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朝政治性移民的再分类、比较优势及其后世影响

2021-01-13昭,刘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六国政治性巴蜀

张 昭,刘 娜

(1.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 临汾 0 4 1 0 0 4;2.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秦朝在几百年时间里进行过多次移民活动,目前学术界对于秦朝的移民规模、移民性质、移民目的等均有较为详实、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视角也主要是从移民史和史学考证方面出发。许多学者将秦朝的移民性质分为政治性移民、军事性移民、经济性移民、对外移民和对内移民等不同类型,认为其移民目的在于开拓边疆、惩罚罪犯、占领新领地等,同时对移民地区、移民人口、移民产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传播等问题均进行了研究。但已有研究成果缺乏对移民活动在秦朝兴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考察,同时,还缺乏对秦朝移民活动与之前周朝和同时期六国移民活动的纵向和横向比较,而且对秦朝移民实践对后世王朝的移民实践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等问题的研究也有不足。本文拟从秦朝移民活动的政治目的以及秦朝移民活动与其崛起、统一的关系等角度出发,重新对其移民实践进行多维审视,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移民实践的影响。

一、秦朝移民活动的政治性及其政治性移民类型的再划分

对秦朝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移民活动,以往学者们往往将政治性移民与军事性、经济性移民等不同类型的移民性质混淆、并列,甚至直接对等。只有少数学者注意到了秦朝移民的一些特殊性[1]。实质上,秦朝所谓的军事性移民、经济性移民等仅仅属于政治性移民的不同表现方式,军事性移民和经济性移民的移民动机、移民方式、移民目的皆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秦朝的移民活动根本不是为了“移民”自身考虑,而是通过利用移民的附加后果或影响来解决实际的政治问题,而且这种移民也并非“所移之民”的意愿。因此,秦朝的移民性质为政治性移民[2]。从政治性移民及其目的的角度来看,秦朝的移民活动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疆域领土扩张后为巩固对新占领地区统治而进行的移民

国家在领土扩张后,如何巩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是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这种情况下的移民活动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这种类型的移民活动主要发生在边疆、偏远地区或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在时间上,主要发生在秦朝崛起、称霸以及统一后的疆域领土扩张时期。秦惠王十三年,秦朝对巴蜀地区攻占和移民的政治目的是为秦朝后续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供给。史料记载“署巴郡,以张若为秦国守,乃移民万家实之”[3](P194)。这是秦朝首次大规模向南进行领土扩张,而移民的目的则是为了巩固对该地区的统治,同时为下一步的扩张提供人口、粮食等供给和军事战略上的优势。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依然不断拓展疆域领土并通过移民的方式来巩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秦始皇三十三年,迁往“桂林、象郡、南海”“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4](P216),三十五年“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4](P219),三十六年“徙北河榆中三万家”[4](P221)。这些移民活动皆是强制性的迁移,都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除此之外,还需注意因战争或政治博弈胜败而进行的移民,也即“出其人”“归其人”[5](P178)的移民,这类移民是政治、军事斗争的必然产物,胜利则“出其人”占领新占领的地区,失败则将被占领地区已有的民众迁移回来,当然能否迁移回来则取决于当时交战双方的谈判和实力。

2.为谋求国家发展而进行的移民

这种类型的移民主要通过国家倡导和政策性奖励来实现,主要针对新占领的地区和国内贫瘠地区,其政治目的在于增加土地利用率、促进人口繁衍、扩充军队规模、提供更多军需补给等。在秦昭襄王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和二十八年,均赦罪人迁之[5](P183),给予这些有罪的人以“活路”,让其为国家做贡献。商鞅为秦朝制定的徕民政策也是旨在吸引他国民众迁入秦朝境内,以便开垦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进而实现富国强兵。需要指出的是,商鞅的移民政策虽然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当时秦朝地广人稀的问题,但其核心思想却是为了提升秦朝的综合国力,为战国时期的争霸服务。所以,商鞅的移民政策有着很强的政治目的。

