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2021-01-14周京辉叶美凤杨敏叶启桦何柳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罗非班病史缺血性

周京辉 叶美凤 杨敏 叶启桦 何柳君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由于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而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尽管近年来脑缺血死亡率下降,但仍经常发生致残现象,并仍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机械取栓技术和静脉溶栓等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明显改善[2,3]。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甚至还因患者住院期间症状波动或加重而增加医患关系纠纷的几率[4]。替罗非班是位于血小板上的速效非肽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逆性地抑制纤维蛋白原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和随后的血栓形成[5]。本研究探讨替罗非班治疗AIS 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330 例AIS 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65例。本研究经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114 例,女51 例;年龄27-90 岁,平均58.8±13.7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2 例、糖尿病病史14 例;实验组中男117 例,女48 例;年龄34-95 岁,平均57.8±13.5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0例、糖尿病病史12 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既往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是保护脑神经、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微循环、控制脑水肿及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的平衡等对症支持措施;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21,100 mg/片,30片/盒)口服或胃管内注入,100 mg/次,每天一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80029,75 mg/片,7 片/盒)口服或胃管内注入,75 mg/次,每天一次。(2)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83440,5 mg/100 ml,100 ml/瓶)静脉滴注,5 mg/次,每天1 次。两组疗程均为7 天。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病情突变时及时行颅脑CT 或MR 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Barthel 指数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越好;反之亦然。(2)神经功能评分(NIHSS 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NIHSS 评分总分为42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反之亦然。(3)临床疗效:①无效:患者脑部组织损伤未减轻,脑动脉未通,且肢体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功能未得到改善;②改善:患者脑部组织损伤有所减轻,脑动脉达到再通,且肢体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功能均有改善;③痊愈:患者脑部组织损伤减轻较为明显,脑动脉达到再通,且肢体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功能有明显改善或已经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以改善和痊愈计算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更明显,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n=165,±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n=165,±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51.79±2.29 51.93±2.15治疗后64.28±2.63*71.99±2.81*#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更明显,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比较(n=165,±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比较(n=165,±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5.29±2.06*3.19±1.90*#治疗前12.57±5.47 13.04±5.5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165,例(%)]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随着缺血性中风发生率的逐年增加,探索合适有效的包括治疗药物、介入和手术的措施对改善脑缺血及其后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较常用的神经保护药物是对抗缺血性损伤的重要替代方法,但几乎没有药物能发挥有效的神经保护作用[6,7]。另外,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了溶栓治疗时间窗而未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8]。因此,出现了降纤、抗凝等治疗方法。抗血小板疗法是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9]。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虽是最常用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但其起效作用较为缓慢,而静脉注射位于血小板上的速效非肽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半衰期短,起效快。研究报道,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安全,且具有潜在的疗效[10]。本研究结果显示:替罗非班治疗的实验组治疗后的Barthel 指数和NIHSS 评分值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实验组无论痊愈,还是改善及总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均<0.05。提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因此,与常规治疗相比,替罗非班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罗非班病史缺血性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HPLC法测定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中光学异构体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有些隐私也要说
替罗非班诱导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