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究

2021-01-13陈仲科

考试周刊 2021年99期
关键词:诵读教学解决方法存在问题

摘 要:诵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能使学生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实际的诵读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究解决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诵读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语言特征的学科,意义深远,蕴含丰富。学好语文,学会诵读,对于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所表述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充裕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良好的语感是许多优秀生取得高分的法宝之一。而诵读就是培养和提高语感的有效途径,因为诵读要求学生声音洪亮,疾徐有致,富有感情。陈寿先生在谈到读书时,提到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因此,诵读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诵读中去,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诗词文赋的节奏感,在诵读的过程中跟作者达成共鸣,品味作品中更深的意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會作诗也会吟”所指的就是通过诵读训练来感知词语的正误,句子的好坏,文气的滞畅。清代古文学家曾国藩在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俞平伯先生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只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诵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这些名人都在各种言论中肯定了诵读的重要性。

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譬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诵读时间不充分、兴趣不高、诵读不讲究方法、重中考必考古诗词诵读而轻现代文诵读等,同时还发现学生以研究语言取代了学习语言、感知语言的现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偏重知识点的讲解、考点的梳理和方法技巧的讲解、文章的理性分析和逻辑分析,削弱了学生本身对语言诵读的学习和感悟。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其教学功能的有效发挥,学生难以重视诵读,并以诵读的方式直接感知文章。

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活动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把诵读融入学习语文中,以促使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一、 当前语文诵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考的大指挥棒之下,语文教师唯有紧跟其指向,不敢稍有偏差。既然只考古诗文,那就只背诵古诗文好了,至于现代诗文的诵读声,早晚读基本绝迹,只有语文课堂上偶尔能听到一些。在讲授现代诗文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诵读教学不够重视,把重难点放在文章的理解上,将大量时间用来分析课文内容、写作特色,语言鉴赏。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学生自然就不能很好地感悟文章的魅力,理解文章的旨意。有感情朗读如同“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再加上长久以来的朗读模式僵硬化、固定化、一成不变,缺乏创新。课堂上多是采取齐声朗读的方式,或者个人朗读的方式,如此一来,学生诵读的兴趣非但没有增强,反而还会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使之越学越缺乏兴趣。其中还存在个别教师本身不重视诵读教学,指导学生诵读的专业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把握朗读的技巧,停顿、重读、语调和语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而导致不能及时地指导学生在诵读时所表现出的情感等问题。

二、 解决方法

(一)转变观念

在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观念下,加上绩效考核的紧箍咒,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连古诗文都背不过来,哪来的时间诵读现代诗文呢?这些教师认为诵读现代诗文只会浪费时间,影响学生考高分。其实,加强诵读现代诗文教学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首先,诵读现代诗文的同时,还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源于作者生活经历,但是中学生往往生活单一,眼界不够开阔,见识不够广博,因此在写作中只能去借鉴别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而选进初中语文教材的现代诗文都是古今中外的美文,大多出自古今中外的大家之手。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诵读的文章多了,积累丰富了,运用起来才能随心应手,文思泉涌,妙手偶得,写作水平自然提高。现代诗文较之古诗文,不拘泥于古诗文的烦琐复杂的规则和要求,能够更加方便学生的理解,学生诵读的文章多了,语感得到增强,那么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而且,诵读现代诗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诵读能将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动听的声音,把文字视觉形象转变为听觉形象,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天上的街市》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熟读诗歌,在对诗歌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的基础上,聆听笔者的示范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比赛朗读并让另外的学生进行点评。这样就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方法,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设优美生动的学习情境,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诵读中想象,在思考中创造。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振奋学生的精神,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专注度,使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更上一层楼”。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诵读这个传统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放下思想包袱,强化诵读教学,在教学时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使诵读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传授方法

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从重音、语气、停连、节奏、文章的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诵读的一般规律。诵读训练大致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让学生听录音诵读或教师范读;第二,让学生模仿录音或教师诵读,教师纠正语调、停顿、节奏、轻重、情感等诵读方面的问题;第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反复诵读,用心揣摩。

