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铃木“母语之法”在钢琴集体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12孙静秋

艺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钢琴集体课教学应用

孙静秋

 摘要:铃木器乐教学法使用的教学顺序及方式,和其他教学法截然不同。模仿人类没有失败例子的母语学习过程,使得铃木教学法成为了全球普及率最广的教学法之一,本文通过对“母语之法”哲学理念的由来及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上的应用,阐述其在中国本土展开音乐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母语之法 钢琴集体课 教学应用

铃木教学法是20世纪最杰出的音乐教学法之一,曾一度以“莫扎特风暴”席卷全球。其教学先应用于小提琴,后来在被迁移到其他乐器的教学上。例如:钢琴、长笛、大提琴、小提琴、吉他、铜管乐等。铃木教学法器乐教学非常系统化,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教材、教学碟片和教学指导方法。其协会组织管理也非常严密,全世界以日本松本市本部为中心,46个国家级地区均有分布,日本本国更是有1350个分会教室。其教材研究、音乐活动、毕业制度、夏令营活动都井然有序、常年不断。

一、“母语之法”哲学理念的由来

1933年的一天,铃木教学法创始人铃木镇一博士突然发现:全世界的孩子们,不管是谁,居然都能自由自在的说母国语言。这个惊人的现象使铃木镇一先生差点跳了起来。

“中国的孩子当然会说中文呀”,或许有人会这样轻率地结束问题。但是其中所隐藏着孩子们所特有的深厚的能力源泉却让我们禁不住思考。孩子们能够自由会话实则是其能力被无声培养起来的例子之一,人的能力无论方向如何,都会被其培养方式所牵引,如果是孩子,那么其发育以及成长会首先反应在

‘语言’之中。

对于孩子的本性和能力,我们常持错误的看法。对成绩稍差的或是头脑稍稍不灵活的孩子们一概认为他们是脑袋笨,或者是没有能力。这仅仅是注重结果的成年人一厢情愿的错误观点罢了。即使是成绩差到不行的孩子,那么难的母语倒是都说的很流利,这两个问题本不应该是对立的。

铃木认为教育及指导的根本秘诀正是在于语言的指导中,如果可以仔细探明语言愈加丰富的过程,相信也可以同时明确育人之路和能力的培育过程。铃木镇一曾在其著作中讲到:“孩子能力的发芽不仅局限于语言,若可以扎根这个指导方法和培养方式,相信必然会培育出同语言一样的、不限领域的优秀能力。我也会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证明这一观点。”经历几十年的实际教学,铃木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家及各行各业精英,用成果强有力的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二、“母语之法”在本土钢琴集体教学中的应用

1.铃木钢琴集体课教学实践的创新

钢琴集体教学形式一直以来受到广大教师们的欢迎,但苦于没有好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很多课程继续推行的教学生命力并不是很强,许多教学体系或团体还属于实践探索阶段。

全世界范围的铃木教学法中,小提琴常以集体课为主要方式,即使不能够每周举行,也至少会隔周举行。而钢琴课由于乐器较大、场地受限等原因,集体课普及的也比较少。由于铃木教学法的集体课非常有特色,并在小提琴集体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就有了想开展钢琴集体课教学实践应用尝试的想法。在静秋铃木幼儿音乐启蒙教室的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集体课的教学效果远超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遵循铃木教学法的原则,由于不设置入学考试,因此每个班的孩子的音乐才能都参差不齐。有音乐老师的孩子,也有护士的孩子;有懂音乐的家长,也有不懂音乐的家长。在坚信“母语之法”定能成功的理念指导,运用系统的铃木教学体系方法,教学团队开始了为期近两年的教学实践。

2.铃木器乐教学法的教学顺序

如下图所示,孩子在通过母语学习过程后,掌握了流利的母语。而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却只掌握了生涩的演奏技巧,我们是否可以效仿母语之法的教学过程呢?

铃木音乐教学法中强调:一定要遵循学习语言的过程,其中教学顺序上也采用:“听”后“说”,“说”后“读”的教学顺序进行。

(1)“听”:重视听的教学方式

铃木音乐教学法中非常重视“听”的训练。我们是怎么学习语言的?早在胎儿时的我们就已经在听着这个世界,听着妈妈的声音了。在胎儿的几种感觉器官中,听觉系统最为发达。出生后继续大量听母亲或家人的声音,在几个月大时开始进行发音模仿,不间断的练习中学会了说话。

铃木教学法正是遵循了“母语之法”先听这一特点进行音乐教学的前期准备,孩子们在学习音乐前被要求大量听指定CD,这在之后的学习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大量的听

