理服务水平,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核心能力发展正是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前提。研究发现[7],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在其个人及专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引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专业能力,为个人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与平台,从而有利于个人水平提升及整体护理水平提升[8-10]。在我国,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提升我国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迫在眉睫。ICU专科护士培训被认为是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11-12],它依靠专业的标准、科学的方法培养出符合现代医疗模式及危重症患者护理需求的ICU专科护士[13]。针对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及使用也成为近年来重症护理领域的热门话题[14-17]。在我国,ICU专科护士培训起步较晚,2002年国内才开始ICU专科护士培训[18]。2010年,我院作为四川省首批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开展了ICU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旨在推动四川省ICU专科护士专业发展。
3.2 ICU专科护士培训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经过系统的专科理论及技能培训后,ICU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知识水平及科研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提升,这也与不断改进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国内大多数关于ICU专科护士培训的调查显示[17,19-20],受护士学历等诸多因素影响,ICU专科护士培训无法较好地提升护士科研能力。我院通过引导护士参与科研项目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开题、实验设计、实施、汇报各个环节,逐步提高护士科研能力。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管理小组结合往年参培护士的建议,重新设置理论学习的内容及形式,将原来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变为集中时间段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对理论知识的结构进行优化,因此,培训后,护士的知识水平也较培训前有明显提升。
但是,培训后ICU专科护士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临床护理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发展能力方面,较培训前没有明显改变,与王若婧等[11]的研究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方面,参加ICU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平均年龄为30.4岁,按照培训要求,参培护士在原单位已经是护理骨干,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身心素质,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及临床护理能力,且具备一定临床经验。因此,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沟通交流能力及临床护理能力方面,培训前后变化并不明显。另一方面,临床实践中,由于采取一对一带教形式,且实践时间有限,参加培训的护士更多的是从事协助危重症患者管理、临床护理工作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并没有真正进行患者管理,因此管理能力提升并不明显。此外,教学能力的评定需要通过教学组织和教学表达来衡量,而在培训阶段,参培护士更多的是接受教育而非组织教育。发展能力包括ICU专科护士的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受限于培训时间、方式及条件等因素,其教学能力及发展能力较难通过培训得以体现,因此也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对问卷的31个条目得分统计后发现,培训后,ICU专科护士的职业道德、重症护理专业知识、仪器使用、科研意识及非语言沟通能力较培训前均有明显提升。职业道德及重症护理专业知识条目得分的提升可能与理论学习阶段知识结构改变及医学伦理、人文相关知识的融入有关。创新的科研项目板块也对参培护士科研意识的增强有着积极作用。由于我院收治的患者病情较重,除常规的ICU仪器外,高精尖仪器设备(如IABP、CRRT、ECMO)的应用也较广泛,因此,需要学员掌握更多此类仪器的相关知识,与患者沟通也更加依赖非语言沟通,这也促进了护士非语言沟通能力及仪器使用能力的提高。
3.3 关于ICU专科护士培训的思考
ICU专科护士培训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培训前,护士自认为最薄弱的3类核心能力为科研能力、发展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培训后,护士自认为最薄弱的3类核心能力为科研能力、发展能力、教学能力。虽然科研能力经过短暂培训有所提升,但如何建立后续督查机制,保证核心能力持续提升是下一步关注的重点。对于作为核心能力之一的教学能力,则需要培训基地针对参培护士特点进行研究,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以培养、提升其教学能力。
关于ICU专科护士培训的时间安排,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大多数基地的培训时间为2~3个月[3,13],也有部分地区采取10个月联合培训方式[11],培训时间的差异导致学习内容及效果的差异。由于我国各地区医疗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同质化的专科护士培训仍待探索。研究表明[21],国内仍有部分医院未建立ICU专科护理工作制度,导致ICU专科护士在培训结束回到原工作岗位后,与其他护士并无明显差异,无法体现个人价值。对于已取得ICU专科护士资质的护士来说,由于没有完善的认证及再认证体系,绝大多数为终身制,这也不利于ICU专科护士个人发展。因此,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对ICU专科护士的工作范围、认证制度等加以规范,体现ICU专科护士价值,肯定ICU专科护士培训的作用。而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是保证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
4 结语
ICU专科护士培训对护士核心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知识水平及科研能力方面。但对于管理、教学及发展能力,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专科护士培训的方法,不断改进,以期提高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本次调查受调查时间段、样本量、研究区域及研究内容的限制,结果有一定局限性,后续的研究工作将扩大调查范围、增加样本量、调整调查内容,以期取得更全面的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