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域下羌族婚嫁歌的传承现状与保护策略

2021-01-12马艳芸朱婷

艺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羌族保护传承

马艳芸 朱婷

摘要:羌族婚礼作为羌族重要的仪式活动,有着其独特的羌族文化展演形式,是羌族标志性名片之一。婚嫁歌,在整个羌族婚姻仪式过程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羌族婚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羌族婚嫁歌进行简要概述,从非遗视角对羌族婚嫁歌的现状及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并针对目前面临的困境提出几点思考,旨为羌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羌族 婚嫁歌 传承 保护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羌族人通过自我文化的积累沉淀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很多具有人文价值、历史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的习俗文化。其中,羌族的婚姻习俗颇具特色,它作为羌族重要的仪式活动,涵盖面甚广,其内容有羌族歌舞表演、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是羌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羌族标志性名片之一。而婚嫁歌在整个羌族婚姻仪式过程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羌族婚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体现传统羌族文化的方式之一,有着其独特的民族风格,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发展和传承羌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下,将从非遗视角对羌族婚嫁歌的传承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并针对传承面临的困境提出几点保护策略。

一、羌族婚嫁歌概述

羌族婚嫁歌,是羌族婚姻仪式过程中演唱的歌曲,属于羌族风俗歌的类别。由于汶川县、理县和茂县均为汉、羌、藏杂居区域,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经过多年长期的文化交融,其羌族婚嫁歌歌词采用羌语、汉语、羌汉语结合以及羌藏语结合等多种方式。这些婚嫁歌的歌词内容丰富,有接亲送亲时男女双方唱的对歌;有对包办婚姻的反抗,责怪父母贪图钱财的歌等。婚嫁歌的歌词多为两个或四个,七个音节为一句,有很多是使用固定的曲调,再根据当下的场合和当时的情绪自由填词,也有很多是临时发挥、即兴演唱。因此,每个县、乡的羌族婚嫁歌都不尽相同。羌族婚礼仪式主要有订婚和结婚,从订婚仪式中的“开口酒”“小定酒”“大定酒”再到结婚仪式的“女花夜”“迎亲”“宴会”,婚嫁歌都贯穿于其中,集中表现出羌族人民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思想情感和婚姻生活。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羌族婚嫁歌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婚礼十二歌”被列入四川省阿坝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儿纳吉(情歌)”被列入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社会各界人士也在为羌族传统婚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行动着,如电影《尔玛的婚礼》就集中展示了理县羌族传统婚礼仪式过程。

二、羌族婚嫁歌现状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羌族婚嫁歌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一阐述。

1.理论研究方面

目前,通过收集整理查阅资料,发现羌族婚嫁歌并没有专门的著述,仅能从羌族音乐综合介绍及研究的相关资料中,找到部分资料。如:《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上)》“羌族传统音乐部分”中阐述反映羌族婚恋的歌曲,并没有约定俗成的专用称谓,只是一种称为“羌族情歌”的艺术体裁,书中还收录了一首流行在理县地区的婚恋歌《花儿纳吉》;《中国羌族民歌旋律研究》一书,将羌族婚嫁歌称为婚礼仪式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羌族音乐文献索引》和《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三本著作都将婚嫁歌划分到风俗歌的类别之中。另外,部分著作对羌族婚嫁歌进行了曲谱收集。如:《中国羌族民歌研究:乐谱资料集》收录汶川县雁门乡通山村6首喜歌和1首嫁女歌,月里村2首喜歌,白水村1首喜歌和2首嫁女歌,茂县永和乡永宁村13首喜歌;《羌寨无处不飞歌——茂县羌族民歌选》收集茂县26首结婚歌,即曲谷乡8首,雅都乡16首,黑虎乡2首;《中国羌族民歌旋律研究》收录汶川县龙溪乡7首婚嫁歌;《中国羌族民间音乐全集》收录65首婚嫁歌,其中茂县51首,汶川县12首,理县2首。

