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解读语文要素,提升单元教学效果

2021-01-13黎珍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0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语文要素教学效果

黎珍弟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合而成的“双线结构”让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方向越发清晰明确。其中,语文要素是统编教科书的主心骨,也是一线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抓手,准确解读语文要素对提高教学实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统编教科书的编排特点,有意识地从整体上梳理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准确解读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的起点和侧重点,以制订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语文要素的准确落实,从而提升单元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要素;单元教学;教学效果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言要素将课程标准细致而系统地映射在不同册次的语文书中,这种双线并进的组合方式,既突出了不同册次的单元教学重点,同时又体现了教学重点的层递性和关联性,其中,不同册次、不同单元语文要素的异同点,最能体现语文教学过程微妙的起承转合。下面,笔者围绕“准确解读语文要素,提升单元教学效果”主题,以统编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进行分析,以期从解读语文要素的角度来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质量。

一、明确单元语文要素,摸清学情张力

(一)依托文本,明晰单元语文要素

统编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革命先辈”这一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和《刘胡兰》四篇精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看图说画》《语文园地》和我爱阅读《大禹治水》。统编教科书自三年级起每个单元会设置单元导语,以此来明晰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然而,一、二年级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则是通过教师教学用书来指明,在课后习题中反馈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则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其中,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设置了有关落实语文要素的梯度训练。

(二)定准学情起点,找准生长点

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本单元的课文讲述的都是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迹,讲述的内容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和学生的平常的见闻也很少交集,个别学生对“毛主席”“朱德”等伟人略有耳闻却难以理解他们形象背后的高尚品质和伟大事迹,这给学生在理解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此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实则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想要了解课文内容须先理解句子,领悟句子又须得理解词语。简而言之,学生想要落实这个语文要素,须得依据“词—句—文”这样的递进关系逐层落实。所以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本单元学生的学情起点;而领悟句子则是学生本单元的生长维度,即最近发展区,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理解了词语和句子后,尝试串联、分析、整合信息来表达自己所了解的课文内容则是他们需要攻克的难点。

二、注重整体,理清关联,准确定位单元语文要素

(一)注重单元语文要素和课程标准的整体关联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阅读部分第三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重要一环,也是渗透第二学段阅读部分第四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重要一步。课程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小步走、拾级而上,是一个连续性、阶段性的过程。同一个课程目标它会依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细分成年级教学目标,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呈螺旋序列之式不断上升。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而言,它上承一年级“聯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下启三年级“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为高年级学习段落篇章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厘清单元之外的纵向对比

同一个课程目标在不同的学段目标中都有映射,单元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和明晰的区别。通过梳理比较不同年级和册次中相类似语文要素的异同性,有助于厘清所教单元语文要素在整个同类语文要素中的位置,从而准确定位单元教学能力训练,精准落实语文要素,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系统性和富有逻辑性,能力的培养得到一致性和连贯性。在低年段中,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跟前后册次到底有着怎样异同点,请见下表。

(三)抓准单元之内的横向侧重点

同一单元之内,不同篇目的教学目标共同指向单元语文要素,但每篇课文又各司其职,它们的侧重点又是有着明晰的区别。本单元的四篇精读课文中,每篇课文都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课文了解,但《难忘的泼水节》中则明确提出借助关键词复述课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则是进一步的尝试和提升。另外,《八角楼上》和《刘胡兰》的第二道课后习题都是有关词语意思的理解,可见,这两篇课文是对前面单元所掌握的“理解词语和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进行巩固,这是在为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作铺垫,也体现了单元课文侧重点的区别。

三、分步落实,梯度推进,优化单元教学效果

(一)词:放,让旧知长新意

经过前面相关单元的学习,理解词语对于此时的学生来说已是有方法可依、有经验可寻的。因此,在本单元理解词语的教学上教师不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提出有所质疑的词语,并引导他们联系旧知来探索新词,接着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点评,让他们的学习经验有充分的表达和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探讨,让学习方法得到迁移和运用,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生根发芽。前面说到《八角楼上》和《刘胡兰》的第二道课后习题都是有关词语意思理解的回顾,下面以《刘胡兰》课后习题第二题第一句来进行教学解析。

《刘胡兰》第二段第一句: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

师:读完你有什么疑惑?

生:收买是什么意思?

师:谁可以帮他解答?

生:我用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收买”,就好比别人给你一点好吃的零食或者好处,然后叫你去帮他做一些坏事。

师:你很善于观察生活、也很善于联系生活来思考。老师还想问问你,原文中敌人想用什么来收买刘胡兰?

生:钱,一百块。

师:一百块你们觉得多不多?

生:不多。

师:再想想,在当时的年代,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五块钱,那你觉得当时的一百块多不多?

生:挺多的。

师:面对一百块的巨额诱惑,如果你是刘胡兰,你会怎么做?

生:我才不接受呢,我不会出卖共产党的。

生:我坚决拒绝,不然就会遭到其他老乡的嘲笑。

……

(二)句:扶,引出言外之意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句子往往包含着几层意思,这就是学生反映的“文字都认识,但是组合成句子就不一定理解”的苦恼。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捕捉文本中的空白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和思维的拓展和变换,文本的空白点往往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突破点和发展思维的切入点,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积累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以《八角楼上》来进行教学解析。

《八角楼上》第二段第四句: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师:寒冬腊月中忘我工作的毛主席收获了什么?

生:光辉著作。

师:那仅仅只是他一个人的收获吗?

生:不是。

师:那还是谁的收获?

生:中国革命的收获。

生:人民的收获。

生:战士的收获。

师:如果你是当时的人民或者战士,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

生:毛主席您好伟大,感谢您的付出。

生:毛主席我好敬佩您。

师:原来一个人的努力可以给这么多人带来幸福,那生活中你有没有付出努力而收获了什么,而且不仅仅是你自己的收获?

生:我认真努力学习,获得了金杯,我爸爸妈妈会很开心,好像他们也获奖了一样。

生:校运会我努力跑步得了奖,我觉得不仅仅是我自己的奖,也是我们班的奖。

……

(三)文:搭,为表达搭桥铺路

万物遵守平衡守则,学生上一节课,也是有平衡守则可遵循的。前面字词的理解和领悟都是输入和交流的过程,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服务,而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的课文的了解,这就属于输出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指引说出自己的想法。连贯性的表达背后少不了清晰思维的支撑,但二年级学生尚处于感性、片段化的思维阶段,让他们清楚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为学生搭建支架来帮助其表达或者复述,将会使学生的表达水到渠成。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说须是建立在他们的充分朗读和理解体会之后,此外,搭建表达支架时,最好因文制宜,以学定教。如《八角楼上》是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说说毛主席是怎么工作的;《难忘的泼水节》则可以直接引用课后习题第一题助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讲述课文;而口语交际则可以教授学生借助连环插图讲故事,练习表达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现象力。搭建支架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有条理性、准确生动地表达,切不可为了手段而忘了目标。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词句段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分步落实,梯度推进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并不是要求所有词句段都得这样教,怎么教还得考量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和潜在的发展能力。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应该是每个老师上课时心中的戒尺。

“教什么”是教学的第一步,准确解读语文要素是“教什么”的第一步。可见,准确解读语文要素,厘清各冊次各单元相关语言要素的联系和异同点,让教学目标之间更加系统化、逻辑化、条理化,让单元目标更加准确性和可行性,对提升单元教学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之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梁润宁.依托文本,提升低年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小学语文,2021(9).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语文要素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