笔者发现本地学生喜欢“唱读”,还常常是一字一顿地读,就指导学生以词为单位决定停连。但往往语调的变化是本地学生最难把握的,一般来说,表达颂扬、赞叹、热诚、慷慨、悲壮情感的句子用升调,表达感激、祈求、沉痛、悲哀、叹息情感的句子就用降调,表达怀疑、犹豫、暗示情感的句子用曲调,表达心平气和、谨慎、庄重、仁慈情感的句子就用平调。只要学生理解了文本,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能熟练运用诵读技巧,达到声情并茂的诵读效果。充分掌握了诵读技巧后,学生才会不怕诵读。

(三)教学实践

1. 教师范读,给学生树立榜样

若要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师的示范诵读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反复诵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描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在示范效果方面,教师有感情的范读相比录音朗读示范,对学生更具感染力,效果更明显。老师通过铿锵有力、清楚圆润、抑扬顿挫、情感丰富的语言将文章朗读出来,把学生带入充满艺术情趣的境地,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更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從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范读的作用。在平时的诵读教学活动中,笔者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的同时,通过自身有感情的范读,激发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诵读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诵读水平。

2. 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在课堂上,一味地齐读或个人读,课堂教学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影响学生诵读的兴趣。笔者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把读分为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带读、抢读、分角色读、朗诵比赛,其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朗诵比赛了。笔者是这样具体操作的:笔者以每一小组为单位,一个组在朗诵的时候,其他小组认真聆听,等到这个小组朗诵完后,其他小组就指出这组在朗诵的过程中读错的字,每错一个字扣3分;能对朗诵小组从语调、语速、停顿、感情等方面进行点评的,点评组加5分。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的时候,对诵读的参与热情相当高,很多时候能把别人朗诵错误的地方指出来,轮到自己朗诵的时候也相当认真。能从语调、语速、停顿、感情等方面进行点评的,说明已对文章理解得很透彻了。学生的好胜心较强,采用朗诵比赛的形式,不但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激情,也能激发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3. 借鉴并创新诵读形式

诵读的形式不能只沿用旧的模式,“教师范读”“小组读”这些形式虽然多样,但都是过去一直在沿用的模式,并无创新一说。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央视的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以“和诗以歌”的方式,将传统经典和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起来,传唱经典,以传播中华文化。我们在实际的诵读教学中亦可以借鉴这样的一种创新形式,在诵读现代诗文或者现代文中,选择适合的一些文章的句段,赋予它音乐性,将音乐的韵律融合进我们的诗文中,并将诗文结合音乐传唱出来。传唱诗文,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吟咏的兴趣。在诵读的教学实践中,在学习《诗经·蒹葭》中,笔者把班级按四人为一组分配好,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讨论可以把这首诗歌以怎样的一种音乐节奏来演唱。在课堂上,讨论的气氛空前热烈,花样层出不穷,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地尝试着吟唱,选择最好听的旋律融入诗歌中。讨论完毕,笔者也会给出充足的时间来让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能上台展示,他们的音乐风格有柔和舒缓的、轻快含蓄的,也有语调多变的。由实践可得,这样的一种形式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效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诵读教学中,不妨大胆尝试,选择一些现代诗文或现代文章的某一个文段,以唱咏结合音乐的形式来记忆诗歌,在传唱中把握诗歌的精髓。

4. 借助多媒体营造气氛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要借助多媒体课件中一些视频、图片、音乐等比较有意境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更好地展开想象力,营造出文本中特有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文中描述的世界中去,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准确地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诵读时也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让自己化身为文本中的人物来说话,诵读兴趣也就越来越浓烈。比如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在诵读这篇文章时,笔者先播放一些黄河滔滔水的图片,把学生带进黄河博大宽厚的气氛里,然后再配上一曲《黄河颂》,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诵读教学,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有技巧、有针对性地诵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成贤.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8).

[2]王海东.浅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6(18).

作者简介:

陈仲科,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新宁中学。

猜你喜欢

诵读教学解决方法存在问题
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