以“羌族民歌”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文献资料有70余篇,以“羌族婚嫁歌”为关键词,查阅到文章为0篇,以“花儿纳吉”为关键词,查阅到文章为9篇,以“羌族婚俗”为关键词,查阅到文章有24篇。其中,围绕“花儿纳吉”民歌从音乐方面进行讨论的代表性文章有崔善子、金艺风的《岷江上游羌族乡土民歌“花儿纳吉”的文化内涵及音乐形式探究》,该文从文化内涵和音乐形式两方面来介绍“花儿纳吉”,并归纳分析其曲式结构、节奏节拍、旋律型等音乐特征。对羌族婚嫁音乐进行相关研究的代表性文章有师立军、李成秀的《羌族婚嫁仪式音声初探》,该文主要介绍了羌族婚嫁歌中的出嫁歌与迎亲歌的唱词、歌曲结构、旋法音调特征及功用。

目前有关羌族婚嫁仪式音乐的硕博论文仅有2篇,分别是杨文芃的《羌族婚俗仪式音乐的研究——以阿坝羌族州理县羌族为例》和沈于杨的《羌族婚礼仪式调查研究》。其中《羌族婚礼仪式调查研究》一文的第三部分对嫁女歌进行了简单描述,第四部分对婚嫁歌进行音乐本体分析,但并未深入探讨;《羌族婚俗仪式音乐的研究——以阿坝羌族州理县羌族为例》一文对理县蒲溪沟和薛城镇的婚俗仪式进行田野调查,在第三章第二节中,对歌曲《花嘞嘞》的演唱版本进行对比,介绍了歌曲大意、曲式结构以及何时应用,并附带曲谱,但作者题目“阿坝羌族州”表述有误,应改为“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或“阿坝州”。

2.舞台化呈现

通過查阅收集整理出与羌族婚俗文化、婚嫁歌相关的舞台资料,较有代表性的有:大型原生态歌舞剧《羌魂》,该剧于2010年4月在全国开展巡演,剧中展示了羌族婚礼习俗,并演唱了婚嫁歌《花儿纳吉》;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在2011年邀请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羌族艺术团参加了“羌山印象”羌族传统歌舞专题展演,其中一个节目还原了羌族传统婚礼仪式歌舞,表演了新娘穿戴歌《艾莫哟哟》、盘歌《花儿纳吉》、哭嫁歌《泽西惹葺》、婚礼歌《恩吉舍舍》;大型原创羌族音乐诗剧《花儿纳吉》于2012年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该剧第四乐章用歌舞的形式展示了羌族婚嫁歌;“蓉城之秋”2018年成都音乐季主题展演《国乐宝藏巴蜀精粹》中,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学生表演了由朱婷副教授收集、整理的汶川雁门乡索桥村羌族哭嫁歌。

3.再创作情况

2001年,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杨晓忠教授以羌族婚礼仪式“花夜”为灵感创作室内乐作品《花夜》。该作品曾荣获第十一届全国音乐作品(合唱、室内乐)评奖室内乐作品优秀作品奖。之后,流行歌手谭维维将其进行再创作,融合摇滚、舞台剧、古风等多种元素,于2016年在《中国之星》节目中首次演绎。

2004年,羌族本土作曲家朱朝忠先生创作舞蹈音乐作品《出嫁》,该作品表现了羌族姑娘出嫁时的场景,曾荣获四川省第四届民族艺术节音乐创作二等奖。2012年3月,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朱婷副教授对其进行再创作,将其改编为男女表演唱。同年6月,该作品在四川音乐学院大型原创羌族音乐诗剧《花儿纳吉》中进行了首演。

