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价值
2021-01-13肖阿平
肖阿平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肠梗阻患者在放射诊断过程当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实际临床效果以及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所接诊的60例肠梗阻患者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查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x线片进行检查,现针对多层螺旋CT相较于传统x线片诊断所具有的明显价值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以及传统x线片对于肠梗阻出现的原因以及结果进行诊断,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之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之后图像的清晰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针对肠梗阻患者在进行放射诊断的过程当中,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的方式进行诊断可以切实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并且也可以使得后期呈现出的画面更加清晰,对于帮助医生进行疾病判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后期的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参考,所以这种方式在未来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肠梗阻;放射诊断;多层螺旋CT;检查价值
从当前临床发展的情况来看,急性的肠梗阻在临床外科的常见疾病诊疗过程当中属于一种典型的多发疾病,并且其往往和患者的肠内物质在通过肠道的过程当中严重受阻有着重要的关系。一般看来,急性的肠梗阻患者往往还伴随着腹部出现疼痛、长期腹胀乃至便秘的情况,所以这也就需要患者及时采取相对有效的临床诊断,在第一时间针对疾病进行判断,明确具体的发病原因,这样才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治疗,避免了患者出现严重的病情恶化情况。从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种疾病的诊断情况来看,比较常见的诊断方式为腹部平片的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诊断方法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所以很容易出现漏诊率以及误诊率都比较高的情况,这对于后期的临床标准诊断工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使得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为此,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医学影像学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之下,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肠梗阻的临床诊断确实可以有效提高时间的效果,并且也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所以本研究通过观察组当中的30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可以切实看出其有效提高了疾病检出率以及使得后期的图像呈现更加清晰,有利于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以及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和实际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所接诊的60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查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x线平片进行检查,现针对多层螺旋CT相较于传统x线片诊断所具有的明显价值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16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14例,患者年龄中最小的患者为33岁,最大的患者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为45.22岁。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17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13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8岁,最大的患者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48.2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其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即(p>0.05),可以进行比较。
上述的60例患者具体的纳入标准为:所有患者在诊断后期均参与了治疗,并且从临床以及手术诊断均判定为肠梗阻。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的肝肾疾病或者是其他的器质性器官病变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了x线片进行检查,通过x线片机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拍片,患者在接受检查的时候采用了站立后前位的位置,光圈范围包括膈上及盆腔。
观察组患者采用了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患者通过采用仰卧位,使得医生可以利用CT机针对患者进行腹部螺旋扫描。扫描的范围设置为隔顶位置,一直到耻骨联合下方的位置。在此过程当中,CT扫描仪层间距设定为10mm,层厚也设置为10mm。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报告均由2名及其以上的具有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丰富临床诊疗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诊断审核。
1.3观察指标
首先,针对两组患者采用x线片以及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之后,肠梗阻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多层螺旋CT检出率的优势。
其次,针对两组患者检查之后用于肠梗阻诊断的图像清晰程度进行比较,对比两组图像的清晰与否。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实验所有信息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统计学软件加以计算,计量资料表示为( )的形式,采用t检测,计数资料则表示为百分比(%)形式,通过X²检测,如果计算结果为P<0.05,则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首先,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测方式之后,两组患者在肠梗阻检出概率方面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的出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且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其次,针对两组患者采用x线片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之后,图像的清晰度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所呈现出的图像清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肠梗阻作为一种急性的疾病存在形式,患者发病往往比较急,并且在发病后的很短时间之内,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情况,所以,在针对这一疾病进行诊疗的时候,需要明确诱发肠梗阻的主要原因,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从临床症状来看,急性肠梗阻的病情症状体现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严重的恶心以及呕吐的情况,并且还有一些患者存在腹痛以及腹胀的状况,长此以往患者还停止了排氣以及排便的行为,所以患者往往会感到非常痛苦,如果不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或者选择的治疗方案有所错误,那么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延误,甚至出现严重的感染情况,严重者会造成肠炎乃至肠道坏死的状况,患者出现短暂性休克将直接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所以,针对急性肠梗阻进行相对及时的诊断,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这种疾病的治愈率,另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在治疗过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时针对发病的位置进行确定,在确定了相应位置之后所进行的疾病治疗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现阶段在临床诊疗的过程当中,针对肠梗阻诊断的办法相对较多,影像学检查是近些年来比较常见并且比较受到患者喜爱的诊断方式,这种方式本身具有无创性的特点,同时价位合理,准确率也相对较高,许多患者都会对其产生认同感。但是,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以及诊断的相应结果,也因为影像学途径的差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肠梗阻患者究竟选择哪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可以得到更为准确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造成肠梗阻的原因,判断肠梗阻的具体类型,始终是相关学者以及医疗工作者工作开展的重点。比较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利用x线针对患者腹部进行拍片检查,从而进行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操作,可是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和问题,那就是无法针对具体的致病因素进行指出,所以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的治疗方案确定。
近些年来,在我国医疗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临床的诊断技术较从前而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全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近些年来也确实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相关疾病的诊疗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发显著,同时诊断的准确率也越来越高,其对于肠梗阻疾病诊断是非常有效果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组当中的30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其检出率以及图像呈现出的清晰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x线片的诊断效果,所以这就说明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方式针对肠梗阻进行诊断确实具有更好更快的诊断效率,可以更为准确的进行疾病发生位置的确认。
综上所述,针对肠梗阻的放射诊断可以采用多层螺旋CT的方式,并且其所获得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理想,确实可以有效帮助肠梗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同时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判断肠梗阻出现的原因以及具体的位置,切实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检出率。并且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x线片诊断方式而言,呈现出的图像清晰度更高,在未来也更加有利于临床推广,为后期的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确定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江建中.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7):111-112.
[2]李君玲.探讨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价值[J].人人健康,2019(21):461.
[3]栗金波,崔潇,张红霞.浅析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1):168-169.
[4]王文栋,徐冉,曹乐,李睿星,卑贵光.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9):158.
[5]李卫红.多层螺旋CT检查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2):144-146.
[6]吴妃生,潘红日,徐晓峰,魏清海,邹良信,林晓波.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6):1273-1275.
[7]邓晶,颜小杭.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放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5):1+6.
[8]黄昌华.肠梗阻放射診断中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4):194+209.
[9]王香莲,高峰.多层螺旋CT在进行肠梗阻放射诊断方面的价值和效果[J].影像技术,2017,29(05):1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