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农业公园发展路径思考
2021-01-13佟宇竞
佟宇竞
摘 要:2018年以来,广州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建设了111个农业公园。农业公园拉动都市农业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成为集中展示和凸显现代都市农业风貌的窗口、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以及构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元素。本文总结了广州市农业公园的建设成效,剖析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如下对策措施:拉动都市农业消费,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建立农业公园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运营模式可持续,打造特色品牌,培育镇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在丰富业态类型和融合集聚上实现提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城市农业公园。
关键词:农业公园;拓展;都市农业;功能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21)06-0030-04
一、引言
近年来,广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核心,以种养业生产基地、田园风光、农耕体验、特色产业等资源为依托,建设了一批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创意、田园景观、农产品展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公园,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近郊休闲观光、旅游娱乐的好去处,也成为都市农业新的增长点。农业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是依托农业资源,在农业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融合生态、生产、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教育、研学、科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新业态。建设农业公园,对于拓展都市农业功能,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富民兴村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9月,国家农业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2019年4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农业公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2020年8月,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修订印发了《广州市级农业公园评定管理办法》,说明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公园发展和建设。而农业公园作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增长点,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必将成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引领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广州农业公园建设成效
到2020年底,广州共建设了111个市级农业公园,其中有5个省级农业公园。从区域分布看,白云区7个,黄埔区6个,番禺区5个,南沙区13个,花都区17个,从化区33个,增城区30个。从认定时间看,2018年认定20个,2019年认定8个,2020年认定83个。
(一)拉动都市农业发展经济效益显著
农业公园作为都市农业的新亮点,在拉动广州都市农业发展,促进消费方面成效显著。2020年,广州白云、黄埔、番禺、南沙、花都、从化、增城等涉农区的农业公园接待游客673.45万人次,其中,从化接待游客390.44万人次,花都接待游客99.17万人次;营业收入13.39亿元,其中,番禺實现营业收入4.50亿元,从化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其中,门票收入5389.95万元,从化门票收入2430万元,南沙门票收入1119.57万元,花都门票收入1040.52万元;销售农产品收入9.20亿元,其中,番禺销售农产品收入4.32亿元,从化销售农产品收入2.18亿元,增城销售农产品收入1.31亿元;实现餐饮、住宿等收入1.27亿元,其中,从化实现餐饮、住宿等收入7005万元,花都实现餐饮住宿等收入1360.57万元,南沙实现餐饮住宿收入1202万元;带动就业岗位23299个,其中,番禺带动就业岗位10394个,增城带动就业岗位7246个;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经济收入3.91亿元,其中,从化带动周边经济收入2亿元,增城带动周边经济收入1.27亿元。
(二)农业公园成为广州集中展示和凸显现代都市农业风貌的窗口
建设农业公园,不仅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同时还树立了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城市的现代都市农业新形象,集中展示和凸显了现代农业风貌,扩大了广州都市农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从化艾米稻香小镇以AI驱动的5G数字农业管理及应用场景,不仅引领科技农业的发展,也同时建设成为城央最美农业主题公园。增城区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建成集生产、观光、游览、展示、科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黄埔区隆平国际现代农业水稻公园将最自然的田园风光、最清新的泥土气息、最美好的农事体验呈现给城乡居民,建设都市锦田,集中展现了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农业风貌。
(三)农业公园成为拓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载体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提质增效越来越成为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通过建设农业公园,建立了农民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机制,使农民能够充分分享发展红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绝大多数的农业公园都不同程度地聘用本村村民,有效带动和解决村民就业,加上土地租金、门票收入和带动周边民宿、农产品销售等,每年都能给村及村民带来一些固定收入,让农民充分享受农业公园发展带来的红利。
(四)农业公园成为构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元素
农业农村作为宜居环境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构建优质生活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价值不断凸显,接触自然、拥抱绿色、休闲体验等日益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新需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优质生活的重要元素。作为以种养业生产基地、田园风光、休闲观赏为主题的农业公园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于自然、生态和绿色的需求,为广州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了休闲观光后花园,成为构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元素。