4.媒体传播方面

通过查询1905电影网、腾讯视频、百度视频等视频网站,收集整理出与羌族婚俗文化、婚嫁歌相关的2部电影,即:《尔玛的婚礼》和《迁徙》。其中,《尔玛的婚礼》再现了传统的羌族理县婚礼仪式,影片中展示了新娘穿戴打扮时唱的《阿拉依沙》,德高望重的老者吟唱的《婚礼词》,大家坐在一起唱的《花儿纳吉》;《迁徙》尾声展示了羌族婚礼盛大的场面,并对新娘服饰进行了特写,另有婚礼当晚大家一起跳萨朗舞的镜头。这些影像资料运用影像人类学的视角对羌族婚嫁仪式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记录,为羌族婚俗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发挥了積极作用,激发人们对羌族婚嫁仪式及婚礼歌曲产生兴趣。

此外,在抖音视频、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现,当今社会仍有部分羌族人会举办传统羌式婚礼,他们用手机、相机记录羌族婚礼中的迎亲、出嫁、吃饭等等,通过上传微信公众号、抖音、网站等方式宣传本民族婚礼的魅力。

三、羌族婚嫁歌面临的困境

羌族婚嫁歌是发展和传承羌族婚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意义。但在传承人、理论研究以及音频、影像等方面依然存在困境。

1.传承人方面

根据《羌族文化传承人纪实录》一书统计出羌族民歌传承人现有57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26人。六十岁以上的传承人有48人,包括茂县37人、理县11人、松潘县6人、汶川县2人、北川羌族自治县2人,无专门的羌族婚嫁歌传承人。但据调查,大多数民歌传承人或多或少均能演唱部分羌族婚嫁歌。通过以上数据,可以说明羌族民歌传承人大部分已进入老年阶段,且地理分布不均匀。另外,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目前民歌传承人补助资金较少,很难维持基本生活。年轻人中主动愿意学习该传统文化的人占少数,大部分更愿意去务农、打工挣钱,再加上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羌族婚礼文化逐渐被现代婚礼所取代,婚礼仪式过程中的婚嫁歌传唱也越来越少,导致婚嫁歌的传承后继乏人,传承出现断代。

2.理论研究方面

现今,音乐界对羌族婚嫁歌的曲谱资料收集较为丰富,已有100余首谱例,但理论研究并未受到过多关注。目前,尚未有一篇以“羌族婚嫁歌”为题的相关论文。少量论文中虽提及羌族婚嫁歌,但仅仅是简要介绍和分析,未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羌族婚嫁歌的分类也未形成共识。如《羌族婚俗仪式音乐的研究——以阿坝羌族州理县羌族为例》一文,作者仅在第三章第二节简要介绍婚嫁歌;《羌族婚俗初探》和《过渡和认同:羌族婚俗中的仪式象征解析》两篇文章,作者仅对女花夜所使用的婚嫁歌进行描述;《岷江上游羌族乡土民歌“花儿纳吉”的文化内涵及音乐形式探究》和《羌族民歌的涵化现象试说——以<花儿纳吉>为例》两篇文章,仅围绕羌族婚嫁歌中的“花儿纳吉”进行描述。此外,学术界对婚嫁歌的研究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视野主要放在音乐形态、音乐结构等方面,忽略了其传承与保护。如《羌族婚嫁仪式音声初探》和《羌族婚礼仪式调查研究》两篇文章,着重讨论婚嫁歌曲式结构、曲谱、功用等方面,未提及如何传承与保护。

3.音频影像资料方面

根据视频网站、自媒体平台、音乐播放软件等多方面的收集整理后发现,羌族婚嫁歌在影像记录方面十分欠缺,尚未有一部关于羌族婚嫁歌或婚俗的纪录片。而在自媒体平台,有关羌族婚礼的视频多以短视频形式出现,拍摄者往往是随手拍摄,拍摄角度不够专业,导致平台上很难找到正面清晰的婚礼视频;且平台上能搜索到的视频也仅仅是迎亲、出嫁、吃饭等场景,没有关于婚礼仪式唱歌场景的记录。音频方面,人们常用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播放软件,无法搜索到羌族婚嫁歌,这就使得人们即使能通过其他平台了解到羌族婚礼仪式,也很难听到婚嫁歌到底是怎样的音乐旋律和节奏,无法真正了解羌族婚嫁歌的艺术魅力,不利于羌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四、羌族婚嫁歌的保护策略

