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21-01-16杨晓莉张春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工关怀校企

姚 娟,杨晓莉,张春梅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要求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形成校企合作、两位一体的共同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人文关怀是医疗护理的本质属性,作为护理的核心内容,提供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护理服务是当今护理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1]。人文关怀是一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关键是让其对所学人文知识有一种理性感悟和实践锤炼[2]。创设人文护理实践教学平台,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关怀这种情感体验,是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手段[3]。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展主题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人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活动。

1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遵循学校卓越护理人才“厚人文、精技术、懂关怀、能胜任、会学习”的培养理念,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职业认同为目标,学校与苏州市怡养护理院合作,将人文护理实践教学和企业养老志愿服务对接,设计既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又能提升学生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意愿的人文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将企业养老志愿服务纳入课程教学范畴,弥补人文护理教学课时不足,关怀理念和知识传授过多,人文关怀感知、能力实践过少的矛盾,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通过高效的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学生人文关怀感知,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增强其职业价值和认同感。

2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2.1 查阅文献寻找理论支撑

为了科学、有效地设计人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模型,选取华生的关怀护理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护理教学理论基础。华生[4]的关怀护理理论,作为护理教育和实践的理论框架,是护理的本质及核心内容。皮亚杰[5]认为,学习者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互动,通过理解和体验构建知识。应用戴明[6]的PDCA循环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支撑,使人文护理实践教学效果最优化。

2.2 人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在学校调研、文献查阅、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要求,依托学校团委志愿服务实践项目平台,将人文护理专业实践、爱心社团活动、公益志愿服务三者结合,围绕学院“有温度”的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构建“一个模型、两条主线、三维结合、四位一体、五元同步”的人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为了使学生及早“感受护理、感受社会”,以PDCA循环为理论基础创设人文护理实践教学情境模型[7](见图1)。根据服务人群的需求和人文护理知识学习的要求,开展以关怀专业知识、关怀人文知识为“两条主线”的护理专业服务和社工服务。建立主管部门—导师团队—实践团队“三维结合”管理梯队,保证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构建课程教师和护理部领导全程负责,临床护士、护理员、专职社工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导师团队,切实加强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的指导。从学生和服务对象双满意的角度考虑,多层面、多视角、多主线反映社会实践内容和成效,形成学校团委、服务对象、课程教师、带教团队、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五元同步”评价体系(见图2)。

2.3 校企合作实证研究

2.3.1 兼顾双方,以关怀为主轴设计人文护理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开展高效合作,充分发挥人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借助企业力量创设养老服务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关怀内涵,激发关怀意识,培养关怀行为。以人文护理课程教学目标为主线,突出人文关怀理念,根据学校卓越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养老志愿服务需求调研结果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开展以关怀专业知识为主的专业服务和以关怀人文知识为主的社工服务。如为患病老年人测量血压、血糖,为失能老人洗头、翻身、按摩,为普通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等,为各种护理需求级别的老人提供护理支持服务。同时通过娱乐活动和陪伴交流,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满足其身心需要。

图1 人文护理实践教学情境模型(依据PDCA循环理论)

图2 人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

2.3.2 明确责任,校企共建校外人文护理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实践在校所学、适应社会所需的桥梁[8]。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硬件基础,也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有力保障[9]。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校企双方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机制,联合成立了主管部门—导师团队—实践团队的“三维结合”管理梯队,由专人负责协调基地建设和运行中的相关事宜,通过信息动态监控、定期交流反馈等方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整改。出台了《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流程及办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课程标准》等相关制度和文件,从组织机构、学生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明确双方责任,保证实践基地的顺利运行。作为人文护理实践的主要场所,基地在为学生构建真实职业环境的基础上,还承担着帮助学生内化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培养符合养老机构需求的合格服务人员的双重任务。基地定期开展规范化培训,包括养老机构管理制度、社工管理制度、常用老年护理基本操作、康复护理技术、老年护理沟通技术等内容,以确保服务内容的科学和服务对象的安全。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在基地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增加养老服务现状及发展等方面的介绍,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关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养老服务职业的认同感。

2.3.3 深化合作,打造协同育人的人文护理实践教学团队 研究表明[10],教师参与学生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实践效果。以卓越护理人才培养和课程发展为导向,以产教融合和工学交替为抓手,以提升人文关怀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中心,建立校企协同的混编式实践教学团队。校内课程由专任教师全程指导,护理院负责人协调安排;专业服务由临床护士长和护理员进行技能操作和生活护理的带教;社工服务由护理院社工团队统一安排,具体活动由专职社工进行指导。根据服务类别进行分类指导,构建课程教师和护理部领导全程负责,临床护士、护理员、专职社工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导师团队。在遇到教学和专业知识上的问题时,课程教师主动联系企业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钻研克服。为提高团队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实现校内外导师的优势互补,针对护理员专业知识结构的欠缺,学校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能、行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定期举行兼职教师座谈会,与专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彼此学习和借鉴,帮助兼职教师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能。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有利于学生明确人文关怀实践目标,可以更好地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2.3.4 企业授权,建立多元化的人文护理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从学生和服务对象双满意的角度考虑,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由于课程实践教学活动都在企业完成,因此,要给予企业人员一定的评价权力,提高其评价占比,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9]。建立从上至下的“五元”评价体系,学校团委根据活动开展成效,结题评审确认获奖等级;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活动满意度;课程教师从参与频次、实践手册和实践报告完成质量、小组总结汇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效果评测;教师主要对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学生应用CAI量表进行自我人文关怀能力检测、自编量表完成教学满意度评价。评价内容全面,覆盖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对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涉及的关怀感知、能力、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多条主线反映实践教学成效。

3 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高职院校和养老机构的优势,实现“教、学、练、用”一体化[11]。以华生关怀护理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戴明PDCA循环为理论基础,完成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两者结合能很好地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内外教学质量。通过高效管理实践教学,强化人文关怀感知,培养人文关怀能力,全方位提高人文护理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实践教学的开展也缓解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短缺现状,在提高学生职业认同的基础上,减少了其对老年护理岗位的排斥,增加学生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意愿,满足养老行业需求。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发展和壮大养老护理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建立健全养老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社工关怀校企
青春社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