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审视

2021-01-14崔佳杏王立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阶段

崔佳杏,王立文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回溯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气贯长虹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勇往无畏之心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身无长物到如日方升再到光辉绚烂,中国社会时移俗易,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究其根由,这得益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共产党承继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知悉中国国情本质,播下独具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种子,推动中国梯次性地向着共产主义方向迈进。本文侧重于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过程进行梳理,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向度分析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逻辑进路,对于中国共产党认识新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理论嬗递

探寻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淬炼,在概观经验履历中升华,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镜鉴,实现了从“山穷水尽疑无路”到“弱鸟可望先飞”再到“既飞,当然飞洋过海”的蜕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实际发展的沃土上耕耘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结出的硕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阶段认识的萌芽期

中国社会发展阶段认识的缘起要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以战争为实践主题的阶段性阐释。它是中国共产党以战争为时代底色,以革命为实践引领,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为最终导向的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内含着战争与革命的特色,这是以战争与革命为时代考量的合规律性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战争与革命的诉求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为观察国家命运的武器。1922 年7 月,党的二大从民主革命的角度思考阶段性目标,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表明中国要分“两步走”才能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935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斗争目的是要从民权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1],“两步走”的轨迹是实现革命胜利的关键。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谈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651。1940 年1月,毛泽东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为根本基点,分析中国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中国革命是要先实现新民主主义再迈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而且第一步的时间是相当地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2]683-684,一味空想不会开出“胜利之花”,脚踏实地方能抵达成功彼岸。毛泽东指摘欲以“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混淆两个不同阶段任务,他对中国革命“两步走”命题的系统研究和阐发,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萌芽,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建立和摸索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阶段的认识从具有战争与革命特色转向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自觉性认识。从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前,以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现实主题的社会主义探索成为此时期的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呈现出过渡性、过程性、渐进性的特征。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呈现出不完善、不成熟的特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存在既适应又矛盾的现象。以此鉴之,1957 年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3]。“建立”与“建成”的理性分析是毛泽东区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准绳,这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长期性的特点。然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使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以批判性思维继续探索未来中国版社会主义发展阶段。1959 年12 月至1960 年2 月,毛泽东在组织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以列宁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为理论根基,以极具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4]的两个阶段发展思想。这一思想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探索的先河,反映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探求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理性认知,它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更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坚定前行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知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长期性,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国发展的核心,发展经济成为新时期的普遍性认知。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阶段的认识实现了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转换的理性判定,这是对发展阶段认识的实质性飞跃。

1981 年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5]。1982 年9 月,党的十二大报告再一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6]。1986 年9 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7]。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阐释中国“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8],这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出场”做好了铺垫。随着党的十三大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式亮相。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我国国情认识实质性飞跃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战略性转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秉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实践中精炼,在发展中延伸,对“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理性判断。2000 年6 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走过的发展阶段不胜枚举,“还要继续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9]。拭目以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动态中发展,在发展中丰盈,在历史的长河中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江泽民在2001 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长期发展中不可逃避的话题,“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1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将迈向更高发展阶段。江泽民首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肇始阶段,即具有长期性特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崭新洞见。2002 年5 月31 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郑重提出了“新阶段”问题,强调“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11]。这些重要论述,是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真理性存在,就其本质来讲,为开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视野,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质内涵提供了理论借鉴。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国情的实在本质,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充盈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胡锦涛基于国情这一最大实际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12]。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基本矛盾上下先手棋,确切把握两个“没有变”的实质,牢牢掌握着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胡锦涛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内源因素,准确剖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在2005 年10 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13],阶段性特征不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2007 年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对发展阶段作了阶段性的定义,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14]。

(四)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奋进的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为发展论调,掌控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提出的具有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真理性论断。新发展阶段的命题不是单纯意识层面的内容,是在中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可靠研判,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基点和理论依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推动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习近平在2020年8 月24 日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15]。2021 年1 月11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16]1-2。新发展阶段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坐标范围内攀登更高阶段的小阶段,也是突破发展藩篱、亮剑新起点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16]1-2。随着生产资料的迭代升级、实现条件的日新月异,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跨上“高质量”的新台阶,新发展阶段已经“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提上日程,这推动着我国继续向着更高阶段开疆拓土。

二、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逻辑理路

追寻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历史,探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变迁历史,以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国际国内发展的现实情形为重要特征,展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在中国社会发展阶段进程中的“中国范式”。

(一)理论逻辑——畅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断点”

