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护理岗位能力与护士执业要求的护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1-16冯莉苹左凤林
张 晶,冯莉苹,左凤林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00)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观念的改变,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护理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力基本能够适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并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专科护士,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到2020年,全国注册护士应达到445万人[1]。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各大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下,高校应不断深化护理教学改革,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护理专业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以满足护理岗位需求。为此,我校在护理教学中融入护理岗位能力培养,以护士执业资格为导向进行护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护理岗位能力与护士执业要求融入的意义
护理工作关系到生命健康,工作特殊,护生就业前必须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执考),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近年来,随着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其考核内容更加贴近临床,更体现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能力。因此,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进行护理教学改革,将其作为衔接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实践的桥梁[2],对护生从入学到毕业、从校内到校外全程注重护理岗位能力及执业资格取得,依据临床护理岗位能力要求,融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使学校教育与行业要求接轨,不断缩小护理教学计划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临床实践的差距,提升高职护理教学质量,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护理岗位需求。
2 护理岗位能力与护士执业要求融入的教学改革实践
2.1 主要思路
以提高护理岗位能力和执考通过率为切入点,依据临床护理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重庆三峡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为平台,院校合作、贴近临床优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修订及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完善题库资源,建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网站,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及在线测试并举、校内与校外融通、护理岗位能力与执业资格并重的改革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体思路见图1。
图1 护理岗位能力与护士执业要求融入的教学改革思路
2.2 改革举措
2.2.1 护理教育与护理岗位对接 以护士执业资格作为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的桥梁,依据临床护理岗位能力要求,在护理教育中优化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通过仿真训练、模拟实训、临床见习及跟岗实习,实现由护生—准护士—护士的转变。
2.2.2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融通 以重庆三峡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为平台,通过校院合作,专任教师到临床顶岗、巡查、培训、带教,兼职教师入课堂授课、考核、听评课等多种方式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及学生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学习2年及跟岗实习1年期间能达到培养目标。
2.2.3 入学教育到进岗实习全程渗透(1)专业教师对接班级:每班设置1~2名专业导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入学教育、学期见习指导与管理、实习督导、执考复习、毕业设计与就业指导,从专业的角度不断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和提升。
(2)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并举:拓宽学习渠道,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结合,专业教师晚自习进班辅导;借助执考在线平台、手机微信公众号、人卫网站学习资源、MOOC、微课、考易试题库等各种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通过在线学习与测试系统,开展远程学习与考核,实行专任教师、辅导员线上指导与管理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3)多元评价体系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各课程考试内容和形式对接执考,实施教考分离,并增设阶段性测试,同时实施形成性评价;除了各课程有期中、期末考核,还设有学期综合考、学年综合考、基础知识综合考、岗前专业知识综合考、毕业考等,帮助学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逐步进行知识的融合与应用。
(4)岗前综合培训对接新护士入职要求:①训:以训练临床思维为导向,采用案例导入、情景模拟的方式将临床真实客观的特定情景带入课内外实训项目中进行单项综合训练,让护生建立真实感受,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判断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②考:以27项新护士入职标准,借助临床情景案例,设置临床情景,在不同案例中融入多个不同的护理操作项目,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邀请临床一线专家,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护理实践思维判断能力和操作技能应用能力。③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护理技能竞赛,形成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以赛促学。在宣传和动员中使护生认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激发护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在教学和备赛训练中运用标准化病人培养及考察护生评判性思维、运用护理知识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能力、人文素质等。
3 护理岗位能力与护士执业要求融入的教学改革效果
3.1 较高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我国护士行业的准入考试,是护生成为护士的准入门槛,也是评价护理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3]。护生就业前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因此,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能否通过直接影响到护生就业,同时,其通过率也是评估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护理毕业生质量的一项公认标准,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4]。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考试重点、考试体系等方面对护理教育改革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对护理教学质量具有检验和反馈作用[5]。因此,全国大中专各护理院校非常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作为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6-8]。近年来,随着我校对接执考,融入岗位能力的护理教学改革逐步展开,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当年的执考通过率不断提升,且保持在较高水平,远高于全国、全市通过率(均为60%左右)平均水平(见表1)。
表1 我校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3.2 提升护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校学生护理实操能力考试是由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实施的,主要考核对象是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在校护生。其设计贴近临床,以检验护生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和评估能力。该考试涉及新护士入职培训的27项操作,其标准对接新护士入职考核标准,在不同的情景案中融入4项护理操作,学生在入考场后抽取案例,分析案例并确定4项护理操作的先后顺序,通过15分钟的用物准备后进入考场。考核过程中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邀请临床一线专家,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护理实践思维判断能力和操作技能应用能力。
2018年,我校成功申报成为首批8家在校学生护理实操能力考试试点单位之一。连续两年在国家卫健委护理实操项目办公室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两届大二学生岗前护理实操能力考核。
目前,2018年参加该考核的学生已经完成实习,据多家实习单位反馈,通过考核后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护理操作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在进入临床实习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缩短了学生实习适应期。
通过该考核项目的实施,体现了与岗位对接,与行业标准对接,实现了学生、学校、行业多方共赢。另外,其紧密贴近临床的考试标准也增进了校内教师对于临床护理技术标准的了解,促使教学更加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患者,有益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3 学生在各级各类护理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
技能竞赛是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的体现,通过竞赛,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临床护理基本技能与操作水平,推进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对院校教育的认可度,培养能够顺利进入护理岗位胜任临床工作的护理人才。在护理教育教学中,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为理念设计技能竞赛并形成常态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见表2),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了我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4 毕业生就业情况好,社会影响力大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评价高职院校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有学者研究发现,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基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影响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9]。以护士执业资格为导向进行护理教学改革,对护生从入学到进岗进行全程融入、渗透,使护生提前认识和了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明确取得护士执业资格是成功就业的前提,进而在3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始终以积累知识、掌握技能,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学习目标,而不单单满足于各课程考试合格。根据护理岗位能力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程融入、贯通,通过“教—学—训—赛—考”以及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培养护生临床思维、护患沟通等方面能力,提高其临床护理工作能力,进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通过一系列有效改革举措,我校护生就业率逐年提高,且多家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生评价较好。社会对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认可度逐年提高,区域内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表2 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护理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4 总结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护理教育滞后于临床护理的发展,护理院校培养的学生,部分不能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因此不能进入临床工作;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到临床后往往需要重新进行培训才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这对于学生发展及医院效益都是不利的。护理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培养,使其不仅获得学校毕业证,还要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具备护理岗位能力。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围绕行业准入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岗位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将岗位胜任力培养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护理人才培养之中,为“有效对接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岗位”人才培养提供实证依据,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