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末耶律淳政权建立原因探析

2021-01-12

关键词:女真

邱 永 嘉

(渤海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辽朝政权在新兴女真政权强大的军事攻势下风雨飘摇,逐步走向崩溃。辽宗室耶律淳在契丹和汉族大臣的拥戴下,于南京(治今北京市)称帝。在此动荡之际,耶律淳被拥立为帝①并非偶然,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陈述在《辽季党争的起伏与北辽、西辽》[1]一文中认为,耶律淳政权的建立是辽末党争的延续。关树东在《耶律和鲁斡、耶律淳父子与辽末政治》[2]中认为,和鲁斡曾被授予天下兵马大元帅和皇太叔祖封号,且其拥有皇储身份,所以耶律淳被拥戴为帝符合契丹族的政治传统。张功远在《辽末贵族政治斗争管窥——以耶律淳三次被拥立事件为中心的考察》[3]中提到,拥立耶律淳是辽末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关于耶律淳政权建立的原因,学界鲜有系统性分析。笔者拟对耶律淳政权建立原因予以探究,以期说明辽末政治格局变化之由来。

一、辽廷内部不和

《辽史》有言:“辽之内难,与国始终。”[4]1339辽自建国至覆亡,宫廷变乱频繁发生,道宗及天祚帝时期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更为激化,不同的利益冲突使他们形成不同的斗争集团。辽道宗时因重元之乱而引发耶律乙辛擅权,乙辛党和后党以及之后的太子党发生激烈冲突。乙辛党诬陷皇后并构陷太子,制造冤狱,震惊朝野。天祚帝朝则完整地继承了道宗朝的“政治遗产”,以至于内部愈加矛盾重重。

(一)天祚帝与乙辛党的仇恨

耶律淳与天祚帝之间早有芥蒂,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天祚帝及其祖辈耶律乙辛派系(乙辛党)在道宗朝遗留的党争仇恨。耶律乙辛因平重元之乱有功,“拜北院枢密使,进王魏,赐匡时翊圣竭忠平乱功臣”[4]1634。耶律乙辛虽大权在握,但由于顾忌后族势力,他便诬陷皇后与伶官私通,结果宣懿后被赐死。不久,他又推荐驸马都尉萧霞抹之妹为皇后。其一系列举动彻底激怒了太子耶律濬,《焚椒录》载“皇太子投地大叫曰:‘杀吾母者,耶律乙辛也!他日不门诛此贼,不为人子’”[5]。

耶律乙辛害死太子之母再侍其朝,显然是不合理的。大康三年(1077),耶律乙辛等诬告耶律撒剌与萧速剌同谋欲废皇帝立太子。道宗信以为真,诏令将太子交由乙辛党人审讯,在严刑逼问之下酿成冤案。太子被废为庶人,囚于上京,不久耶律乙辛派人将耶律濬灭口,而耶律濬正是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父亲。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天祚帝对于乙辛党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也是理所应当。

两次拥立事件彻底激起道宗、天祚帝与乙辛党乃至耶律淳之间的矛盾。第一次矛盾发生于大康三年(1077),乙辛党进言称“和鲁斡之子淳可为储嗣”[4]1555。由于萧兀纳和萧陶隗的劝谏,道宗并未立耶律淳为储。此次请立储嗣不成引起了道宗的警觉,不久耶律乙辛和耶律淳等人被放外,乙辛党一步步走向覆亡。第二次矛盾发生于天庆五年(1115),耶律章奴与耶律淳的妻兄萧敌里和外甥萧延留等主谋政变,欲立耶律淳为帝,“淳犹豫未决”[4]1575。在耶律淳犹豫之际,天祚帝已发现端倪,派使者乙信找到耶律淳,“淳对使者号哭,即斩敌里、延留首以献天祚”[4]1575。虽耶律淳选择向天祚帝低头,杀萧敌里和萧延留并将其首级献给天祚帝,但无论耶律淳是否有心发动政变,这一事件都客观上进一步加深了天祚帝对耶律淳的猜忌。

