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6-11-09王意日格乐吐
王意 日格乐吐
目前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经常发生,反映了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的矛盾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化解大学生自杀问题成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端正心态、健全人格十分必要,从而不断地用正能量来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塑造,促进个人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自杀;成因;对策
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大学生的压力,同时社会多元文化,使大学生的心智和情感无时无刻处于一种较为紧张的状态,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学习和成长。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选择通过消极的姿态来面对,导致各类自杀现象频频出现,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校园秩序,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将重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对高校大学生自杀成因进行分析,并对之提供有效的应对思路。
1 大学生自杀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杀问题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据相关报道,我国社会每年都有几百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女生的自杀概率要明显高于男生。与此同时,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来进行调查,发现有35%的学生都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还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制定过详细的自杀计划。这一问题引起了高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自杀大学生只是整个大学生群体里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生命的价值和大学生群体的特殊身份,大学生自杀事件给社会、学校、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创伤是非常大的,扰乱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秩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社会和高校的稳定。因此,必须要深入地对大学生自杀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调查,从而来有效的制止这一问题的出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大学生引领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2 大学生自杀成因分析
2.1 大学生的个人要素
大学生的生理要素、心理要素、人格障碍、心理偏差等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青春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智,容易造成个人消极的心理;部分大学生失恋及情感收到挫折时,不能调整好自己,学校在这个方面也没有及时的关注和引导,容易使其产生心理困惑,心里矛盾,悲伤、绝望,更有甚者报复社会,报复他人以及自杀。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不够成熟,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自卑、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心理认知偏差,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十分不利。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萌发自杀的念头,而不是集中精力来进行解决和化解,不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就存在精神、躯体疾患,如人格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肢体残疾,随着大学生生活,情况越来越严重,治理不及时,引导不正确,也会产生自杀心理或者自杀。
2.2 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大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塑造了不同的心理和性格。调查发现不少自杀或者已经发生过自杀行为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一般都不是太好,集中表现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与子女沟通较少、家庭教育过多地通过暴力等方式来进行,这些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家庭环境的压抑,不利于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发展,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了大学生性格的健全性,直接诱导了自杀行为的出现。
2.3 校园环境的影响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知识学习、交际能力提升、人格魅力延伸的主要场所。高校教育中生命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缺失,人文主义关怀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校园制度不完善、不健全、高校管理方式不科学等,从而直接诱发了各类自杀现象的出现。部分学生进入到大学后放松了自己,主要精力放在吃喝玩乐,享受生活上,学习荒废,多门课程不及格,面临重修、降级、或者不能毕业的问题,无法向父母交代,心理压力过大,容易走向极端而自杀。还有部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屡遭挫折,面对就业压力,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焦虑过度,担忧前途,感觉到希望渺茫,也容易走向自杀。
2.4 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校校园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宽松和自由的场所,社会与校园之间具有较大的互通性,社会上的各类信息能够直接传入到校园中,从而给大学生的心智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羡慕奢侈生活,贪图个人享受,长期结交一些闲散人员,酗酒,赌博,借高利贷,打架斗殴,荒废了学业,遭到学校开除,不能承受各种压力,导致了却生命。部分大学生通过模仿社会行为的方式来排解内心的压抑,同时受到社会转型和社会压力的影响,无法有效的权衡自己的人生位置,来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从而在根本上造成了各类校园事件,更有甚者直接通过自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防御对策研究
3.1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不断实现大学生自杀防御的有效路径和关键所在。基于心理健康视角,立足于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构建有效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学体系。第一,不断地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大力开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责任感教育、安全教育,从而来不断地强化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抗压能力。第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来加强社会实践和课堂实践,给学生分配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来鼓励他们解决,这是不断进行自我训练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他们责任感和人生态度的核心所在。
3.2 提高大学生自我防御能力
大学生群体受到关注是非常高的。进入大学后,面对不同的生活学习节奏,感受校园和社会文化的碰撞和交叉,个体能力的大小,也直接决定了不同的走向。因此,要通过教育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我防御能力,保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不要把痛苦、焦虑、挫折、悲伤隐藏或者不能解脱,应该合理宣泄,转变心境,调整心态,想开,看开。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听音乐、读书、书法、绘画、舞蹈、弹琴等高雅艺术,陶冶情操,在美好的艺术中排遣烦恼、苦闷和忧郁情绪。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开发各种兴趣爱好,从而克服沮丧、忧郁、散漫的不良情绪,强化勇敢、顽强、乐观、合作的良好人格。
3.3 塑造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
塑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广泛地借助于校园网络、网站、广播、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不断地来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从而来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利用高校校园社团等,并积极邀请社会心理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通过各类生命、心理教育讲座活动来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升对于生命的感悟和认知,同时还要通过各类的演讲活动、主题班会等方式来对他们进行教育,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避免自杀的消极人生态度。
3.4 建立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机制
建立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机制,强化对大学生自我价值与人生观教育。第一,充分地结合社会、高校校园和家庭的力量,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认知、人格、意志等方面要素的强化,从而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学会以理性的思维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各种困境,这样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第二,用传统文化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和鼓励,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来深入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第三,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组织,建立自杀危机干预机制,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交流,避免自杀行为的出现。第四,不断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把握和解读,从而来更好地将自杀防御问题引入到日常心理健康教学中去,防患于未然。
4 结语
大学生自杀问题是长期困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因此必须要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塑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强化大学生自我价值与人生观教育,建立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机制等,从而来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祝巍.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漠趋势成因及教育对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40-141.
[2]年亚贤.大学生自杀现象成因及心理预警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06):86-88+106.
[3]余虹,杨亮承,鲁可荣.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综述[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6):56-61.
[4]赵纯海.大学生自杀的成因透视与预防[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09-111.
[5]黄亚萍.美国大学生自杀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20-123.
作者简介
王意日格乐吐(1982-),男,蒙古族,公共管理硕士。现为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研方向为市场营销、思想政治教育。
萨日娜(1982-),女,蒙古族,公共管理硕士。现为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研方向为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0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