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策略探究

2021-01-13韩芙蓉

考试周刊 2021年99期
关键词:特殊家庭干预策略识别

摘 要:在社会经济进步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时,离婚和事故问题的发生率也越发提高,家庭格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破,因而就出现了不少特殊家庭,而对于特殊家庭之中的孩子来说,则易于出现心理问题,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就应努力肩负起解除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重要责任。基于此,文章就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以及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干预策略

一、 引言

现如今,伴随我国教育水平的持续性提高,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学习水平以及成绩等方面也越发体现出升高的趋势。但和学生学习发展持续性提升之间,相对应的即为心理方面问题的愈发增多,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其还未能够有着较高的成熟度,所以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进而会诱发心理问题。对农村特殊家庭之中的学生来说,更是易受其原生家庭的较大影响,而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对于此方面的问题,务必要予以严肃的对待,要对于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精准性的识别,然后实施有效的干预,从而对农村特殊家庭初中生的良好发展产生保障作用。

二、 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

在农村特殊家庭之中,因学生家长之中的某方,抑或双方没能够予以学生良好的陪伴,则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易于产生心理问题以及消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状况:一方面,消极心理状况较为明显,难以主动投身至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其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对于外部事务的敏感程度要更高,且易于受到周围事物的一定影响,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尤其是对于农村特殊家庭之中的学生来说,其心理承受力会更为不足,同时其自尊心也是非常之高,在遭遇挫折时,则会对这部分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性,也会影响到其的独立思考,因而不能够保障其良好地应对挫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学习进步;另一方面,孤僻心理较为明显。对于农村特殊家庭之中的初中生来说,由于学生家长日常所忙碌的事情较多,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足,而在此情况下,如在校园学习之中,初中生不能够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那么久而久之,就会致使其产生孤僻心理,甚至感到自身十分的弱势,未能够获得特殊的关心以及照顾。同时,也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不愿主动和教师以及同学之间加以交流,甚至认为阐述自身的想法,倾吐自身的困难为无必要或者是十分丢面子的一件事情。而此种现象的存在,更会促使初中生产生孤僻心理状态,更甚会使初中生产生极端的行为。除此之外,逆反心理也较强。由于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本就较强,若是还处在农村特殊家庭之中,那么其所具备的逆反心理则会更强,不管是在思想、抑或是在行为层面之上,均易于处在对抗性的状态之下,想要通过此方式来发泄自身的情绪。

三、 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

(一)重视农村特殊家庭教育

据相关调查显示,若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十分温馨,那么其在情绪方面,则会更具备稳定性,同时性格也十分的开朗,富有较强的自信心;而若生活在特殊家庭环境之中,那么这类学生则易于表现出不良的行为。对于农村特殊家庭之中的学生来说,其本就处在失衡的家庭环境之中,若此家庭又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那么无疑会使学生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此,对于农村特殊家庭来说,务必要注重建设出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家长来说,应对孩子予以极大程度的尊重和信任,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并且对孩子的行为等也应予以一定的支持。家长不但应作为孩子的指引者,也应作为孩子的朋友,若能够使孩子处在此种家庭环境之中,那么势必能够使孩子忘记痛苦,也能够取得心理层面上的良好满足,从而推动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说,如想实现解决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那么一项重要的干预策略,即在于提起对农村特殊家庭教育工作展开的重视程度,以通过保障农村特殊家庭教育工作的展开质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及时干预和疏导,使得学生能够解除消极心理状态对自身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例如,在展开农村特殊家庭教育工作时,发现有学生因父母的关系并不和谐,所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对于此种情况来说,应更为重视展开农村特殊家庭教育工作,善于运用良好的策略,解除学生在此方面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

(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对于农村特殊家庭之中的初中生来说,应任用具备极强爱心以及责任感的班主任,予以这部分学生较好的关心和关爱,这样利于提升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解除效果。对比家庭教育来说,学校教育所具备的优势较为明显,其能够运用的教育方式和途径较为充足。若想干预好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则应重视提高教育工作展开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对此,一方面应重视设置农村特殊家庭学生档案,自初中生入校后,就应为其设置档案,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予以切实的跟踪和记录。针对农村特殊家庭之中初中生的教育及指引,应由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来一同实施干预,实现对初中生实施良好的心理干预,并且对其的日常生活也应予以较大程度的关心,对其所产生的不良行为,也应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另一方面还需强化展开爱心教育。苏霍姆斯林认为,若学生均能够以乐观积极的情绪去对待整个世界,其在生活之中的每种现象均可向其表现出美好和柔软,那么学生对于教育工作的接受程度则会更高,也会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述。所以,学校就需任用具备极高的忍耐力、自控力、领导力以及能够有效掌握心理学方面知识内容的教师,作为学生的班主任,这样则能够以班主任自身的才能去浇灭学生的心火,以及通过道理的讲述来防范初中生走入歧途之中,更为深入地明晰初中生的真实生活及在思想和心理等方面上的情况,做到对学生展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这样可促使学生更为充分地了解到自身所产生的错误问题,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念。