在钢琴集体课实验班开班前,我们会跟家长沟通一些铃木的“母语之法”的教学理念,在开始学习之前要求家长给孩子们营造音乐学习环境。教学初期家长们出现了两种情况:一些家长非常配合老师的要求,能够做到每天给孩子大量听指定的教学CD;另一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给孩子们听或少量听教学CD。很快教师和家长们就会发现听与不听的区别,因为在课堂上两种情况的孩子的上课反应完全不同。大量听CD的孩子能够对于老师教授的新内容显现出积极的态度,并能够非常轻松的完成教师的新任务。而少量听或完全没有听的幼儿则显示出被动的学习态度,看到别的孩子快速完成任务后更是消极怠工,没有自信。此时教师将及时提醒家长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孩子加油跟上大家的脚步。

孩子由于大量的听CD,后期逐渐都具备了自学作品的能力,孩子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从大脑中“找出”已经储存的作品,并能够在钢琴上流畅演奏出来。这使得孩子们不断增强自信,并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

2听最好的音色

就像前面所敘述的一样,铃木教学法的器乐教学有着非常系统的教学体系,钢琴教材有7册书几百首作品,每本教材都有配套的CD,由全世界著名的钢琴家演奏录制而成。

铃木建议最早在胎儿时就开始听一流大师的演奏来学习。他认为,一些音痴的孩子也是被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天生就是五音不全。如果我们每天给孩子听跑调的磁带,或叫一个五音不全的母亲每天在婴儿耳边歌唱,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被培养为音痴。

在我们的实践教室里就有这样的孩子,音准总是不太好,在家长上传的视频中发现,妈妈陪着孩子练琴时唱歌跑调比较严重,由此影响了孩子的音准概念。但在一定的年龄之内还是可以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提升他的音准水平。

(2)“说”:先弹琴后识谱的教学方式

笔者第一次接触到铃木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时,感到非常吃惊并不解:“先弹琴,后识谱”?在以往笔者所了解的钢琴启蒙教学中,都是先从识谱开始教起。即使不是第一节课开始教,也总是在初期尽快开始乐谱学习的。不同的只是选择从几分音符开始;还是从几指开始,从未考虑过尝试“先弹琴,后识谱”的音乐启蒙教学方法。带着这份疑问及好奇心,笔者在日本铃木教学本部开始了长达4年的铃木教学法的系统学习,并在回国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验证并接纳了这个曾经令人匪夷所思的音乐启蒙教学理念及方式:“先弹琴,后识谱”,着实有效,也很科学!

铃木教学法让孩子们先学“弹奏”而非先学“识谱”,这是因为母语之法中,孩子们是先学“说”而非“读”同样道理。在语言的学习中,通常爸爸妈妈会讲故事给孩子们,家长不难发现,孩子们似乎对于听过的故事很感兴趣,会要求家长一遍一遍的讲,孩子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开始尝试抢着说后面的话。音乐教学中同样可以效仿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在大量听教学碟片后熟记音调,能够自学后面还未教的作品。

在教学实践的铃木教室中,教师不需要教孩子们看谱练习,要做的只是教指法,通过模仿方式教孩子们乐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坐姿及手型,提醒孩子聆听自己弹奏的音色。他们的姿势优美,不需要痛苦地盯着谱子,不会有因为错音以及错指法、错节奏、错手型而被老师训斥的危险和压力的感觉,孩子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演奏中。

(3)“读”:识谱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铃木教学法前的钢琴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这样的情况:孩子们在学习新的作品时非常困难,布置的作品经常会有很多错音,即使在回课时帮其指正后,下一节课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在铃木的“母语之法”中就很少碰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孩子们大量的进行听力训练,他们几乎在第一遍弹奏时,就能够准确演奏。

铃木音乐教学法中有两种识谱训练,一种是使用专门训练视奏的乐谱进行练习,另一种是使用会弹的作品进行视奏训练。就像前面说到的教学方式中,孩子们是先会弹琴再学乐谱的,用已经会弹的作品进行识谱训练,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并且孩子们可以用耳朵判断自己是否有错音或错误节奏,避免走弯路。

3.“母语之法”的钢琴集体教学活动

(1)每周举行集体课

学习母语过程中,对话交流训练很重要。孩子们为了能够更快的跟家人进行交流,不停的反复模仿大人说话,在这个过程中积蓄能量,将单纯无意义的模仿慢慢转化为有意识的交流。模仿后得到大人积极的回应态度,大大刺激了孩子们继续练习的动力。

在以往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中,孩子们常常属于弱势一方,上课或练习时不停的接受教师的指正及家长不耐心的陪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无法衡量自己的进度水平,一直处于被动改进的状态,常常以“不情愿”“哭闹”甚至“罢工”来进行反抗。

钢琴集体课提供了一个“愉快交流”的平台。要知道,孩子们一但觉得学习的某种技能,不能够跟其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就会失去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在集体课中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活动,例如:齐奏熟悉的乐曲;轮流当小演奏家进行独奏展示;由老师指定小朋友做指挥;做游戏将演奏难点共同攻克等形式进行。孩子们往往乐此不疲,经常会说“又到下课时间了?我们可以再玩一会儿吗?”。轻松愉快的课堂,使得孩子们盼望每周的相聚。

