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100年货币史的历史脉络与演进规律

2021-01-11倪清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

倪清

[摘要]文章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全面阐释和分析中国共产党100年货币史,总结和提炼百年货币史内在历史脉络和演进规律。在三大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货币史表现为由多元到统一、由服从政治斗争到服务经济建设的总趋势、总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百年货币史主要在货币制度、货币功能和货币形态三个方面呈现鲜明时代特征。党的百年货币史演进概括起来有三项主要规律:以革命斗争取得合法地位、以群众基础克服货币异化和以三大变革实现功能转化,这也是党的百年货币史区别于西方货币史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货币史;新时代;历史脉络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1672-1071(2021)06-0029-07

引言

货币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从来都是学术界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货币史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以往我们对于货币史的研究,侧重于研究一国在一定时期货币发行制度和货币政策演变规律及其经济后果,很少将货币史与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发展壮大相结合进行研究。这样一种割裂式研究有失偏颇。一是忽视了货币史背后蕴含的历史逻辑,即我们正在使用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从来不是从天而降得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二是忽视了货币史的理论逻辑,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货币史研究有其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理论逻辑,充分揭示这种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货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是忽视了货币史的现实逻辑,作为一个拥有9514.8万名中共党员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发挥货币在有效组织经济、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和巩固执政基础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执政党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

适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我们有必要回顾中国共产党货币史,运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全面阐释中国共产党货币史,以期从中发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货币经济学新规律。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研究动机,分析和阐释中国共产党100年货币史的历史脉络与演进规律,以期对新时代货币政策制定和和百年党史研究有所增益。

一、 三大历史时期的货币演进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在筹备和酝酿中国共产党人自己掌握货币发行权和控制权,这既是掌握经济命脉的需要也是最终夺取政权的需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三大时期的历史脉络看,中国共产党货币史表现为由多元到统一、由服从政治斗争到服务经济建设的总趋势、总特征。

(一) 百年货币史起源

1926年诞生了共产党历史上第一张纸币,也是首个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主导发行的货币,史称“农民协会货币”[1]19。从整个中国共产党货币史上看,首个货币并不是产生在城市,而是产生在农村、农民群众中间。从法定货币的发行来看,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品交易频繁,一般会成为最早大规模使用新货币的地方。为什么首个中国共产党货币产生于农村?这是由旧中国经济社会的特殊性决定的。旧中国的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高利贷、货币兑换等方面的多重压榨,农民迫切需要一种自主自决的货币形式代替由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当局主导发行的货币,从而减轻盘剥之苦和经济利益损失。从当时情况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作为一种组织实体,就有可能发展出供农民自行使用、内部流通的货币形式。为什么在1921年建党之初没有诞生共产党人自己的货币?1921年,尽管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组织上的建党,但对旧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没有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斗争经验上因为缺乏大风大浪久经考验而显得不足,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斗争形态远没有后来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而变得复杂多样。随着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向“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转变,共产党人通过长期合作和斗争发现通过各种斗争手段争取党的工农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济领域,作为团结工农群众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发行共产党人自己的货币,才能为革命斗争争取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从农民协会中诞生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货币是历史的必然。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7—1937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逐步建立起以工农为基础的武装力量和革命政权,于是就可以推行推广以红色苏维埃政权为支撑和依靠的一系列经济制度。这也是由建党6年来的革命斗争和经济金融实践经验积累形成的。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开业,统一了赣西南和闽西的货币发行及货币制度[1]29。一个以政权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货币制度正式建立。与首个农民协会货币最大的不同在于,此时的货币制度体现了共产党执政下的政治权威性,也为后来新中国统一货币制度播下了红色的种子。中华苏维埃政权下的货币既是便于流通的手段从而为革命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同时也是团结工农武装力量的有利武器。从银行机构的组织看,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建立有利于后来建立统一的经济制度,从而最大程度上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经济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红色革命根据地风起云涌,群众基础更加牢固,从而为货币发行和货币制度广泛推进创造了条件。据统计,从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到1940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已由5万多人发展到50万人,除陕甘宁边区外,在华北、华中、华南建立了约16块根据地拥有人口近1亿,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2]169。各主要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发行和流通货币。皖南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斗争形势更加严峻。由于国民政府切断了共产党领导军队的供给,导致各根据地相继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银行体系应运而生。根据地军民在同日、伪、蒋的长期斗争中,从基层白手起家分散创办人民政權为基础的货币形式。遍布全国的货币发行银行和机构为革命政权的巩固和同日、伪、蒋军长期斗争提供了经济来源,适应了复杂斗争形势的需要。如果说土地革命时期是根据地货币的萌芽状态,那么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皖南事变以后,一个以人民民主政权为基础的货币发行体系和制度逐渐发展壮大,这就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取得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货币发行和货币制度统一积极准备、创造条件。这一时期,货币发行和货币制度的统一是大趋势。1948年3月,华北五大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确定了“必须使各地货币实现相对稳定,并把各地区货币统一起来”[1]68的方针。在全国各地,各个解放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货币的统一。从1949年1月10日南汉宸在《人民日报》发表谈话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以人民币逐步收兑各解放区货币,对于新解放区货币则采取随着斗争形势发展而逐步收兑方式[1]78。在这一时期至解放前,人民幣发挥了统一货币的巨大作用。

