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整视野下乡镇小学德育渗透的新思路

2021-01-12陈燕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

陈燕

摘  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德育与学科教学、各类活动的融合渗透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在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乡镇小学,往往将德育工作局限在校园环境建设或班级文化建设等常见框架中,容易忽略学科与教师在德育中的隐性价值。乡镇小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资源,率先尝试更加多元的德育、美育融合新思路,打破原有的德育方式,实现全面育人。

关键词:统整视野;乡镇小学;德育渗透;艺术美育

德育与美育的融合渗透古今中外皆有。西方思想家长期关注文艺对社会人群的德育功能,欧洲启蒙运动中席勒在理论层面更是提出借助人的游戏冲动开展审美教育;我国自商周就有将代表德育的“礼”制与代表艺术教育的“乐”制相结合的做法,儒家文化还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注重艺术欣赏活动对人精神的感发作用。

时至今日,重视德育与美育的育人功效已经成为教育相关人士普遍的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优化教学方式,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预示着教育将走向学科间的融合。

对于乡镇地区的学校来说,如何处理德育与艺术美育之间的关系,是需要与时俱进并予以重新审视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乡镇小学美术、音乐等艺术美育活动为例,谈谈统整视野下德育渗透的新路径。

一、乡镇小学德育、美育统整价值审视

教育教学中所说的统整,从狭义上看是指利用学科内外资源,打破课堂局限,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育人活动。对于小学教育来说,美育较为明显地体现在音乐、美术等艺术教学活动中,而德育与艺术美育进行统整,是一种典型的以艺术为手段达到德育目的的方式。

不同于城市小学,很多乡镇小学拥有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这种文化衍生出的资源,是新时代乡镇小学统整德育与艺术美育的立足点。乡镇小学融合渗透德育与美育,有助于学校跳出常规艺术或情感教育的局限,从更深层次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其价值导向和现实导向意义深远。

二、遵循教学规律,促进德育、美育统整

从心理学角度看,美育是一个由感性认知推动知性认知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看,这又是一个促成价值判断的文化认同过程,两者均涵盖了德育思想。艺术美育是美育的基本手段,遵循教学规律,德育与艺术美育的统整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需求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从感性和实践双方面入手进行德育渗透。

1. 从感性入手化育人格

学生的审美感受与道德认知之间有着隐秘的联系。因此,从感性艺术课堂入手,可以使学生在共鸣中涵养情操、化育人格。

例如,笔者在广东省粤北山区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调研时发现,该地区的石潭镇中心小学因地制宜,鼓励学生从田间采集泥巴,之后在课堂上进行“黏土立体版画艺术创作”。学生的双手在熟悉的泥土中揉搓,借助泥土的柔韧和随意变形的特征,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每一次与泥土的感性触碰,都在无形中蕴含了浓浓的乡土情怀,作品完成时,学生的眼睛都在闪闪发光。笔者感觉到,此刻恰是无声的德育,教师通过作品的共情,引导学生感知、想象艺术创作带来的自豪感,使学生在对家乡的热爱中产生自我欣赏和自我认同,进而增强获得自信心。

感性共鸣的课堂不仅体现在美术创作中,音乐课堂亦是如此。笔者所在的团队尝试开展乡镇小学课堂中的班级合唱,不同于学校合唱团,班级合唱以一个自然班为整体,是全员参与体验、创造、感悟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小白船》这首歌曲时,笔者播放朝鲜族的舞蹈视频,配乐《小白船》中舒缓的节奏,营造了充满感情的视觉氛围。歌曲中宁静且充满诗意的场景与学生熟悉的乡土风情相通,于共鸣中使合唱过程更具感染力,也更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借助于音乐旋律,美化学生的心灵。

2. 以实践引导道德认知

以实践为主旨的艺术美育教学路径,是一个具有自由、多元等价值色彩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不能把主题停留在单一的美术或音乐作品中,应该把艺术中的美育因子还原为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文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文化理解力和道德实践水平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的乡镇小学又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学校开展“稻草艺术创作”项目,选取下潭村春节用稻草扎火龙并“舞火龙”的民间艺术素材,带领学生利用稻草和农耕余物进行手工编织、拼绘创作,创作手法夸张、大胆、贴近生活,学生兴趣浓厚。学生的作品构思主要是在辅导教师的引导下,以观察本地农耕特色场景、节日等故事情节为主,选定主题后进行编织、拼绘。在创作中,教师不时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农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之间充满爱的劳作环境,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这种德育形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组织,借助多元化手段重建艺术语境,使学生在现实创作与自身情感感悟中获得合情合理的道德认知。

而在班级合唱中,笔者亦受启发探索“参与—体验”模式,使师生共同参与到艺术情境中协同演绎。例如,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帮助学生熟悉多声部,理解乡土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建构适当的和声感,通过具体活动来帮助学生体验音色、音量、音准,让学生在科学掌握合唱技能之余,体验创作的美好。当学生每一次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以更恰当的方式融入集体和声中时,合作意识自然形成。

三、复归本源,深化德育、美育统整效果

在实施德育与美育统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理清育人本源,即无论学生的作品或表演出来的效果如何,都不影响育人的效果。德育与艺术美育的目标,是非结果导向的。复归本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体验、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学生在欣赏和创造艺术时,引起的强烈心灵体验是一种超越具象的生命感悟,继而获得应有的尊严、价值与幸福感。

笔者发现,受环境影响,很多乡镇小学的学生不重视学校学习,但是由于有了多元的德育、美育统整教育,他们改变了态度,开始喜欢学校。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的调查数据显示,石潭镇从开展德育、美育统整教育以来,该镇辍学率从以前的30%左右下降至3%以下,家长的满意率大幅提高,社会反响良好。

总之,艺术的建构源自个人经验和理解的传达与释放,德育也拒绝抽象的剥离现实,注重联系生活的具身体验和自我建构。德育与艺术美育的统整如一座桥梁,将两者中的情感认知、身心体验和实践行动进行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通过德育与艺术美育,让学生发现自己别样的美,理解世界别样的精彩,这是对乡镇学生最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檀传宝. 德育美学观[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李红宇.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J]. 黑河教育,2020(2).

[3]唐燕秋. 德育寓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途径[J]. 基础教育研究,2020(2).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德育渗透与核心素养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路初探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