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021-01-13姬俊梅
摘 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关键,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正处于激烈变化期,其价值观、人生观均在发生着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会以不同的心理健康状态表现出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并且需要适应体验式教学的一般要求。初中生处于叛逆期,自上而下的教育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味地讲解“大道理”更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体验式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促使学生可以“自下而上”地学习,在学习互动中从内心深处萌生想要进一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欲望,进而在这种欲望的引导下,接触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理论。而在此时,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进入了自发学习和教育的阶段,学生的成长也会表现出自然灵动的特点。
关键词:初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应用分析
一、 引言
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分为情境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但无论是哪种教学形式,教师均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亲自体验不同的学习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感受。一般而言,学生并不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怀疑,其中有逆反心理的原因,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都不够自信,而学习心理知识的过程是面对真心、内心的过程,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屏蔽自己的内心,不说实话,也不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行为即为引导学生正视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进而从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出发,进行心理层面的优化。这个过程必须重视基础的教学体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体验式学习活动中,也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持续且有效。
二、 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可为初中生提供接纳自己的心理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一般会体现出较强的生活化特点,其中包含的生活化元素可与学生的记忆产生共鸣,借此,学生的学习体会将会更加深刻。加入了情境教学的体验式教学过程,其内容将会更加丰富,调动学生记忆的能力也会更强。而比较关键的是,在这种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创建接纳自己的心理学习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将会正视自身的心理问题,并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优化解决此类问题。从此角度分析即可看出,体验式教学虽然是一种情境类教学形式,但是这种情境类教学形式却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化教学特点,学生会在此情境中,将其中包含的元素与自身的记忆结合起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转化。在此期间,不同的学生也会形成不同的体会,虽然并不是单纯地寓教于乐,但是在这种较强的体验式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正常且正确地放松下来,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面对真实的自己,而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始。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开展更为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与初中生心理成长相关的心理关键词,类如自信、乐观、勇敢的积极生活态度和乐于交际、善于理解的情商表现以及性意识问题等,这样也可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可为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提供细节化教学流程
体验式教学过程重在学习体验,而如果想要使得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则需要从教学细节入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观察到此类细节之后,可以借此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即在于此,这种优势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不具备的。换言之,体验式教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心理之间的沟通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自身之间均会产生良好的交流,而这种交流的形式往往并不固定,但也正是因为此点,体验式教学的过程才具备了较强的教学适应性,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自身的问题。从教学流程的教学分析,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在开展此类体验式教学活动之前,选定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并以此主题为基础,创设细节化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借此,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与主题相关的心理学问题,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此类问题的成因,进而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重拾自信,勇敢地面对自身的问题。教师也可借此继续整合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的讲演流程进行优化调整,促使其符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要求。
(三)可為学生提供释放学习压力、突破自我的成长平台
学习压力在初中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比较明显,虽然初中的学科体系并不复杂,相应的内容难度也不高,但是学生在初次接触此类内容时,依旧会与学生的常识产生一些冲突,而此类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则会积少成多,并最终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学习压力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参与体验式学习活动时,学生和教师以及同学之间可形成有效的互动,而以此互动为基础,借助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师即可为学生们准备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借助此类资源,为学生讲解释放学习压力的办法。实际上,在这种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然会得到释放,尤其是在学生缺乏良好沟通的时候,在这种体验式教学的氛围中,学生有说有笑,身心可以得到较好的调节,相应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可得到有效改善。更为关键的是,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温暖,这种温暖会化作学生的学习动力,鼓舞学生继续学习,突破自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这种与学生学习心理相关的问题,即为初中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主要问题,会对学生后续的高中学习生活以及大学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 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一)优化教学准备环节,合理选择体验式教学主题