(二)权臣萧奉先与奚王回离保不和

保大二年(1122),回离保和耶律大石劝耶律淳争夺皇位,史载:“天祚入夹山,奚王回离保、林牙耶律大石等引唐灵武故事,议欲立淳……以回离保知北院枢密使事,军旅之事悉委大石。”[4]398由此可见,耶律淳政权是以回离保和耶律大石为核心人物的。另外,《金史》中记载的耶律淳向金国发出的议和信中有言:“奚王与文武百官同心推戴,何暇请命。”[6]1848可见,奚王回离保在耶律淳一派的重要地位。

奚王回离保与天祚帝宠臣萧奉先彼此之间不相容。在耶律余睹反辽入金时,天祚帝令回离保和萧遐买等将领追击耶律余睹,追至闾山县时,几位将领商议曰:“主上信萧奉先言,奉先视吾辈蔑如也。余睹乃宗室豪俊,常不肯为奉先下。若擒余睹,他日吾党皆余睹也。不若纵之。”[4]384回朝之后,将领们谎称对耶律余睹追袭不及。萧奉先得知耶律余睹已经逃跑,同时担心诸将以后也会反叛,于是劝谏天祚帝“骤加爵赏,以结众心”[4]384。诸将皆不满萧奉先的所作所为,萧奉先害怕诸将反叛,劝天祚帝封赏诸将。可见,萧奉先心中已经知晓回离保等人与他不和。

综合以上分析,辽末的朝廷内部极度混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排斥。耶律淳政权的建立是天祚帝、萧奉先、耶律淳以及奚王回离保等集团相互斗争的结果。

(三)诸多势力各怀目的

保大二年(1122),拥立耶律淳为帝者众多,之中仅以主要人物回离保、耶律大石和李处温为例。

回离保和耶律大石希望以军事手段抵抗金与北宋的入侵,维持辽国的统治。耶律淳即位后,回离保“兼诸军都统,屡败宋兵”[4]1667。耶律淳死后,回离保拥立其妃萧氏之子继续抵抗宋朝。耶律大石选择投靠天祚帝,但由于看不到希望他选择带兵西遁,建立西辽政权。萧氏被杀后,回离保自立建国抵抗入侵,最终失败被杀。可见,两人目标都是维持辽国的统治。

李处温拥立耶律淳为帝的目的与耶律大石和回离保不同。《契丹国志》载:“处温闻天祚播迁,劝立燕王僭号,以图恩幸。”[7]142可见,李处温主动拥立耶律淳的目的是寻求宠幸以图高位。舒焚在《辽史稿》中称:“李处温等拥立耶律淳,是出于个人能够抓到权位的私心。”[8]

天祚帝统治末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在天下大乱之际诸多势力抱有不同的目的选择共同拥立耶律淳为帝,以实现各自的政治抱负。

二、天祚帝昏庸

与耶律淳相比,天祚帝可谓是昏庸至极,史书对天祚帝的评价极低。《金史》载:“辽主好畋猎,淫酗怠于政事,四方奏事往往不见省。”[6]24《辽史拾遗》更是称其:“拒谏饰非,穷奢极侈,盘于游畋,信用谗言,纲纪废弛,人情怨怒。”[9]