(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与革命战争年代多元货币并存、多种发行机构并行的货币制度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时期的货币是大一统的法定货币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货币金融制度趋于高度统一。其标志性事件是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于1951年7月15日颁布关于在全区普遍发行使用人民币的通告,规定人民币为法定本位币,任何人不得拒绝收受和贬值使用[3]69。至此,人民币成为西藏唯一合法货币,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大一统。这为举国上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基本的经济条件和制度基础。这一时期,全国人民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在实行计划经济采用粮油等票券的同时,仍然不可忽视人民币在人民群众的商品交易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周正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多年来,我国一直把支持经济的协调发展,稳定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4]33。

(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推进现代货币体系建设为基本特征。在货币制度统一的基础上,以人民币作为一般交换媒介,有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得益于人民币的法定地位进一步巩固。1998年,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首次以单行立法形式确立了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全面明确了人民币在设计印刷、发行回收、流通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法律细则,充分反映了人民币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和现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货币政策主要特征表现为以松紧调节和直接调控为主,较少使用中间变量和多元化调控手段,政策灵活性不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手段逐渐多元化,驾驭宏观经济能力不断提高。从1997年开始,我国逐步确立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总基调,着力解决需求不足问题。这一时期,人民币国际化开始推进则代表着改革开放的又一项成果。2008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始启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充分说明了人民币作为一种货币制度安排,可以实现与国际货币对接,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不久的将来承担起国际货币的职能。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维护就业稳定、推进普惠共享和体现人民根本利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制度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货币发展

把握新时代货币史发展脉络,关键是抓住货币功能、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方面表现出的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既有鲜明时代性又有历史延续性,反映了重大历史转折和大国现代化治理的新要求、新趋势。

(一) 在货币功能上,人民币国际化代表全球化新的发展趋势

1. 新时代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2012年以前,我国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及同周边国家开展双边性的货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2012年,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2013年,中英双方同意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在全球布局清算网络,其中建设银行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国银行担任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行,交通银行首尔分行担任首尔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16年,亚洲首个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人民币主要用于中国跟周边国家间的国际贸易结算。在2016年前后,伴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一系列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举措。到2016年以后,人民币国际化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大量境外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主要是为了投资增值[5]6。这也意味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拥有巨大的价值基础和市场基础。

2. 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历史必然性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使得人民币国际化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无论从双边货币互换协定的签署,还是从人民币国际化清算行的设立,或者从人民币阶段规模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启动并正在有序推进。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因为从产业链看,我国过去加入的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位于制造环节的低端,只能被动接受美元主导地位,在人民币结算和定价方面没有话语权。随着我国倡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主场全球化战略[6]6,我国产业链创新能力和价值链地位持续攀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过去以美元结算的体系逐步在局部地区被人民币所替代,人民币势必要掌握汇率定价主导权和国际结算控制权,从而实现从双边互换协议向多边协议转变,实现基于多边共赢的国家间贸易投资利益最大化。

(二) 在货币制度上,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1. 将维护金融稳定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目标之一

在货币政策上,我国始终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7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基础。正如易纲指出的“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和资产市场规模巨大,且容易产生顺周期波动”[7]26。与此同时,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多种风险叠加。后危机时代,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兼顾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传统目标的同时,又加入了金融稳定的目标[7]26。为此,央行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把保持币值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更好地结合起来。自2017年以来,在金融稳定方面的货币政策主要聚焦企业部门高杠杆治理、地方隐性债务处理和房地产调控三个方面,着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和金融风险处置,有序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收缩高风险金融业务,遏制金融乱象、增强市场约束,全力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和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2. 维护金融稳定是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最惨痛教训是没有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效果难以达到预期[8]66。在金融危机余震和疫情持续影响的双重叠加下,对于一个拥有庞大金融资产的大国来说,需要将金融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金融稳定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基础。维持金融稳定是引导大量资产从高风险、高杠杆领域向实体经济部门配置,从而降低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的梗阻现象,让市场机制在促进要素流通过程中发挥最大效能。金融稳定带来的货币政策渠道畅通,也会为货币政策实施留下巨大的政策空间,货币政策的一般性主动干预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维护金融稳定是遏制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随着我国经济体量持续加大,大型企业在一些关键部门和重要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个区域内上下游产业链中发挥枢纽和主导作用,不仅涉及大额应收、应付款项,也与金融系统关系更为密切,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将具有更大的风险传染性。持续加强产业链大型企业金融风险监测是金融稳定重要内容之一。