为了能够跟这些优秀的小朋友一起顺利的交流合奏,即使是很小的幼儿也展现出自己非常积极的一面,他们暗自下定决心,在每天的模仿练习中能够朝着目标一步一步迈进,让人惊讶的是孩子们在集体中能够非常好的定位自己的进度水平,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练习状态,从而使得孩子们进步飞快。

(2)教材汇报音乐会

1不定期小型音乐会

由于铃木教室的孩子们都具备能够背谱演奏教材中多首作品的能力,所以经常有“一言不合,就开音乐会”的汇报活动,教材汇报音乐会几乎是家常便饭一般,即使是刚学习1-2个月的孩子也被邀请其中参与演奏。

如同母语学习到一定程度,让孩子们参与各种语言活动一样非常重要。让他们讲述自己做了什么,描述一些东西,用各种方式去叙述事情,对孩子学习语言是非常有益的。在积极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有想别人听自己讲述事情的欲望。这是一种需要别人停下手中的事情,眼睛注视着自己的认真聆听。或是讲述自己的想法、看法;或是讲述一件事;亦或是讲一个妈妈常说的故事。在讲述后,孩子期望得到鼓励,也许是妈妈的一句夸奖、家人的一个拥抱、一阵热烈的掌声,这都使得孩子得以满足,并为了下一次的演讲继续磨练。

2定期大型教材汇报音乐会

每年的3月在日本东京,都将举办一年一次的全国铃木音乐大会,体育馆的舞台被几千个琴童铺得满满当当,场面相当壮观。曾有人质疑说,这样的演奏方式并不科学,整齐的演奏让人觉得孩子们如出一辙,过多的模仿失去了本色。可是,要将这几千个琴童培养到都像自由自在说话一样的演奏水平,难道不是每个音乐教师的梦想吗?上百个3-5岁的孩子演奏着维瓦尔蒂的小提琴協奏曲这样高水准的作品让人叹为观止,难道不是在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准后才会产生自我发展的吗?铃木教学法培养了世界上无数著名的音乐家,这也是因为有了高水平的儿童基数才会达到的效果吧。就像巴西的孩子从小就在踢球的生活中成长,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们的踢球身影,慢慢成长中积累的技术,为巴西球队成为世界一流球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也同样需要更多高水平演奏的儿童基数,才会培养出现更多闻名于世的本土演奏家、音乐家。

4.钢琴集体教学实践结论

32名3-6岁儿童的音乐启蒙教学实践结果是可喜可贺的,经过1-2年的培养,孩子们具备以下教学成果:

(1)演奏整册书的能力:第一期学员都能够在2年内完成铃木教材第一册全册17首作品的完整背谱演奏,并举行第一册毕业音乐会。

(2)绝对音高的听力能力:大部分入学时音乐感知参差不齐的学员具备了辨别单音绝对音高能力,即不给参考音高,孩子们能够准确报出正确答案。但还是在年龄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部分孩子答案报的比较慢。研究表明年龄越小的孩子音高掌握越好。其中4个4岁琴童可以“秒报”答案,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位孩子的家并不懂音乐。

(3)自学作品能力:两期所有的孩子能夠具备自学能力,可以根据提示音,演奏出尚未学习的教程作品。

(4)拓展能力:在课程安排及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进行单的音乐编创活动,能够谱写简单的8小节旋律,并配上左手进行演奏。

当然,这个实践的人数参数还不够多,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去支撑理念,但至少可以证明这个教学理念及方式还是存在可行性的。孩子们的学习过程非常开心,经常有家长跟我们分享快乐成果,“我的孩子越来越喜欢弹钢琴了”的声音,成为我们继续研究的动力。

结语

铃木教学法还有很多教学方式,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仅挑出几个关于器乐集体教学比较有特色的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引起更多钢琴教师及器乐教师们的关注,借鉴本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器乐集体教学尝试。

在中国本土的钢琴集体教学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孩子们极高的学习能力,其中无论这个孩子是否有音乐天赋,是否家庭中有无懂音乐的家长,只要遵循“母语之法”的教学法则,孩子们就会像学习语言一样的充满学习动力。在不断练习中,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达到一定的乐器演奏高度。

在所有音乐教育者的努力下,就让孩子们像说母语一样的,自由自在的表达音乐吧!

参考文献:

[1]铃木镇一.卜大炜译.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铃木镇一.爱的教育[M].东京:讲谈社现代新书出版社,1966(1).

[3]铃木镇一.一路走来[M].东京:讲谈社现代新书出版社,1970(1).

[4]铃木镇一.石井译.莫扎特教育风暴[M].中国妇女出版社.

[5]石井勳.母亲是最好的老师[M].东京:讲坛社现代新书出版社,1980.

[6]木村信之.山口太.孩子们的音楽[M].东京:京都同棚舍,1987.

猜你喜欢

钢琴集体课教学应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实践教学的反思与重构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职校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中的四手联弹教学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1+1”改革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