(一)好畋猎,荒政事

天祚帝对狩猎活动极度着迷,其狩猎频率之繁和规模之大在有辽一代无出其右者。《辽史》载,从1101—1125年天祚帝在位的24年间,涉及其狩猎的史料共有28条之多。天庆至保大年间,辽国可谓内忧外患。内有民叛,起义者如李弘、渤海古欲、张家奴、渤海人高永昌和董庞儿等;外有女真崛起,天庆四年(1114)女真在宁江州起兵,正式拉开了反辽战争的序幕。完颜阿骨打发兵攻打辽重镇宁江州,“时上在庆州射鹿,闻之略不介意”[4]366,仅派遣高仙寿率渤海军队支援宁江州,导致宁江州一战辽军战败。或许天祚帝以为女真的目的仅是劫掠,所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天庆五年(1115)局势逐渐明朗,天祚帝下诏亲征,“秋七月辛未,遣使致助军银绢。丙子,猎于岭东。是月,都统斡里朵等与女直战于白马泺,败绩”[4]372。可见,天祚帝并未真正亲征,仍于岭东狩猎。女真在1年的时间内迅速壮大,兵锋直指黄龙府。直至女真攻陷黄龙府,天祚帝才下定决心亲征女真。《契丹国志》载,“八月,天祚下诏亲征女真,率蕃汉兵十余万出长春路……赍数月之粮,期必灭女真”[7]117。虽有如此大阵势,但天祚帝仍为女真所败。“天祚一日一夜走五百里,退保长春州。”[7]119阿骨打乘胜追击,顺势占领辽阳等54州。由此可见,辽军虽众但战斗力低下,加之天祚帝临阵脱逃,军心不稳,辽军败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在此丧失大片国土之际,天庆六年(1116)天祚帝仍“猎于秋山”,这是不合时宜的,史载:“天祚末年,游畋无度,颇有倦勤意。”[4]1049

(二)任人唯亲

天祚帝即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即是复仇。他下诏对耶律乙辛及其党羽进行惩治,“诏为耶律乙辛所诬陷害,复其官爵”,“诏诛乙辛党,徙其子孙于边”[4]357。但这种惩治并不彻底,因为天祚帝任命耶律乙辛的同母弟耶律阿思和佞臣萧奉先来主审耶律乙辛案,耶律阿思等主审官收受了乙辛余党的贿赂,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余党“多出其罪”[4]1572。天祚帝的杀父仇人萧达鲁古和耶律塔不也等人也逍遥法外,事后天祚帝竟还封耶律阿思为“于越”。

天祚帝宠臣除耶律阿思外,还有奸佞萧奉先。萧奉先是天祚帝元妃之兄,为人“外宽内忌”[4]1585。天庆二年(1112)在头鱼宴上,天祚帝命诸酋长依次起舞,唯独阿骨打以不会跳舞再三推辞。天祚帝看出端倪,对萧奉先说:“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可托以边事诛之。否则,必贻后患。”[4]364但萧奉先不以为然,认为阿骨打是粗人,不懂礼节,没有大的过错不应杀他。他甚至说:“假有异志,又何能为?”[4]364事实上,此时的阿骨打已心有异志,可惜天祚帝受萧奉先的阻碍并未采取任何措施,以至于埋下更大的隐患。

两年后的天庆四年(1114),阿骨打起兵反辽,天祚帝命萧奉先弟萧嗣先为都统率兵征讨。萧嗣先战败,萧奉先担心其弟获罪,便奏称:东征败军逃散避罪,所到之处抢劫掠夺,如果不赦免他们的罪过,怕是会成为祸患[4]1586。天祚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对于萧嗣先的处罚也仅是免官而已,从此“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4]1586。

(三)宫廷内乱,杀妻灭子

天祚帝有4子:赵昭容生长子赵王,文妃生二子晋王,元妃生秦王和许王。国人知晋王贤明,对他寄予厚望。萧奉先知道晋王很可能会被立为太子,这是对自己和其妹元妃的极大威胁。因此,他处心积虑欲使自己的外甥,即元妃之子登上皇帝宝座。为此,萧奉先阴谋诬陷文妃与晋王,唆使人诬陷驸马萧昱和文妃妹夫耶律余睹阴谋拥立晋王登基,导致萧昱和挞曷里等伏诛,文妃被赐死,只有晋王幸免未被治罪。萧奉先见晋王未死,认为威胁尚在。保大二年(1122),萧奉先诬陷耶律余睹率领金兵攻辽,并对天祚帝进言:“余睹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欲立甥晋王耳。若为社稷计,不惜一子,明其罪诛之,可不战而余睹自回矣。”[4]384天祚帝为了保全自己的帝位竟相信萧奉先谗言,杀妻灭子的历史惨剧又一次在天祚帝朝重演。《辽史》记载:“当时从行百官、诸局承应人及军士闻者,皆流涕。”[4]1049辽臣对于皇帝的行为极为失望,“由是人心解体”[4]1049。