三、广州农业公园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公园辐射和带动能力未能充分发挥
自2018年广州认定首批农业公园以来,农业公园虽然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但带动周边村经济发展能力有限,辐射和带动能力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农业公园作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新型发展业态,建设初衷是希望能通过这一个“点”上的示范、辐射作用,串联起周边更多乡村经济发展元素,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进而在更大的“面”上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以点带面”“以点串线”的作用。从目前广州农业公园发展推进来看,由于建设时间不长,其运营管理和营销模式还不是很成熟,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不足,辐射和带动能力亟待提高。
(二)农业公园营运模式亟待完善
目前,农业公园建设模式基本上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通过土地大规模集中流转给龙头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和运营,土地出租时间20~30年不等,大多建设主体有长期的建设规划。有些农业公园建设与村集体、农民利益联结比较紧密,建立了运营主体+村委会+村民利益联结机制,有些则较为松散。从目前农业公园建设来看,运营模式、持续投资、项目选择、市场拓展等都是决定农业公园是否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镇村在农业公园选择建设主体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将运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既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又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
(三)农业公园文化内涵和特色挖掘不够
虽然农业公园依托农耕资源,采取市场运作模式进行宣传推广,但文化内涵和元素至关重要。纵观那些运营较好、有较大影响力、深受游客欢迎的农业公园,都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特色,以文化软实力影响和塑造农业公园。文化软实力是农业公园建设的“根”和“魂”,而广州个别农业公园建设重视“形”而忽略“神”,对于农业公园背后依托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色不够凸显,影响了农业公园可持续发展,还有些农业公园对于“涉农”主题有偏离,不能很好体现农业公园的建设初衷。
(四)农业公园布局有待优化
目前,广州市农业公园主要建设在白云、黄埔、番禺、南沙、花都、从化、增城等几个涉农区,主要分布于广州的北部、南部和东部,像天河、荔湾、海珠这样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未能科学规划布局和建设农业公园,使得农业公园规划和布局不够均衡,布局不够优化,呈现外围城区多而中心城区不足的发展态势。其实,在天河、荔湾、海珠等中心城区,都存在一些数量不等、零星分散的闲置农用地,由于闲置农用地规模不大、布局零散,利用率普遍不高,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四、广州拓展农业公园的战略路径
(一)拉动都市农业消费,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农业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也不是简单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点,而是依托农业生产资源,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观光、身心愉悦、回归自然、拥抱绿色的场所,是休闲农业的一种新业态。在当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促进内循环的新发展形势下,农业公园是拉动都市农业消费的重要举措。广州人口规模巨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为农业公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因此,“十四五”期间,广州要继续推进农业公园建设工作,以农业公园为牵引,拉动都市农业消费,打造都市农业新亮点,为服务和构建发展新格局,促进内循环作出新贡献。
农业公园建设必须整合各种资源与要素,努力实现功能叠加与拓展。与农耕文化传承、美丽田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意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实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依托农业生产资源、农业生态景观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注入鲜明的文化符号与元素,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增强科普展示、教育、示范、培训等功能,让游客在体验农业公园独特魅力的同时,增长农业及农产品等相关科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加农事体验、农产品现场采摘、亲子体验等功能[1]。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运营模式可持续
农业公园在拉动都市农业消费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和考虑农民意愿,让农民在农业公园建设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岗位,或是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镇政府和村委会在引进开发建设和经营主体过程中,要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通过构建农业公园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结机制,使农民能够有效嵌入到农业公园建设产业链中,分享农业公园建设红利[2]。
为促进农业公园稳步发展,必须要探索和寻求多种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以实现富民兴村的长久目标。农业公园建设和运营,本着既要为村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也要不断促进农民增收的宗旨,建立运营主体+村委会+农民三方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农业公园建设,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得到振兴,农民能够持续分享发展红利,实现运营主体、村委会和农民三方利益共赢,特别要尊重和体现农民意愿,使农民利益不受到伤害。