(三) 在货币形态上,研发数字人民币顺应数字经济变革

1. 央行研发数字人民币的进程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响应党中央号召,成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关键技术、法律问题、国际发行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研究[9]。这标志着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工作成为货币当局工作内容之一,正式纳入我国货币发行的历史进程。2017年6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挂牌成立。同年末,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2019年,数字人民币闭环测试已经开始。2020年4月,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稳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2020年10月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

2. 央行研发数字人民币的历史地位

央行研发数字人民币代表了数字革命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货币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一是维护和巩固法定货币地位和货币发行权。数字人民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和法律体系建设实行中心化管理,有利于抵御加密资产和全球性稳定币侵蚀,将数字经济时代的货币发行权牢牢掌握在主权国手里,确保货币发行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改革大局。二是提高支付体系效率,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数字人民币能实现支付即结算,可以提高各类商户资金周转效率,帮助解决中小企业流动性困难,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政策执行效率。由于数字人民币超越行政区的天然划分,有利于打破零售支付壁垒和市场分割,加快区域和全国一体化市场形成,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和促进普惠金融实现。三是维护金融稳定。数字人民币采取可控匿名机制,人民银行掌握全量信息,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交易数据和资金流向,防范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金融稳定[10]。

三、 中国共产党货币史的演进规律

(一) 人民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长期斗争中逐步取得合法性地位,是革命斗争胜利的产物

过去我们研究货币现象,认为一国法定货币是在国家主权成立后发行,然后对国家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一系列影响。中国共产党百年货币史表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武装实力方面均比较弱小,决定了只能通过农民协会等自發组织形式在有限范围内发行货币,从而争取武装夺取政权的经济基础。随着武装夺取政权运动的广泛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货币发行尽管仍然呈现机构分散、形态多样的特征,但由于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货币便具有了法定性。如果没有中共中央领导的政权为基础,萌芽状态的货币形式将被迅速扼杀在摇篮里。与此同时,以工农群众为基础的根据地政权由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即便在遭受革命挫折的时候,也仍然能够迅速将货币推广发行,并将货币斗争进行到底,直至实现货币发行和制度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货币史持续演进、不断革新的关键所在,也是人民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逐步取得合法性地位重要前提。

这样一种演进过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和政治交互作用的过程,决定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两个方面天然优势。一方面,人民币是革命斗争胜利的产物,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与日伪、国民党政府的货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为取得对敌斗争胜利,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以争取革命胜利和最终夺取政权为目标发行货币和制定政策,从而最终在革命斗争中脱颖而出并建立统一的新中国。二是这种演进过程是非线性的,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螺旋式上升的,经过这样艰苦卓绝斗争,最终建立的货币体系具有巨大的抗击内外部风险的能力和天然的政治优势。这就是无论在政治基础还是在货币制度上,我们通过长期革命斗争建立起了一种内嵌于历史进程和历史规律的牢不可破信念,那就是始终依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治和经济斗争的最终胜利。

(二) 党百年货币史演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克服了劳动异化

这是区别于西方国家货币史演进的另一个显著性特征。货币作为物化形式具有异化特征,克服异化只有发展出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并且控制货币发行权。马克思认为,货币作为一种异化形式,成为了人的劳动对立面。事实上,在对敌斗争中产生的货币制度,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发行的货币的直接目的是为革命斗争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来源,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求得解放。与此同时,在建设年代,货币发行权始终牢牢掌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手中,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就要避免货币资本垄断和控制人民,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货币异化特征。在经济金融层面,尽管货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特征,但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要是政府权威部门。货币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不是站在人民群众立场和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制定相关政策,决定了货币功能和经济后果。特别是采取结构性的货币政策的国家,如果单纯从资本和市场循环角度进行货币政策安排,其最终结果必然是货币政策制定最有利于大资本。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关系紧张的前提下,无论从收入分配还是从财富积累角度必然不利于劳动者。货币就会站在劳动者的对立面,导致劳动异化。反之,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货币政策和制度安排,借助于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机制安排,将更加有利于劳动者。