由于羌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无法用文字记述,羌族传统文化面临濒危状态。羌族婚礼作为羌族重要的仪式活动,有着其独特的羌族文化展演形式,是发展和传承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羌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婚嫁歌在整个羌族婚姻仪式过程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羌族婚礼的举行离不开音乐,音乐作为文化的传递者和传播者,对其的保护应当引起重视,对于婚嫁歌的保护还有待提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方面

国家及当地政府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较大,但在资金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加之,婚嫁歌传承人趋于老龄化阶段,培养年轻传承人刻不容缓。因此,国家应继续出台保护传承人的相关政策,提高传承人待遇。地方政府应加大各类展演的力度,对文化展演进行创新,将婚嫁歌元素与其他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创新,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将婚嫁歌进行更好的传播。另外,羌族核心村寨应建立传习所,定期举办婚嫁歌培训班,培养资质较好的音乐爱好者学习婚嫁歌。

2.高校方面

高等艺术院校是对现代青年人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保护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之一。本土高校应利用地方优势,加强高校教师及研究生对羌族婚嫁歌文化的学术研究,积极鼓励师生申报有关婚嫁歌文化的相关课题,撰写婚嫁歌的相关论文及著作。此外,本土高校应发挥专业优势,与羌族核心村寨进行合作,建立高校婚嫁歌文化传习社,定期邀请羌族婚嫁歌文化传承人赴高校进行实践教学与演出,让高校师生零距离与传承人沟通交流,为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做有利的铺垫,为新作品创作提供民间素材。

3.社会民众方面

羌族婚嫁歌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婚姻生活、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是羌族人民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羌族婚嫁歌文化的保护传承,应当从羌族本地羌民做起,培养人们对婚嫁歌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提高人们对传承和保护羌族文化的主动性,增强人们对羌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激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努力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本民族精神,从而降低婚嫁歌文化的流失程度,真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4.文化创新方面

随着手机游戏与潮流玩具的群众化、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各大APP线上平臺的建立与完善,为羌族人民传承本民族文化提供了更多展示平台,使得羌族婚礼的传播打破了族群内部的单一传承方式。将羌族婚嫁歌与互联网进行跨界融合,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羌族婚嫁歌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现于大众,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经济收益点,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互赢与共享。

结语

国家及社会各界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断提升,羌族婚俗文化作为羌族的标志性名片之一,有着其独特的羌族文化展演形式。对此,传承与保护羌族婚俗文化刻不容缓,而婚嫁歌作为羌族婚俗文化中核心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本文从理论研究、舞台呈现、再创作、影像和互联网的传播等五个方面对羌族婚嫁歌的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找出目前传承存在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从传承人、高校、社会、文化自信等方面提出几点保护建议。同时,期待政府文化部门、相关专家学者、本土高校师生以及当地羌民共同参与到保护、传承与传播羌族婚嫁歌的行列中,让更多人了解到羌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崔善子,金艺风.岷江上游羌族乡土民歌“花儿纳吉”的文化内涵及音乐形式探究[J].西南民族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3]师立军,李成秀.羌族婚嫁仪式音声初探[J].北方音乐,2017(12).

[4]杨文芃.羌族婚俗仪式音乐的研究——以阿坝羌族州理县羌族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9.

[5]沈于杨.羌族婚礼仪式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6]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羌族文化传承人纪实录[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马宁.羌族婚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8]邓宏烈,王禹栋.过渡和认同:羌族婚俗中的仪式象征解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9(4).

注:本文系2020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岷江流域羌族婚嫁歌音乐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FWH2020-019。

猜你喜欢

羌族保护传承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