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美育进中考”的实际问题与解决策略

2021-01-16耿金鸽

公关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新时代

耿金鸽

摘要:“美育进中考”政策的出台明确了新时代学校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美育进中考”的现实意义、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策略三个方面来解读“美育进中考”的时代价值和实施之道。新时代重新确立美育的地位,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学美育模式,对于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美育进中考” “五育并举”

“美育”的概念源于德国学者席勒的《人的美育论》。20世纪初,王国伟将其翻译成中文,蔡元培进一步将其纳入国民教育目标。在中国,美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0月份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中考改革试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即“美育进中考”。[ 1 ]

一、新时代背景下“美育进中考”的现实意义

进入现代,美育发展状况堪忧,教育部长陈宝生曾总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状况:“智育发展最为良好,在德育上有所疏漏,体育和美育处于五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劳动教育处于缺失的状况”。“美育进中考”无疑是一个从国家层面推动学校美育发展的有效措施,国家这个强有力的指挥棒牵动着亿万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心。

1.有利于学校在量上开齐开足美育课程

“美育进中考”,这就意味着美育不再仅仅是一个“软任务”,而将转化为一个国家层面的“硬指标”。学校在开齐美育必修课的同时适当开够美育选修课程,是基层学校在面对“美育进中考”后需要统筹规划的。过去,无论是在老师的意识中,还是在学生或者家长的看法中,美育相较于中考计入成绩的主流课程而言都是非主流的,大多数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然是轻视美育的。

2.有利于学校在质上上好美育课程

相较于把美育必修课程上足来说,把美育课程上好才是关键。学校需要重视美育课程的引领,适应国家政策的发展,设计开发质量高种类全的美育课程,把艺术学科作为学校的重要课程,不断丰富美育课程建设,开发适用本地区的美育校本教材,开设特色美育课程,保障任何一个学生获得接受美育的权利,促使学生在学校便能完成美育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人文及综合素质。

3.有利于不同学科的融合发展

美育的育人功能不只是需要专门的美育教师来承担,除美育老师之外的教师也需要是美育育人功能的发挥者。不一样类别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文理科与艺术学科之间的综合发展,从而促成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青少年人才,实现素质教育。蔡元培先生也曾提出,“我们要重视道德教育,用实利教育,军民和国民教育来起辅助作用,另外用美感教育促进学生的道德品格的发展和完善。”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化,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2 ]。

二、新时代背景下“美育进中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美育从学术范畴扩展到实践范畴,其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审美实践是西方哲学和审美语境下的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概念,它逐渐成为一种作用于民族生活的系统实践。这种实践最明显的载体就是设计一套美育课程。“美育进中考”,考试的方式是什么,考什么,考完之后如何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及新时代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等都是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1.新媒体语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随着新兴媒体工具的兴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不再满足于单向的知识传播。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快捷地获得音乐、美术等有关美育的一般性入门知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依靠教师课堂的传授。然而,部分美育教师不能适应新的审美传递方式。一些教师仍然严重依赖现有的教材来传递审美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

2.学校系统科学的美育课程的缺失

由于长期以来美育课程并不受到考试测评成绩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也并没有设置专门针对美育的课程,且已开设的课程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此外,美育课程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的现状更不容乐观,美育课程甚至是完全缺失的,即使开设了美育课程,也多为选修课,经常被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主科课程所取代;课程内容设置上也较为落后,与时代所脱节,缺乏现代之美。更令我们担忧的是,该领域没有专业的审美师资和专门的教材,审美教育方向和范围十分模糊,教学内容不丰富、不深刻。

3.家长对美育“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担忧

《意见》的出台只是为初中阶段美育的考核提供了一个大的指导方向,而怎么考、如何考、评价标准是什么、分值多少、增负还是减负等等问题都成为了家长焦虑的来源。在素質教育与应试教育并轨的背景下,美育要想顺利进入中考需要先搬开这几块挡在家长面前的“绊脚石”。“美育进入中考考试范围,无疑是增加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除去学习文化课和体育课,还要在艺术类课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诸如此类的看法比比皆是,“美育进中考”让不少家长开始“叫苦”。