(三)打造特色品牌,培育镇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不断做大做强农业公园主打产品或特色优势品牌是保持农业公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农业公园建设重在创新,贵在品牌,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因而,建设农业公园要把品牌培育和打造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品牌培育、运营与管理,在增强农业公园软实力上下功夫。注重发展优质粮食、特色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和花卉、绿植等园艺作物品牌,并结合广州农村特色民俗风情、农业品牌文化、生态景观等,设计开发各类活动,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誉度[3]。
农业公园通常是依托特色产业、特色优势农产品(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手工技艺等建设而成,不仅是市民的乐园,农民的农园,更是“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扩大版和升级版,是培育镇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效载体。因此,要通过建设农业公园,在培育镇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发力,整合各类农业生产资源和要素,吸引工商资本和人才下沉到农村,助力农业公园建设[4]。
(四)在丰富业态类型和融合集聚上实现提升
鼓励依托农村绿水青山、乡土文化、田园风光、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等资源,大力发展和拓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科普研学、农耕体验等农业公园类型和形态,促进农业公园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形成以农业公园为轴心的休闲农业集聚区。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避免农业公园建设同质化和趋同化,更加凸显农业公园的独特魅力,打造“小而精”“美而精”的农业公园。着力在丰富业态类型和融合集聚上实现重大提升,更好发挥农业公园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5]。
(五)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城市农业公园
創新农业公园建设理念,不仅在农村地区建设农业公园,城市中心区也要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城市农业公园。天河、荔湾、海珠等区等中心城区,要结合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要求,充分盘活现有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资源,特别是老城区“散小乱”的农用田及弃耕地,要向建设农业公园的方向进行规划和发展,种植高价值、高产出的特色水果、蔬菜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改善城市风貌[6]。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建设模式,吸引农业龙头企业与各区对接,参与农业公园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城市小菜园,这也是中心城区农业公园建设的有效形式。鼓励广大市民利用门前屋后、房顶、阳台、外墙等空间资源,建设城市小菜园,推进衍生都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助力广州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城市中心区打造不同主题、摄人心魄的城市农业公园,使城市中心区的农业公园成为广州都市农业一抹最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陈龙庭.上海环城绿带功能提升与都市休闲农业开发探析例[ J ].科学发展,2020(10):85-90.
[2 ]马锦义,刘庆友,达明旻,等.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国家休闲农业公园探索——以金华市金东国家休闲农业公园为例[ J ].江苏农业科学,2019(23):33-37.
[3] 赵君,赵璟.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例[ J ].安徽农业科学,2019(13):112-113.
[4] 余华荣,周灿芳,刘序,等.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供给与需求优化模式——以广东24个省级农业公园为例[ J ].江苏农业科学,2019(09):20-24.
[5] 王昆欣,张苗荧.国家农业公园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例[ J ].浙江农业科学,2017(02):193-197.
[6] 文涵.国家农业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例[ J ].现代农村科技,2015(22):6-9.
(责任编辑:楚 霞)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Guangzhou Agricultural Park
TONG Yu-jing
(1.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cau 999078;2.Guangdong Conmunication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650)
Abstract: Since 2018, in the process of vigorously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 Guangzhou has built 111 agricultural parks.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arks can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 with obvious economic benefits. It has become a window to intensively display and highlight the style of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an important element to build a high-quality life circle.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parks,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stimulating urban agricultural consumption, expanding various agricultural functions, establishing the interest connection mechanism between agricultural parks and farmers, promot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operation mode, creating characteristic brands, cultivating new impetu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owns and villages, and improving the enrichment of business types and integration and agglomeration,building urban agricultural park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c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arks;Expand;Urban Agricultural;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