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1-12郑春雷
郑春雷
(北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北票 122100)
对冲性颅脑损伤是受到暴力作用产生在对冲处的损伤,是各种颅脑损伤类型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尤其是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不仅损伤形式多样、而且各种因素互为影响,加大临床施治难度[1]。目前临床并无统一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次实验提出采用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方案,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入住我院的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共计92例为实验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2组,对照组患者46例,男、女患者组成比是25:21,年龄范围自23-69岁,均值年龄(45.7±3.5)岁。观察组患者46例,男、女患者组成比是27:19,年龄范围自23-70岁,均值年龄(46.1±3.7)岁。入组的所有患者皆是枕部着地对冲伤,单纯性颅脑损伤合并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者,确定脑组织有水肿;并把由于其它脏器致命性损伤者和无手术适应证者排除在本次实验外。使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样本数据做统计学处理,提示基线资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P>0.05)。
2 方法:观察组患者首先对着力部位的硬膜外血肿予以彻底清除,予以患者全麻,起效后开展手术,取血肿最厚的地方做发际内弧形切口,将颅骨面完全暴露在外,骨钻钻孔开一个约3×3cm大小的骨窗,使用吸引器在低压状态下对血肿进行清除,活动出血点做电凝处理,清除血肿之后,检查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将硅胶引流管置入其中持续引流;之后按照患者具体的损伤情况,确定是即刻或者是稍后接受单侧或双侧额颞部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按照:先对继发脑疝侧病变予以处理,未继发脑疝考虑中线移位方向,之后结合病情的进展情况,优先对进展显著侧的病变进行处理的原则进行。对照组患者先接受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之后确定是即刻亦或是稍后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3 观察指标:(1)Glasgow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7天的Glasgow昏迷评分值差异。(2)手术治疗指标。术后监测颅内压,做头部CT检查,确定中线移位幅度与对侧血肿的变化情况。(3)预后评价。结合GOS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术后恢复良好,日常生活可自理,缺陷轻度,此为良好;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但有认知、行为方面的障碍,此为中残;日常生活已无法自理,需人照料,此为重残;植物生存状态为植物生存;术后死亡。
5 结果
5.1 手术前后2组患者Glasgow评分差异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7天的Glasgow评分较之于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检验值有确切的统计意义。但组间Glasgow评分差异之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2组患者Glasgow评分差异比较分)
5.2 2组术后中线移位、对侧血肿厚度和颅内压水平的差异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脑中线移位幅度、对侧血肿厚度要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中线移位、对侧血肿厚度和颅内压水平的差异对比
5.3 2组患者预后差异比较: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56.5%,更高于对照组的26.1%,且植物生存率4.3%、死亡率4.3%,相应的都低于对照组的21.7%和17.4%,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预后差异比较(n,%)
讨 论
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枕部着力时,冲击点存在较大的作用力,一方面会导致受伤处发生颅骨骨折或伴有硬膜外血肿,另一方面对冲处也会发生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等问题,当发生再次出血时,对侧有继发更大血肿的几率,使得脑组织再一次受压移位,加重病情程度[2]。颅内血肿和进展迅速是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的关键性因素,而且脑中线移位幅度过大,也会对患者两侧颅内压差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的良好保证[3]。上文实验数据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7天的Glasgow评分较之于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Glasgow评分差异之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中线移位幅度、对侧血肿厚度要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合该数据分析来看,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更能提高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另外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56.5%,更高于对照组的26.1%,且植物生存率4.3%、死亡率4.3%,相应的都低于对照组的21.7%和17.4%(P<0.05)。综合以上: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能改善患者预后、保证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