借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班纳吉和迪弗洛的观点,对于贫困这一棘手的世界性难题,“如果政策不能被正确地实施,计划得再周密完好的政策,也不能发挥作用”[11] 201。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货币的转移支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关键在于精准有效的扶贫政策能够落地实施。脱贫攻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通过发挥货币作用,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鲜活案例。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党和政府发挥巨大组织力和动员力的前提下,通过产业扶贫、订单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为贫困地区群众创造就业和致富的机会,由过去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实现了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转变。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货币体系运行特征,不是放任市场调节无序性和基于纯粹市场的货币分配的盲目性,而是通过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引导货币资本流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体现了货币在经过有为政府的作用下发挥出的巨大社会调节作用。这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货币制度,有助于解决资本纯粹逐利性,通过民生实践跳出异化观念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三) 货币功能从多元统一到服务建设再到治理现代化,适应了斗争形势变化的需要

第一次革命性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掌握政权的经济命脉和货币发行权。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早期货币,主要发挥了团结工农群众和支援根据地建设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权发展壮大,货币职能也相应由支援建设、保障武装斗争的胜利向巩固政权、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转变,以最大程度削弱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革命斗争年代的货币主要呈现货币形态多元化、机构多元化和货币制度多元化特点。在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路线下,不可能一开始就形成一个大一统的货币制度。货币形态的多样性体现了符合斗争形势的实事求是原则,多种形态货币的存在能够满足不同根据地武装斗争和经济保障的需要。机构多元化是由根据地政权遍布全国各个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特征决定的,很多根据地政权都有货币发行权但都属于党中央统一领导,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特点。货币形态多样性和机构多元化就决定了货币制度的多元化,各个根据地可以根据斗争形势的演化,建立最适应地方政权巩固和发展的货币制度。

第二次革命性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货币功能逐步由配合武装斗争向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变,货币逐步回归其作为法定货币的职能。这一时期的变化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推动社会主义货币体系运行的探索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之前,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初步适应了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但对于怎样运用货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尚处于探索阶段。货币主要服务于举国上下全面推进的跨越式、追赶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也使得我国重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相比较而言,对轻工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支持较为有限。第二个阶段是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阶段。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们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货币政策和货币制度被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其中经历了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实践考验,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适应稳定增长、充分就业要求的货币政策[12]10,可以说现代货币制度体系和运行才逐步稳定下来。

第三次革命性变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货币发展的新时代。为了适应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是丰富货币政策内涵,强调金融稳定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稳定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其中重点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回顾百年货币史,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首次被放在国家大政方针重要地位,充分说明新时代国家治理必须把金融治理好,发挥货币政策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二是顺应技术革命变化,抢占金融科技先机。中央提出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制定,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关键是我们在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积极进行国内的央行数字货币实践,在实践中积累起数字货币发行、监督和管理经验。

在第三次变革中,人民币突破一国边界进而成为世界货币是历史大趋势。这是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和全球治理秩序调整的客观需要。从综合国力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货币从农村发展到敌后根据地,进而形成全国统一的货币形式,这是人民币取得法定货币地位的斗争阶段。这一时期,我们国家一穷二白,人民饱受分崩离析和战乱频仍之苦,统一是大势所趋,货币统一也是民心所向。国家统一后人民币在经济社会生活中逐步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推进了人民币的现代化进程,包含货币发行、货币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货币制度体系日臻成熟。在贸易和投资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人民币将在世界经济金融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全球治理秩序看,早在2008年开始,世界经济就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随着世界范围内疫情持续,全球化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局面。美元尽管仍然拥有世界主导货币的地位,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作用日益重要,客观上使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结算方面地位不断突出。世界一些国家地区对人民币的认可度提升,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我国推动世界贸易投资新规则和全球金融新格局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树信.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3]郭立彬.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与新中国货币的统一[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68-69.

[4]周正庆.中国的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1988(6):33-37.

[5]周诚君.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与新机遇[J].国际金融,2021(2):6-10.

[6]刘志彪,凌永辉.中国经济:从客场到主场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6):1-9.

[7]易纲.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家,2019(12):25-28.

[8]威廉·杜德利,宾国澍.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J].金融市场研究,2013(9): 66-71.

[9]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2014年就成立,争取早日推出[N].经济参考报,2016-01-21(03).

[10]范一飞.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N/OL].金融时报,2020-09-15.

[11]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3.

[12]任康钰.金融危机中亚洲几国货币政策的回顾与比较[J].武汉金融,2011(6):9-12.

(责任编辑:向梅)

(校对:山柏)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