(四)连续战败,政令不通

在辽军与女真作战屡屡失败的同时,辽朝内部也不断发生叛乱。天庆六年(1116),渤海人高永昌于东京起义,却被金军所攻灭。金军趁机占领东京后随即向西进军,引发辽廷极度恐慌。天祚帝令耶律淳招募辽东饥民,号称“怨军”,以阻击女真,而“怨军”也很快被金军击败。天祚帝闻其兵败后便开始为自己谋求出路,下令打包珠宝并预备骏马出逃,他对亲信说:“若女真必来,吾有日行三百五十里马若干,又与宋朝为兄弟,夏国舅甥,皆可以归,亦不失一生富贵。所忧者,军民受祸耳。”人们得知天祚帝此言后私下议论:“辽今亡矣!自古人主岂有弃军民而自为谋身计者,其能享国乎?”[7]126

天庆十年(1120),金攻克辽上京,天祚帝逃往西京,辽国人心动摇。保大二年(1122),阿骨打从耶律余睹口中得知辽朝内部情况后便决心灭辽。保大三年(1123),金攻克辽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逃往鸳鸯泺,宗翰随后追击。天祚帝“计不知所出,乘轻骑入夹山”[4]385。由于其逃入夹山后“数日命令不通”[4]385,朝廷又不可一日无主,李处温等人因此乘机拥立耶律淳为帝。“政令不通”是群臣拥立耶律淳为帝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朝廷内外已经丧失了对天祚帝的信任与拥戴。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耶律淳连续两次被拥立为帝,这一方面说明天祚帝已经失去了朝臣信任,另一方面说明辽臣急于寻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室后裔来取代天祚帝,以此来改变辽末衰败的局势。而在当时的辽臣眼里,耶律淳是最好的选择[10]。

三、耶律淳家族与其个人威望

辽末之际,耶律淳能3次被拥立,这与其家族以及个人的威望有关。

(一)家族显赫,根基深厚

耶律淳之父耶律和鲁斡,字阿辇,汉名弘本,是辽兴宗耶律宗真次子,辽道宗耶律洪基同母弟。他曾被封为越王和鲁国王,后进封为宋国王。清宁九年(1063)参与平定“重元之乱”立下功劳,咸雍五年(1069)由上京留守改任南京留守,直至去世。乾统元年(1101)六月,初即位的天祚帝为报答和鲁斡父子拥立之功,封和鲁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乾统二年(1102)封其为皇太叔,乾统六年(1106)和鲁斡兼任惕隐[4]398。《汉字义和仁寿皇太叔祖耶律弘本哀册文》中写道:“锡以虎卫,戈矛有司。奉陪巡辂,式示不疑。万乘殊眷,千年盛时。”[11]255可见,其家族享受的物质和礼仪待遇优厚,身份尊贵。值得注意的是,“封以太字,位之储邸”[11]255一句,其意应当是想表达耶律和鲁斡拥有“皇太叔祖”和“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封号,身在皇储之列。

关树东在《耶律和鲁斡、耶律淳父子与辽末政治》中认为,契丹建国前的可汗世选制传统对契丹影响深远,以至于辽朝始终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皇位继承制度。所以,在天祚帝一朝,耶律和鲁斡被封为“皇太叔祖”和“天下兵马大元帅”则证明其拥有皇储身份,拥立其子耶律淳为皇帝是符合契丹的世选制传统的[2]。

和鲁斡父子借助道宗的信任和天祚帝即位之初的倚重,长期镇守辽朝人口最多和最富庶的区域,即与宋接壤的战略要地南京。他们在南京苦心经营,曾组织众多南京的官吏和僧人修建舍利塔并做佛事,以笼络当地佛教信徒和文化精英[12]。其家族在南京地区拥有相当深厚的根基,再加之耶律淳“笃好文学”,汉文化修养比较高,培植了广泛而深厚的人脉,其保境息民政策也深得民心,这都为后来耶律淳在南京称帝奠定了基础[2]。

