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综合与实践”中培养小学生应用意识的研究

2021-01-13王苑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0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应用意识小学数学

王苑苑

【摘要】小学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意识

“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如何把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主旨?如何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何反思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下面筆者就以上问题,结合课内外“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案例进行探讨。

一、实践活动的主旨

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突出“四性”: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基础性是指活动要服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全员参与的可能性;实践性是指学生通过思考、设计、实践操作才可完成的活动;应用性是指实践活动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开放性是指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展示、表现个性化的特点,且活动成果是多样的。

二、实践活动的开展

新课标提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动手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选定好的主题,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室内活动中的动手制作、社区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都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动”起来。

1.紧贴数学,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解决课本上的练习题,但是他们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课本上,不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运用到这些知识。这时抛出现实问题:①制作一个底面直径是6dm,高1.2dm的圆柱形汽油桶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②粉刷公园凉亭的4根圆柱形柱子首先要知道什么?③你是如何制作圆柱形笔筒的?这次实践活动课小组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综合素质。

这样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也使学生具备了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挑战自我,发挥个性特长

在教学“摸球游戏”的课堂上,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奖品要送给大家,现在请帮教师设计一个抽奖规则。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设计了“摸球”抽奖:8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摸到红、黄、白颜色的球分别代表一、二、三等奖。也有的学生设计了“转盘”抽奖:把转盘平均分成7份,1份写上一等奖,2份写上二等奖,4份写上三等奖。还有的学生设计了“刮卡”“砸金蛋”“飞镖”等抽奖形式。别具一格的抽奖游戏,别出心裁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各种合理的设计都得到大家的肯定,这既使学生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3.适时引导,激发创新思维

在活动课上,笔者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要种植5排树,每排种4棵,而树苗只有10棵,该怎么个种法呢?有的小组用小棒操作,有的小组画出圆点,有的小组沙盘插旗。思索,交流,讨论,横排,竖排,交叉排,但都会发现树苗根本就不够,思维就钻进了死胡同,操作进入白热化。“出类拔萃不是天赐的洪福,而是创新思维所具有的高超品质。” 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拔开云雾,另辟蹊径 :如果考虑到种植在每“排”上的树苗也可以在另外的“排”里重复利用,结果会怎样?学生们茅塞顿开,就会想到采用五角星式的排列方式。这样,既是种植了5排,又只需要10棵树。实践证明,实践活动课上要善于发现许多可以利用的因素、条件和机遇,打破常规、寻求变异。“百听不如一通”才能使创新思维简洁明快、灵巧利索,实践课堂才能处处迸发创新智慧的火花。

4.作品展示,获得成功乐趣

让学生设计完成一份满意的数学报,然后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就自己的作品进行汇报。定量评价的分数对学生而言会显得苍白无力,学生更注重自己作品获得的评价。通过活动之后的汇报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学生之间的评价与分享,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学生将活动的经验进行整理,提升了参加数学实践活动的能力。许多学生都能用眼睛和心灵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自己生活中的所感写在数学报上。每张数学报都凝结着学生的智慧与热情,更是体现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文字编写能力、设计创作能力、绘画能力、书写能力……

5.信息技术,构建活动网站

布置五年级学生统计本小组成员家庭一个月自来水的情况,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并试着提一些节约资源的建议。应学生要求,教师还组织了一次展示活动。由学生自己报名参加,每位参加展示的学生都进行了充分准备,他们在计算机上边展示自己的作品,边担任解说员。在这里,每个人都享受着分享劳动成果的乐趣,感受到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的成功喜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综合与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构建活动知识网站,实现活动教学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三、实践活动的反思

1.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冲破了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注重学生40分钟之外的收获。通过活动的开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地、切实地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合作交流的过程。

2.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回报。相信学生是有潜力的,给学生机会,学生可以做得很好,好得超出你的想象。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考虑给学生大一些的空间,给学生展现聪明的机会。

3.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功喜悦,学生的思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明确、丰富,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体验,解决问题,更容易得到“渔”,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的“渔”质量要远远高于教师所“授”之“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更多与学生学习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就越强烈,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将得到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金马.论新智慧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1.

责任编辑  罗燕燕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应用意识小学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