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髓腔通路输液在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01-10王丽陈圆黄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效果评价应用

王丽 陈圆 黄华

摘要: 观察骨髓腔通路输液在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救的创伤性失血性患者40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回顾性对照的方法进行分析,使用外周静脉穿刺的创伤失血性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取骨髓腔通路输液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0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通路建立时间、输液速度、血压回升所需时间,穿刺成功率。结论:研究组的建立通道时间、输液速度、血压回升时间短于对照组,输液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 高于对照组的 80%(P<0.05);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为 95.00%,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髓腔输液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通道建立时间、提升输液速度,提升血压回升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骨髓腔通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应用;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6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创伤为现代社会一大公害,所致病死率已跃居疾病死亡谱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失血、休克所致死亡占创伤早期死亡的30%-40%[1]。及时建立有效输液通道是挽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可改善患者组织缺氧、促进器官的血流灌注恢复[2-4]。常规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输液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创伤者,此时再考虑其他穿刺输液方式,不仅耽误了抢救时机,也不利于后续的抢救。骨髓腔输液是一种迅速、有效、便捷的输液途径,主要用于急救患者,能快速建立输液通道,补液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抢救药物,达到提高抢救率的目的[5]。本研究比较分析了静脉输液和骨髓腔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40例,均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 例与观察组20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6例;平均年龄(39.0±9.1)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5例(75%),高空坠落3例(15%),其他伤2例(10%)。 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7.6±10.3)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4例(70%),高空坠落3例(15%), 其他3例(15%)。两组一般资料接近。纳入标准:(1)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2007)》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2)患者或其家属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骨髓穿刺部位骨折或开放性外伤或局部组织蜂窝组织炎、成骨不全,(2)心源性、感染性等其他休克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急救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对照组予以周围静脉穿刺,后快速加压补液。观察组予以骨髓腔穿刺,评估好患者适合骨髓腔穿刺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准备用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部位,定位后消毒,进行钻孔,出现“落空感”,连接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回抽见有无回血,有回血说明在骨髓腔内,昏迷病人直接快充10ml生理盐水,清醒病人予以利多卡因镇痛后快充10ml生理盐水,后连接补液进行加压输液。同一部位骨髓腔内通路留置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5]。

1.3 评价指标

(1)穿刺成功率:记录对照组患者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例数,观察组患者骨髓腔穿刺一次成功例数,计算两组穿刺成功率。(2)抢救成功率:记录两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例数、存活情况,计算两组抢救成功率。(3)补 液 情 况:记录两组患者的输液通道建立时间、血压回升时间,以及加压下的输液速度。(4)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穿刺局部肿胀、液体外渗、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骨髓炎及骨折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输液情况比较(表1) 观察组建立通道时间、 输液速度及血压回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16 例 (80 %),对照组治疗有效19例(95%),观察组穿刺成功16例(80%)对照组成功19(9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P<0.01)。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穿刺局部肿胀、液体外渗为主;对照组未见静脉炎、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观察组未见骨髓炎及骨折。观察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5%(1/20)低于对照组2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對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心搏骤停等危重症患者,由于机体循环衰竭出现静脉塌陷或痉挛,尤其对于车祸或煤矿砸伤患者,由于机体损伤部位多、皮肤污染严重,常规外周血管通路建立较困难,寻找血管耗时长且穿刺成功率较低[6]。而骨髓腔称为永不塌陷的通路,穿刺方便、成功率高,可以快速补充液体,输注药物到全身各处。

综上所述,骨髓腔通路的建立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救治过程中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它能够快速建立通道,输注液体补充血容量,及时输注药液到全身各处,有着较高的抢救成功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极少,很适合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时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亚杰.骨髓腔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5): 74-77.

[2] 王海虹,杨敏斐,陈建萍.骨髓腔输液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效果观察 [J]. 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4): 9-10.

[3] 李梦妮,胡智媚,庞源,等.不同输液量救治失血性休克的肝组织相关代谢机制 [J]. 法医学杂志,2018,34(6): 625-630,634

[4] MICHAEL G,WEPLER M,WACHTER U,etal.The effects of genetic 3-mercaptopyruvate sul- furtransferasede Ficiencyinmurinetraumatic-hemor-rhagicshock[J].Shock,2018,51(4):472-478.DOI:10.1097/SHK.0000000000001165[5]中国骨髓腔内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9,7,39(7):620-624.

[6]黄志聪,罗海杰,梁少映. 骨髓腔输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3);298.

猜你喜欢

效果评价应用
社区医生与二级综合医院专科联动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