3.统一六国后为维护政权稳定而进行的移民

这种类型的移民主要针对被灭国后的原六国王室和贵族,将其迁移至秦朝统治者容易控制或者较为偏远的地区,其政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其反叛、报复甚至颠覆秦朝政权,这种类型的移民活动主要发生在秦统一后。秦始皇二十六年的迁富实都政策就属于此种类型。始皇帝“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4](P205),将天下豪富之家迁于咸阳是为了便于监视、控制他们,消除政治隐患,进而达到维护政权稳定的目的。

二、秦朝移民活动的普遍性及比较优势

通过移民活动解决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不是秦朝的独创,在此之前就有先例,且同时期的其他六国也均通过移民活动来解决各自面临的政治难题。在秦朝之前的夏商周时代,移民活动就已存在,但是移民的类型、规模与目的较为单一、有限[6](P3-23),且属于政治性移民的实践相对较少。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争霸的需要,各国纷纷将移民活动视作一项重要的政治措施。那么秦朝的移民活动有没有特殊性或比较优势?根据史料,通过纵向比较秦朝的移民活动与以前时代的移民活动、横向比较与同时期其他六国的移民活动可以发现,秦朝很多移民活动都是效法或受以前时代移民活动的启发而进行的,与其他六国的移民活动也存在很多相似性。秦朝的移民实践虽然没有在移民类型、移民方式和移民目的方面有所创新,但秦朝在对移民活动的战略选择、对移民的管理以及通过移民促进国家实力的增长的具体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

1.秦朝移民活动的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秦朝的移民活动与其之前的周朝以及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移民活动相比,其移民类型、移民目的相同或类似,甚至是模仿。具体而言,秦朝移民活动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效仿了商朝灭亡后周朝针对商朝遗民的移民实践。周朝取代商朝之后,将商人迁移到周人直接控制的地区[7](P49),这是史书记载的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政治性移民活动。秦朝对这种移民活动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原六国王室和贵族的安置方面,其目的为的是便于控制,这种移民活动具有政治成本低、政治实效好的特点。其二,效仿同时期其他六国的移民实践。同时期的其他六国也存在大量的移民活动,主要是为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同时,还有因战争胜败而不得不进行的移民活动,例如“出其人”和“归其人”。就移民类型、移民方式和移民措施来讲,秦朝的移民实践并没有超出之前周朝和同时期其他六国的移民实践范围。

2.秦朝移民活动的比较优势

虽然秦朝的移民活动在移民类型和移民方式方面少有创新,但与同时期其他六国的移民活动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秦朝的移民活动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优势主要通过对移民目的地的选择、移民规模和频次、移民政策的实效性等体现出来。

第一,征服和移民巴蜀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秦朝一项特殊而成功的移民策略。在此之前,周朝曾将商朝遗民迁至周人严密控制的地区,但并没有发明通过移民的方式去巩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一场战争结束后胜利一方如何巩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并将新占领地区的资源为我所用则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秦朝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显然有独到之处。在已有的史料记载中,其他六国在秦朝迁民入蜀之前并没有开展过此类移民活动。秦惠王听从司马错的伐蜀建议“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8](P2015-2017),派兵征伐巴蜀,在占领巴蜀后,向巴蜀大量移民,这次大规模的政治性移民,为日后秦朝统一中国提供了强大的人力、物力保障。秦朝大举迁民入蜀,“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最大规模的由官府实施的移民”[6](P35)。秦朝统治者较早意识到占领并移民巴蜀的重要战略意义。秦朝占领巴蜀后,通过大规模向巴蜀移民,既巩固了对巴蜀的统治又对巴蜀进行了有效开发,使得巴蜀成为秦朝稳固的大后方,巴蜀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支撑了日后秦军的作战,巴蜀的战略位置也使得秦朝获得了对劲敌楚国的战略优势。