体验式教学主题的确定和选择过程非常关键,教师在选择此类心理健康教学主题时,不应选择类如“自信”“勇气”“压力”等主题。一方面,由于此类主题本身并不具备学习吸引力,另一方面,此类主题的内容比较空泛,不存在较强的教学细节性特点,学生在参与此类学习活动时,往往也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为此,教师需要从此类主题中分类出一些小主题,并将此类小主题与学生的个性化记忆场景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细化教学场景,还可优化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效果。例如,针对“自信”这一大主题,教师可以从中分理出“面对学习挫折时的自信”的小主题,并借此细化主题式教学内容。之后,为了强化课堂教学体验感,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以书信的方式给“自己”写一封信,类如给“远方的朋友的一封信”的形式,陈述“近期的状况”,包括学习的情况以及生活的情况等,从而以“第一视角”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面对真实的学习压力。此间,教师需要发挥教学引导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包括问题的表象、问题的起因以及此类问题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等。借此,学生可首先对自身的问题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与主题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获得更为直接、具象化的学习体验。
(二)细化课堂教学流程,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体验式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应尽量自然,而此种相对自然的心理学体验状态对学生的感染力会更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感也会更好。此间,首先,教师需要从细化课堂教学流程的角度,分析和选择实际的情境教学类型。当然,此时的情境教学类型需要以实际的教学主题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状态,分析此类主题可能产生的具体效果,进而从效果预期的角度分析期间出现的具体问题。借此,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以选择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学手段,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其次,在此期间,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但是并不会十分注意的情境,此类情境具有较强的心理扩展性。例如,教师可选择“拖延症”情境,一些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往往会存在拖延现象,无论是做作业,还是做一些家务劳动等,均会存在一些消极态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虽然这种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产生消极影响。这是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清晰,为此,教师可以还原一些“拖延情境”,以互动式问答的手段分析情境中学生心理状态的节奏变化。此时,教师即可为学生讲解如何克服此种心理的有效办法,从而寓教于乐,也寓乐与学,学乐互补,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感将会更好。
(三)深化课堂教学探究性,引导学生产生个性化心理学习体验
个性化学习体验可以被认为是体验式教学的持续性教学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也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与内心进行深刻的对话,从而形成相对有效的体验式学习效果。但是,一旦学生真正面对了自己,其就会产生一种控制,犹如在众人面前“裸奔”一样的恐惧,但这种恐惧也只是剥离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初始阶段,在后续的心理渲染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反过来认识自己、研究自己,从而改变自己。这种过程其实是相对痛苦的,需要学生承认一些错误,需要学生认识一些危机。为此,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分析和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了问题,则应及时干预。从学生个性化心理学习体验的角度分析,这种个性化学习体验的产生确实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但是教师引导的内容或者说形式并非持续性的引导形式,而需要以一种“导火索”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可以自我反思,自我警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紧紧地抓住一些关键词,此类关键词可能会与学生的记忆产生关联,类如“挫折”“灰心”“恐惧”等,更可能引发学生的一系列联想,包括“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等。在此时,学生的思考路径将会变得清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应到此为止,后续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也会成为自身的主导,从而形成有效的自发性体验环节。从体验式教学整个流程的角度分析,其实,教师发挥的并非表面上的辅助教学作用,更多的是一種主动的引导。在心理健康教育初期,教师必须占据主动,把握学生心理认知的走向,这样不仅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性,也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均应具备较好的持续性,而这种持续性需要以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指教师需要与每个学生谈话或者交流,而是需要创设一些体验式教学情境,促使每个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均可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心理问题,一些在成年人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对初中生的影响也许会非常大,包括自制力以及性意识等。此间,教师应开诚布公地为学生讲解此类心理学内容,规避大字报类型的理论教学,而是需要联系具体的教学情境,优化实际的体验式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教师也可以进行单独沟通,但是从体验式学习实践性的角度分析,这种实践性不只是在课堂内,更在课堂外。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分析心理体验,这样才能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生才能感受到实际的体验式学习优势。
参考文献:
[1]刘甜甜.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0):103-104.
[2]黄春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分析[J].智力,2021(6):167-168.
[3]战卫卫.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0(27):26-27.
[4]卓维举.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7):190.
作者简介:
姬俊梅,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白银靖远县五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