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路径式护理的效果

2021-01-10王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并发症

王悦

【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老年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路径式护理措施,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静脉留置针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以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观察组则为路径式护理措施,从留管时间、满意度、并发症率指标予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2.6%)患者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则为6例门5.4%),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与此同时,在留管时间对比中,两组患者的时间无明显差异。除此之外,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路径式护理措施对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积极效用,有助于控制并发症,提升留置针应用有效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路径式护理;并发症;留管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52-02

老年患者输液属于常用的治疗措施,在科学的输液管理下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静脉留置的应用可以对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帮助,对于老年患者实施路径式护理具有必要性,能够提升护理整体质量[1]。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得到了业内的高度关注,能够结合不同疾病的特点以及患者治疗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案[2]。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具体以78例本院老年留置针患者为主,经过对其护理质量以及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率以及留管时间等指标展开调查,以此判断护理措施的可行性,其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信息与研究方法

1.1 个人信息 以本院78例患者为样本,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份到2019年12月份,对照组39例,性别:男/女=18/21,年龄60-80岁,年龄均值(63.61±4.51)岁。观察组39例,性别:男/女=20/19,年龄(64.23±4.82)岁,年龄范围60岁-80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78例患者的纳入标准:(1)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2)伦委会认可此次研究成果;(3)患者家属知情并表示同意;(4)患者的依从性良好。对于不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患者,如恶性肿瘤者、肝肾不全者、凝血异常者、先天发育不全者、精神疾病者、留置针禁忌者、不配合者,都应当排除在此研究活动中,以免影响本次研究成果可靠性。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开展基础的输液护理,应当坚持无菌操作以及后期对老年患者的日常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安全程度。

观察组则为路径式护理措施,建立护理小组,分配责任护士。在路径式护理应用中,从静脉留置针处置入手,帮助患者进行固定。在穿刺前,首先则是对输液方案的评估,以及对操作环境、患者配合度的了解。与此同时,对穿刺部位评估,选择富有弹性的静脉,在穿刺真的选择上也需要以满足输液需求的最小型号为优选。其次,对于有躁动明显的患者可以实施镇静护理,防止意外拔管。与此同时,开展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减轻心理治疗负担。在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从血管远端开始,避开韧带、关节、感染的静脉,正确的固定留置针。要提升患者的病情认知水平,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在穿刺后,则需要抬高肢体远端,促进静脉回流,并在每次输液之前要检查有无回血,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在封管的时候,选择0.9%氯化钠溶液5ml接住输液管,采用头皮针缓慢推注3ml,随后继续推注、拔针。值得一提的是,导管清洗、封管护理措施也能够预防导管堵塞,这些细节必须得到关注。在治疗期间做好患者输液情况观察,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最后,则是从床头交接班,并进行检查评估工作。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分析。此外,还将对比护理满意度,可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方面。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x±s),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其研究指标涉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置管时间等,经由数据统计计取后,可予以对比,了解不同护理措施下的护理差异。

2 结果

在39名观察组患者中,其并发症率为2.6%,观察组患者中有即为1例局部红肿问题,对照组为15.4%(6/39),即包括了3例堵管和2例局部红肿和1例穿刺部位渗血,可见,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与此同时,在留管时间对比中,两组患者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即分别为(6.0±0.8)d和(6.1±0.5)d。随后,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仁,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静脉输液治疗是常见的方式,在抢救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工作内容。但是传统的静脉输液无法满足患者更多的治疗需求,留置针方案则被提出,并广泛应用。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属于治疗最为常见的方式,可直接减轻穿刺的次数及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静脉留置针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既能增加其依从性,减缓穿刺痛苦,又能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以供从反复输液中康复。同时,还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特别是浅静脉留置针,起可以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伤,能够实现定时给药,优化抢救方案的目的。但是,也要注意,静脉留置针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堵塞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具有预见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各项检查和评估,确保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安全。

在开展路径式护理措施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策略,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问题。在应用中,可对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的介绍,以及相关安全知识,配合要点[3]。随后可实施基础护理,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并严格执行操作要点,标准化、规范化的完成工作,做好詳细的护理记录。针对特殊群体开展护理服务,其可以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而是在科学引导下提供治疗帮助[4-5]。患者此时也更加了解到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和计划,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主动参与护理、参与配合的护理工作模式。结合本次护理调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更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说明了在路径式护理模式下能够整合护理方案,优化护理行为,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本次调研后,我们也对临床路径护理措施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归纳。首先,由于老年患者的局部反应不灵敏、配合度不高,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由此,在开展留针工作前,需要进行监控教育指导,做好评估、观察,并由此制定护理计划。第二,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患者也对留置针有更为明确的认知,在护理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建立了稳定的护患关系。第三,临床路径护理促使护理水平整体提升,管理者加强了对护理工作的质量监督,一方面,能够依照路径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了解和评价,能够对护理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另一方面,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延长,会减少重复穿刺操作,这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治疗痛苦,降低经济压力。再者,也能够减少医院物品的损耗,对于医院管理而言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采用路径式护理措施对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积极效用,有助于控制并发症,提升留置针应用有效性,与此同时,静脉留置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应的护理工作必须紧紧跟上,从而确保应用的安全性,及时为患者的病情治疗提供护理支持。临床路径护理措施能发挥自身作用,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斐,熊宇,张小昊,等.品管圈在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技术操作标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0):51-55.

[2]张爽,薛娜,王源源,等.消炎镇痛膏治疗留置针相关老年静脉炎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3):477-480.

[3]李艺韬,梁凤娇,李惠娇.导管固定装置固定静脉留置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舒适度及固定效果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26-27.

[4]董妍娟.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价值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0):125,127.

[5]刘晓卉,孙洁,董少蝉,等.手指操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77-79.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并发症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