除此之外,对于农村特殊家庭之中的初中生而言,还务必要对其采用良好的鼓励策略,以解除其自卑情绪。具体来说,农村特殊家庭之中的初中生,其思想压力往往较大,会担心教师、同学知晓自身的家庭状况,因而不愿和教师以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会体现出孤僻性的状态。针对此种状况,班主任则务必要予以学生大力的鼓励,让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解读相关的社会事件和现象。对家庭之中的事情,就讓家长去加以解决,并且事情已然产生,那么就应坦然且富有勇气地加以对待,这样做也能够实现在较大程度上解除农村特殊家庭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其心理的健康性。

例如,在展开农村特殊家庭教育工作时,班主任发现有某名初中生是由姥姥、姥爷抚养长大的,其家庭条件较为困难,而其自尊心又非常强,不愿意将自身的家庭状况让他人知晓,进而会体现出不愿交流的状态。对此,班主任就应对此名初中生加以鼓励,让其认识到,只要其能够努力学习,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势必能够摆脱此种困境,如此则有利于解除此名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能够更为积极地投身至学习之中,为自身的未来所努力。

(三)健全社会保障

对于当前社会来说,也应为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当前,不少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均未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所以就想在其他方面上来获得慰藉,如,会沉溺在游戏之中等。所以,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务必要实施大力的整顿,为农村初中生创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对此,一方面,要善于运用舆论宣传,使各个领域人士均充分关注特殊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善于运用好社会资源,对特殊学生予以一定的帮助,促使特殊家庭的学生投身至集体活动之中,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表现自身的机会。除此之外,也应设置农村特殊家庭学生咨询机构,这样在农村特殊家庭学生遇到某些问题时,就能够通过有效的咨询获得帮助。再者,也务必要凸显出社区教育的作用,运用好社区资源,为农村特殊家庭学生打造适宜的外部环境。对于社区来说,应在不同层面之上强化对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关心,在生活层面之上能够予以物质层面上的帮助,而在思想层面之上,应以家访的形式来及时解除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同时,还应重视和学校、教师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一同商讨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

例如,有名学生因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未能够获得家庭的关心,所以沉溺在游戏之中。针对此种情况,对社区来说,应予以学生精神层面上的慰藉,多予以学生关心和关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也是被重视的,让学生的内心产生温暖感,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干预。

(四)差异化策略

对于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说,也应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策略来加以干预和解除。这里所说的差异化策略,主要是指要了解和尊重每名初中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要做到以学生为核心,宽容初中生因特殊家庭背景,在性格、心理和行为等层面之上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而后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实施有的放矢的干预,重点在于强化对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关心和了解程度。在实践的过程中,因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相比于一般家庭的学生而言,其思想及心理方面要更为敏感性,也更为脆弱,遇到问题,会致使其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因此,针对此情况,在对学生展开心理教育的过程之中,则务必要运用有效的技巧来展开心理教育,防止让初中生敏锐地察觉到对自身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特异性,一旦如此,则非但难以保障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并且,也由于农村特殊家庭的初中生,在性格以及个人表达等方面,均会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在解除不同初中生的心理问题的过程之中,更需运用差异化的教育方式及策略,以期实现对心理问题的针对性解决和干预。

例如,在展开农村特殊家庭教育工作时,能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有的学生较为孤僻,有的学生较为敏感,还有的学生并无安全感。所以,针对此种情况,那么就需对学生予以差异性的干预,以期使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均可获得较好的解决。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特殊家庭的学生来说,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较高,而若未能对此心理问题进行精准的识别,则会因难以及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务必要注重识别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然后制定出有效的干预策略,以期实现对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切实解除。

参考文献:

[1]李玉,崔慧敏,李胜玲,等.亲情驿站对农村特殊家庭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6):858-861.

[2]冯灵元.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8):16.

作者簡介:

韩芙蓉,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特殊家庭干预策略识别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青岛市中山公园园林树木易混淆品种识别
失落的一角
论犯罪危险人格的识别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