“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17]。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发展角度考察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逻辑演进,为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依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演进的终极原因,也是社会主义阶段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受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封建官僚及军阀毫无人性剥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发展造成的羁绊,作为扭曲的土地和资本附属品的人动起了异样的“恻隐之心”,已经脱离主体性和劳动性“另起炉灶”。中国共产党人剖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本体性质,以两步走为实践路向,先以农民为革命的基本动力,以农业生产为主旨任务,以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为核心战略,完成“地主”到“农民”的转换,铲除封建主义因素,实现新民主主义生产发展;再以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为发展之路,以社会主义革命为践行手段,取缔资本主义因素,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范式。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废除“双半”生产关系,以新民主主义平等资本关系取代旧关系,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最终目标,这是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理论指引。

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国家百废待兴,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极度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农业和轻工业配合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重点,实行几个同时并举,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推动实现“四个现代化”,以走农业合作化道路为主线,把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以“富国强民”为主线,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恢复国民经济,实现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变革,是建设年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向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成熟的唯物史观视角考虑,从调转“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车头,转向“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再到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不在“黑板上种田”,旨在实践中发展,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研判,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新发展阶段仍然是坐落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中的子阶段,同时又是站到新的起点向社会主义更高级别的阶段迈进的一个过渡性的准备阶段。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助推禀赋亘古未有,“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深化了对生产力的认识,解放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以经济增长论英雄的观点,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贯彻新发展理念,成为新发展阶段的理论指导。

(二)历史逻辑——紧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节点”

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伴同社会进步的时兴,追赶时局变化的速度,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转变为主线考察百年历史长河中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立于当下、瞻望未来,擘画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逻辑理路,展现大党突破“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树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定位的伟大胸襟。

从历史深层逻辑来看,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层级演进的“卡脖子”难题。建党百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每一次递升都体现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和正确解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2]631。从历史逻辑的视域来看,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以革命战争为主题,以解决好封建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矛盾为主要任务,为筑牢社会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平滑过渡夯实根基。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中共八大又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8]。这一矛盾转变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阶级斗争俨然要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建设要荣登“大雅之堂”。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并在1981 年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此阶段,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经济造血功能,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形式的画地为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小康诉求不遗余力。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是中国共产党探查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核作出的时代性表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9]1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向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样态的追求已经从物质、文化方面转向政治、社会、生态等更多方面质的提升。从落后的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转变,要求我们变革生产方式,提高科技水平,推动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实践逻辑——追寻主客群体发挥作用的“接点”

翻阅百年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推动者,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实践客体,在百年大党追逐初心和使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程中,生成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实践逻辑。

首先,中国共产党发挥着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主体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领导者。其在率领中华民族复兴运动中,通过“两步走”的社会发展阶段思想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飞跃,又在站立姿态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继而在满足基本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以“便觉眼前生意满”的创新性发展的式样实现了强起来的跃升。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演进即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实践逻辑映照。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自洽于实践的推动者。回眸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人民群众是扭转乾坤的主体,是解决变革中所生矛盾的决定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发挥着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不同的阶段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历史证明,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渴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需要的基本诉求推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和改革实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推动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迈进的新发展阶段,从而推动中国实现了从压迫贫穷到独立温饱再到美好富裕的发展阶段转变。

最后,把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伟大革命的时代主题,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提供着现实的逻辑指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内受封建主义剥削与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欺侮与蹂躏,团结联系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是战时阶段的时代坐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坐标下,中国告别了社会动荡,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视域中,中国作为主权独立的国家日渐崭露头角,重树大国地位和风范。进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坐标体系下,中国扩展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跨越发展的瓶颈和世界动荡的经济格局,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驱动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位于新时代强国坐标下,中国共产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键时间节点中厚积薄发,迈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时代实践步伐。

三、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探索的现实意蕴

从筚路蓝缕到奠基立业再到创造辉煌,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发展之源,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指引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出发,继续行进在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以新发展格局为目标导向,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发展蓝图的征程上。

(一)接续迈进: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开辟新路径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之本,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始就以开阔的眼界、深邃的见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嵌于中国发展的实际之中。在历经百年沧桑与辉煌并举,磨难与绚烂并重,挫折与璀璨兼顾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的理论与实践的源动力。

第一,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御敌之武器,立党之根源,“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20]。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深入透析世情国情党情,其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扎根中华民族广袤大地,孕育出集时代特色、中国特色、民族特色于一身的坚定理想信念,成为矢志初心、践履使命的磐石。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新阶段,百年大党在历史滚滚长河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融合中国实际的最新成果,是历经百年铸就的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21],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夺取中华民族伟大胜利的灵魂支撑,是发挥马克思主义伟力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处在任何境况都不动摇的毕生追求。