(二)耶律淳个人威望高

耶律淳为和鲁斡之子,兴宗第四孙,自小由太后抚养长大,地位显赫。大康三年(1077),耶律乙辛拥戴耶律淳为道宗储嗣,失败后耶律淳出任地方官员;乾统元年(1101),耶律淳被封郑王;乾统二年(1102),耶律淳又被加封为越王;乾统六年(1106),耶律淳升为南府宰相,议制两府礼仪,并加封魏王;乾统十年(1110),耶律和鲁斡薨,耶律淳袭父之职任南京留守。耶律淳在天祚朝的政治影响力可谓登峰造极,史书称其“冬夏入朝,宠冠诸王”[4]398。

辽金战争时期,女真屡败辽军,尤其在天庆六年(1116)张琳兵败后,辽廷内部人心惶惶,“国人皆称燕王贤而忠,若付以东征,士必乐为用”[7]122。天祚帝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任命耶律淳为都元帅,令其率“怨军”抵抗金军。在辽与女真对峙期间,大概是由于天祚帝对不久前章奴拥立耶律淳之事心有余悸,便召耶律淳回朝。天庆七年(1117),耶律淳再次到前线督军,由于“怨军”天寒无衣,在女真的攻势下,耶律淳大败。归朝后天祚帝不仅没有怪罪耶律淳,反而下诏南京为其刻石纪功,此举大概是天祚帝摄于其威望而实施的安抚之策。可见,耶律淳的威望此时已是极高。

耶律淳一生中3次被拥立。第一次是在大康三年(1077),耶律乙辛欲拥立其为储君,但并未成功且因此被驱逐出权力中心。第二次是天庆五年(1115)耶律章奴拥立耶律淳为帝,但最终事败,耶律淳“斩敌里、延留以献天祚”。第三次是在保大二年(1122),奚王回离保、耶律大石和李处温共同拥立耶律淳为帝,于南京建立政权。一生3次被拥立不仅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也是耶律淳个人威望的体现。

由此可见,在辽朝统治岌岌可危时,南京地区的汉人更认同这位汉化程度较深的统治者耶律淳。在世选制思想根深蒂固的辽朝,拥立耶律淳为帝也符合契丹的政治传统。与荒淫无道、任用奸佞和只求自保的天祚帝相比,耶律淳更加德高望重,且统治根基稳固,经济力量雄厚,加之燕地汉人在面临女真入侵时选择支持辽朝,耶律淳被辽国人寄以挽狂澜于既倒的厚望也是情理之中。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发现,辽末耶律淳政权的建立是诸多历史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君主制时代,皇帝会极大地影响王朝的历史走势,昏庸无能的君主往往会使一个王朝走向颓势甚至终结。然而,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同样也是影响王朝走势的重要因素。契丹贵族于国家危难之际依旧内斗不断,为君者只知贪图富贵一逃再逃,为臣者不知勠力抗敌反而形成集团相互对峙,最终致使辽朝分裂,耶律淳政权建立。

注 释:

① 关于耶律淳的辽政权被称作“北辽”一事,葛华廷和高雅辉于《耶律淳政权“世号为北辽”之说质疑》一文中对此提出质疑(《辽金历史与考古》第四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15-119页)。笔者也认为,以“北辽”称燕山地区的耶律淳政权确有不妥之处,所以文中不称耶律淳政权为“北辽”。

② 陈述在《契丹政治史稿》中推定耶律淳属于乙辛之党,退一步讲,耶律淳和乙辛党也是比较亲近的,其证据有三:其一,乙辛在打倒宣懿及耶律濬之后拥立淳为储嗣。其二,道宗听取了萧兀纳谏言,不久“出乙辛、淳等”。其三,《辽史》载:“上怒耶律白斯不,知与淳善,出淳为彰圣等军节度使。”与耶律淳交好的白斯不正是乙辛党。

猜你喜欢

女真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女真从兴起到脱离明朝东北亚封贡体系的策略选择
浅论女真《归来》的构思艺术
试论抚顺地区高句丽与女真城址之异同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从语言遗迹观察女真社会的历史文化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略论十到十二世纪女真与党项的“髡发”习俗
关于萨尔浒之战失败原因的讨论
试论金代女真族家训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