4.美育评价标准多元化带来的分歧

目前常见的评价标准和考试形式有两种,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考试一般是通过试卷或者机器考试的形式,内容涵盖有美术史、绘画技法等基础素养。针对过程性考试,学生如果想要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只需要在平时多参加艺术类的课内外活动。根据目前的实施情况,假如美育成绩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客观题回答的情况,用规范统一的试题答案来衡量,那“美育进中考”这一政策就失去了其最初的意义。美育的终极目标也不是为了培育一个只会考试拿高分的机器,而是为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但评价的标准的多元,也会引发新的分歧和弊端。

三、新时代背景下“美育进中考”的解决策略

在价值观多元化、信息传播多维化的背景下,“美育进中考”面临环境、社会、实践操作等发展障碍。在“美育进中考”的背景下,应把中学美育放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角度上去考虑[ 3 ]。从时间的角度看,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美育都应融入终身教育;从空间上看,美育应将其边际范围从局限于教育组织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学校应增加与家长和社会的交流;在方法论上,可以运用新技术来提高中学美育水平。美育只有超越空间、时间、思想等抽象的“边缘”,才能实现其终极价值。

1.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学美育模式

“专业位置分配”理论认为,美育也应该像美术、音乐等审美职业一样有自己的地位——开设特定的课程、开设教材、建立固定的師资队伍、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非专业场所”理论认为,没有必要为审美设立特定的专业,因为美育的本质和特征与通识课程的本质和特征相似。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美育课程本身就完全缺失的学校要把美育课程开足开齐,美育课程不完备的学校应该整合现有的美育课程,适时适宜地增加符合中考要求的其他美育课程。对于美育而言,既不能把它当作普通专业,也不能完全脱离过去的职业教育方式,在“美育进中考”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探索一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学美育模式。

2.建立各级教育机构美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

美育的关键是要建立一系列高质量的美育课程。然而,我国大多数的初级中学都面临着没有美育教材和专门的美育课程的问题。为避免“实体化”思想所带来的弊端,计划建立美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是绝对必要的。可以依据不同中学的风格,设计个性的校本课程。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增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意识,积极寻找适宜的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在学校开展审美教育。例如学校可以运用多种方式上好美育课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发掘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

3.推动中学美育课程数字化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载体。我们今天所习惯的教育媒体,如书籍、教科书和教室,在未来将以其他方式和形式存在。美育也要与学习环境相适应。因此,需要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美育课程的数字化。美育课程数字化不仅仅是指利用互联网等新的创意平台。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学生、教师和其他学科的努力参与。最终,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把美育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推动中学美育课程的数字化,符合当下国家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

4.完善美育评价机制

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公平的基石,考试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4 ]。进行美育考试中的“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两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艺术本身就是丰富且多样的,如果只选取固定的考试内容本身就是违背了美育考试的初衷,应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从声乐、器乐、舞蹈等统一给定且相对宽泛的范畴中选择其中一个作为音乐的考核类别;从素描、水彩、油画、国画等多种美术类别中形式中选取一个作为美术类的考核内容。正是因为美育本身的特点,美育的评价应该更多地关注“过程考核”。

四、结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全球素养的人才,于是“美育进中考”成为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之一。中小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美育进中考”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社会、家庭要协同推进美育的变革,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责任编辑:姜秀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2021-07-06].http://www.gov.cn/ 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2].王跃洋.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基础教育论坛,2019,(26):27-28.

[3].郭声健,刘珊.国家美育评价政策:背景、内容与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03):14-21.

[4].杜建锋.美育进中考应公平优先[J].甘肃教育,2020,(23):15.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新时代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演变、价值诉求与未来建构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