第二,遵“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途经百年的历史流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22]。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最靓丽的理论底色和党性本色。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的立场,维系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践诺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的崇高追求,让人民拥有获得感、幸福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吃好“蛋糕”。步入新时代,开启新阶段,人民群众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促发展,同舟共济破难题,通力合作向美好的坚实力量。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偕同中国人民沿着时代的轨迹,探寻复兴的胜利。

第三,示“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欠发达国家发展范本

从家徒四壁、一穷二白到蒸蒸日上、节节高升再到扶摇直上、凤凰涅槃,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成果以井喷式涌现,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天职就是为人民造福,在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思路,依靠创新走向未来,高质量发展充满蓬勃朝气,破解发展中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脱贫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正在向着中国共产党构画的唯美景象前进。在两个百年目标交汇的节点上,中国向世界讲出了“中国故事”,做出了“中国表率”,走出了“中国道路”,肩负了“中国担当”。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形成的“中国模式”,铸就的“中国辉煌”,为世界欠发达国家实现富裕提供了范本,为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国家实现跨越性发展提供了经验,为破除国家危机、破解社会难题提供了启示。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把脉时代发展方位,洞悉实践发展变化,剖析国内外环境变革,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源性条件,赶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未来。

(二)精准定位:为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明确导向

新时代新阶段伴着新理念新格局,习近平对“新发展阶段”作出的确切研判,是启航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根本着力点。新发展阶段滥觞之年,启动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开关,加足马力向着现代化强国的方向前进。

第一,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新发展阶段指引航向

新发展阶段亟需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指引新发展航向。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是迈向更高阶段的过渡性阶段。通晓新发展阶段的实质意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备功课。进入新发展阶段,全新的动能与活力、任务与目标、机遇与挑战成为中国共产党追逐五光十色社会生活的永动机。新发展理念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拓新发展阶段的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新发展理念为新发展阶段照亮前行的道路,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始终坚持创新促动力,协调重平衡,绿色要和谐,开放需联动,共享看公正的理念,为新发展阶段解决新问题提供新方法新路径。新发展理念是新发展阶段的启明灯、指向标,为在本阶段发展问题提供准则,指引方向。

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新发展阶段锁定目标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下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手棋”,我国作为大体量的制造业大国,数量多、质量不高的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转换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转化发展动能是新发展阶段以“双循环”保障经济引重致远的重要举措。当今时代,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恰逢开创新局,发展中的新问题,进程中的新情况顺势而来,伫立在新发展阶段,逾越历史鸿沟,攀登竞争高峰,塑造大国自信,是达成以内需带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措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现代化,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契合新发展阶段实际的崭新发展战略,是打掉桎梏经济发展拦路虎的实践践行。

习近平对我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是立足全局、把握大势、着眼发展、统筹未来的战略应用,加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与方向,势必竭力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

(三)擘画蓝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引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19]10。中国共产党在旗帜上书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并将其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

第一,矢志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新时代进入新发展阶段提出新要求,在梯次性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启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压舱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9]20。立在新时代的站台,踏上新发展阶段的列车,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安全抵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列车长”。一方面,我国面临复杂国际形势、多重风险挑战的世界之“变”。世界的车轮滚滚向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日方升,国际治理赤字日渐突显,国际格局不确定性卷土重来,原有发展模式穷途末路,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世界正在“变”;另一方面,我国正在经历进入新发展阶段,迈上新台阶,登上新舞台的中国之“新”。中国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即使受全球蔓延的疫情影响,我国仍旧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强劲的发展动力,向好的发展势头,稳健的发展步伐,中国正在“跃”。在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是我们把握新局、再攀高峰、共创辉煌的定盘星。

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实现复兴道路上全力追求的目标。“新发展阶段”是习近平以深邃的政治远见和明睿的战略智慧,站在新时代、新历史方位的高度做出的科学评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性大跨越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在第一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达成所愿,我们马不停蹄继续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接续奋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过程不会轻而易举,是机遇与挑战充溢、先机与危机并存、新局与变局共生的过程。站在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要依“势”而定,顺“势”而动,以推动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合作对话,以共建共治共享开拓发展新局面为关键举措,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势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树牢“四个意识”不退让,坚定“四个自信”不犹豫,坚持做到“两个维护”不妥协,大踏步向着实现“中国梦”,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我们身处新发展阶段,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先机,向着“中国梦”增速换挡,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加速前进。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阶段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