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音乐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2021-01-13李寒凝
摘 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音乐课堂作为落实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落脚点,对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重要作用。文章就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构建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音乐;融合构建策略
一、 引言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的语言,是人类表达个人情感的独特艺术形式。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关键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感性的人文科目,教师应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合情感教育,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
二、 情感教育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可以使教师通过发挥小学音乐课堂的积极作用,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阶段。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影响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主要以传授知识的直接性讲解为主,过多地突出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构建与情感教育融合的小学音乐课堂,可以使教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现状,从自身角度出发,挖掘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促进儿童综合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會采取乐器演奏或引导学生演唱的方式,多以口头讲解为主,无法满足直观性和启发性的教学要求。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系统学习音乐知识和形成基础审美素质的关键期,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较短,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乏味。而在情感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带入风格各异的音乐世界中,有助于学生的沉浸式音乐学习体验,更好地体会不同歌曲风格和民族地方乐曲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共情和鉴赏能力。不仅如此,在音乐课堂与情感教育融合构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保证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音乐,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收录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民族和地方的音乐形式与歌曲类型,包含着不同历史时期作曲人和作词人的丰富情感。教师通过构建情感教育的小学音乐课堂,可以引领学生透过旋律、节奏和歌词的外在表现形式,走进歌曲的内部情感与艺术创作中,在纵深方向帮助小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风格主题歌曲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同时,透过教材中不同情感音乐作品丰富自身的情感经历,加强知人论世、体察世情的能力,提高音乐语言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三、 构建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法创新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构建高质量小学音乐课堂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更决定了情感教育课堂构建的质量。为了确保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从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入手,进一步加强对情感教学的理解,确保情感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义务阶段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必要性,端正自身态度,向学生表达最真实、真挚的情感,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
其次,教师应从情感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入手,多参加有助于提升自身音乐情感教学的在职培训和研习活动,还要注意学习情感教育与课堂融合的优秀实践案例,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贯彻情感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从做中学,坚持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发展观念。
最后,情感教育的教学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始终如一地坚持情感教学方法,充分开展自我评价的课堂元认知,实时监测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确保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发挥情感教育作用,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环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发挥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知识水平,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小学音乐情感教育课堂的质量。为了提高情感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小学音乐教学还要结合不同年龄、年级学生加以实施。以下是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情感教学情境的创设分析:
平均年龄在7~8岁的一、二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刚接受音乐教育,虽然整体的差异性不明显,但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活动力,在上课时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对课堂音乐教学的感知力不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师开展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的理解。二年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音乐教学的熏陶后,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都会变强。教师要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抽象理解和感知。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构建游戏情境或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故事中加强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中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9~10岁,正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会逐渐显露,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但情绪波动起伏大,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且还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对系统音乐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一时期的情感教育课堂构建,教师可从提高学生音乐领悟能力入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考虑到学生的表现性强,教师可以选择情境表演的情感教学场景,多给予学生展示歌唱、乐器演奏、唱跳表演或音乐小品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个人或集体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课堂学习的印象,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11~12岁的高年级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处于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对不同音乐类型和风格会有自我的见解,但比较容易受他人观念的影响,自我判断能力还有待加强。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其综合素养,加强对教学内容与教材模块单元的组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不同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创设情感教育情境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问题导入的方式,在教学中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深入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能力和自我探究意识。
(三)结合学生学情,渗透音乐文化
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基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知识积累程度有限,文化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在理解层次较深、意蕴较丰富、复杂的音乐作品时会存在一定困难,影响其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中文化元素的感知。
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打破在音乐课程与情感教育相融合时的局限,以教材课文为基础,以学校教育环境为背景,挖掘不同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及其中的音乐要素,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单元课程中会涉及红色文化歌曲与乐曲。教师要注意单元课程情感教学体验的连贯性和衔接性,通过加强对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并逐渐在音乐学习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感受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革命精神,发挥音乐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音乐的独特魅力。
(四)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习热情
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融合,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整合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课程的开展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音乐教育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考虑到小学生对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设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以新课标对音乐教学活动的要求为指导,不断强化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从多样化的音乐文化环境出发,根据不同音乐类型的表现特点,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把握整体教学目标中的音乐表现形式,领会各类音乐要素在歌曲和乐曲表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性思维。
小学音乐教材中收录的优秀音乐作品凝聚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音乐创作者的情感,不仅能够作为精神的食粮,还能成为滋养、启迪学生情感认知观念的源泉。小学阶段的音樂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自身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感知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设备辅助音乐教学,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并灵活运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感知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歌曲出发,在示范演唱和播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注意聆听、想象,加强对歌曲节奏、旋律和歌词的分析,确保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良好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五)拉近学生距离,建立融洽关系
在课堂中,教师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最直接因素之一。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建立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鼓励和帮助。在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下,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儿童天性,更好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想象能力。情感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建立良好情感关系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先调动自己的情感,以积极、活跃、乐观的状态,以端庄、正直、高尚的思想道德去感染学生,确保在情感教育中对学生有效指导,发挥教师在音乐教学组织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另外,教师要不断改进小学音乐课堂的评价制度。情感融合教育需要科学的评价,而不同于音乐技能和乐理知识的标准化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保证评价的多元化,正向激励学生。通过情感教育与音乐教学的融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
四、 结语
基于情感教育下构建的小学音乐课堂,不仅是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举措,还是进一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措施,对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教师应把握有效的构建策略,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法创新来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并结合学生学情,注重渗透音乐文化。相应地,还要整合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融洽关系,确保有效提升融合了情感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寇姝婷.声无止境 以情作舟: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2):153-154.
[2]傅玮.基于“活力课堂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优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15):34-35.
[3]辛昱.创设音乐情境,关注情感体验: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的实践和研究[J].教育界,2020(45):83-84.
[4]周好.对音乐作品教育性的思考:以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为例[J].艺术教育,2020(9):59-62.
作者简介:李寒凝,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