第二,秦朝将罪犯、俘虏等作为移民对象也是“中国移民史上值得注意的新事物”[6](P35)。同时期其他六国开展的移民活动着重于将本国民众根据国家战略需要迁往本国不同地区,但秦朝并非如此,商鞅曾为秦朝制定奖励性、优惠性的移民政策,旨在吸引其他国家的民众入秦定居并从事生产活动,这既体现了秦朝移民类型的特殊性,也体现了秦朝移民政策的特殊性。商鞅还曾制定“使民无得擅徙”[9](P110)的户籍登记、连坐惩罚制度,在被贯彻执行后有效减少了移民出逃的概率。商鞅制定的移民政策和移民管理制度,为秦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资源,增强了秦朝的国力。而“秦国主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几乎都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从这一角度看,秦国的最终胜利绝非偶然。”[6](P39)秦朝的移民政策为自身提供了各类人才,这为其发展壮大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秦朝的移民政策与其国家实力增长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关系,这是同时期其他六国所不具备的。军事征服、移民占领、军事再征服、移民再占领,秦朝通过这种模式一步步扩张领土,进而取得了相对于其他六国的一国独大优势,而这种模式也是同时期其他六国所没有的。占领新地区后实施移民,再加上对移民的有效管理,日后可以为秦朝提供更多的粮食和人口,进而增强了国力,而国力增强之后又为下一步领土扩张奠定重要基础。因此,秦朝几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移民与国力增长之间的关系。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征伐南越,征服南越后留十万士兵长期驻守,后来这些士兵逐渐变成定居当地的移民,士兵变居民为巩固边疆和稳定秦朝对当地的有效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士兵变移民还有助于传播秦文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秦朝从一个小国到最后能够统一中国,正确而恰当的移民政策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解决了从崛起到统一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三、中国古代移民史视域中秦朝移民活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1.移民类型的多样性为后世移民活动提供了范例

秦朝不同的移民类型和移民目的为后世王朝处理和解决自身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范例。尤其是秦朝在统一中国后进行的移民活动为后世王朝所极力效仿,例如,迁富实都、移民实边、移民镇守边疆等。刘邦建立汉朝后,继续推行“迁豪”政策,“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长陵。盖亦强干弱枝,非独为奉山园也”[10](P1642)。同时,汉朝也效仿秦朝实行军事性的移民实边政策,“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汉朝之后的其他王朝也效仿秦朝的移民策略来解决边疆稳定和其他一些问题。秦朝一些典型的移民政策因其能够高效而便捷地解决不同王朝所面临的性质相同的政治问题,因而被后世王朝效仿。后世王朝的各种移民活动皆是对秦朝移民活动的效仿,或者说后世王朝的各种移民政策都是对秦朝移民政策的完善。

2.通过移民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秦朝政治性移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秦朝将移民活动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一种手段。秦统一前的移民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展疆域、增强国力、招揽人才,秦统一后的移民活动其主要目的则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消除来自边疆和内部的政治隐患,秦统一前后的移民目的虽各有侧重,但都是为了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政治问题。疆域扩大后如何有效统治新占领地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如何有效控制、国内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处理新旧政权之间的关系等困扰整个中国古代王朝的普遍性政治难题自秦朝开始就探究解决之道。而移民是秦朝探索出的能有效解决这些棘手政治问题的一种手段,它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却是那个时代所能提出的较好解决办法,因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秦朝移民活动对后世的消极影响

秦朝的移民活动因其性质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对后世王朝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秦朝开创的各种政治性移民先例、传统以及移民活动本身的特性导致后世王朝并没有反思这种移民活动的正当性,从而忽略了对移民理论和制度本身的建构,缺乏对民众主观意愿和自身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尽管后世王朝对秦朝的移民政策有所完善而不是一味模仿,但历代王朝并没有对国家是否有权力以强制性方式迁移人口进行探讨,更缺乏对移民权利的保障,这不利于民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国家政治凝聚力的建构,也不利于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形成。其次,大规模和高频次的政治性移民对社会的原生秩序和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尤其是为满足统治者个人私欲而进行的移民活动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如因为皇室建造一些耗资巨大的土木工程而将原住地居民迁移或将其它地区民众迁移至工程所在地,这些民众不仅要背井离乡,还要被迫劳作,可谓苦不堪言,这都是对民众权利的强行剥夺,但统治者却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这往往会招致民众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怨恨,六国遗民数次对秦朝统治者的刺杀和一些异象舆论的出现即是这种反抗的表现[11](P2211-2230)。如果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徭役赋税的加重或外敌入侵,民众对统治者的不满就会直接引发暴动或起义。

猜你喜欢

六国政治性巴蜀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秦史论
秦之胜,时运使之耶?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艺术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