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财经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

2021-01-10杨洁吴茂娟

科教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大学生

杨洁 吴茂娟

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且受新冠肺炎以及经济下行的影响,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为了提升就业率,各高校应该对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改革。本研究从分析贵州财经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出发,通过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课程改革的建议。希望能提高该课程的价值和效用,帮助毕业生增强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6.050

Exploration on Curriculum Reform of Career Planning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YANG Jie, WU Maojuan

(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Guizhou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Guiyang,Guizhou550025)

AbstractWith thecontinuous expansion ofuniversities, thenumber ofgraduates increasesyear by year.And because of COVID-19 and the economic downtur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etting tough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guiding the career planning of undergraduat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Course" i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curriculum reform, hoping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is course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

Keywordscareer planning; college students; curriculum reform

0引言

加強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一次就业率和就业效果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我国高校2020届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且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变得复杂严峻,导致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发生较大的改变,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人才,并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通过对环境因素和自我特征的分析,为自己确定合适的职业发展目标,进而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制定、调整行动方案的过程。[1]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但70%的大学生对未来缺乏合理规划,对自身和环境都缺乏足够的了解。[2]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使得不少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一次就业率,长此以往,还会影响企业的人才储备和战略发展。因此在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1让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大学生只有在真正认识自身的前提下,才能发现自己与理想职业的差距,以及自身的不足和优势,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知识,拓展各方面的能力,理性地树立职业发展目标。2020年受疫情、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就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大学毕业生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得一席之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劣势,有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

1.2有助于学生发掘自身潜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学生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和工具认识自己和职业环境,以确定今后的职业目标和个人发展方向。进而在参与实践活动时,可以通过各种机会培养自己的优势,克服缺点,挖掘潜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3增强学生学习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更能明确学习方向,即根据适合自己的、自己所喜爱的职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有更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而言,贵州财经大学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存在以下问题。

2.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视为就业指导,仅在大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开设课程,没有形成体系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导致课程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缺乏经验,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小组或个体指导。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缺乏针对性,导致在教学中会忽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成为一种“说教”课堂。除此之外,授课教师与企业接触较少,很难调动资源,让学生参加实地考察、见习等实践活动。[3]

2.2课程教学形式单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需要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指导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包括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环境,进行职业分析和选择,设计职业发展计划等。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应该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调整职业发展计划。目前高等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对社会需求以及职业发展动向把握不足,未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且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以线下集中授课为主,重视教师、课堂和教材的作用,但忽略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2.3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一般是以出勤率、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论文考查或者试卷考试作为考核工具。考核的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对未来的职业选择等方面的评价,考核的范围较狭隘。尤其缺乏过程性评价,没有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自我认知达成度、职业环境分析、职业选择等环节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仅以传统的期末考试为主,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

2.4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

教师在教学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专业的师资能增强课程的育人作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的作用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大部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由就业部门的管理者或辅导员担任,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虽然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很多,了解学生的特点,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就业建议,但是他们并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授课、指导中缺少专业知识的支撑。此外,辅导员和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多而杂,使得他们难以聚焦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新形势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实现就业,高校应该引导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和职业环境,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具体地,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开展特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全程化指导、集中指导、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3.1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革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形式,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课堂的充分融合。[4]目前,高校的课堂已经突破传统的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课堂教学方式。基于此,高校可以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和特点,提供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资源,如引入生涯管理方面的著作解读、专业教授的讲座、案例分析,以及职业测评软件等,或者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教师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度情况进行监测,向学生实时反馈其学习效果以及职业测评结果,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教学计划,提供相关的资源来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在学习平台上,学生可随时进行提问,教师、优秀校友以及实习基地管理者等及时对问题进行解答,相关的解答视频可以回放。

3.2改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高校应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设置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体而言,针对贵州财经大学,本研究在已有的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管理课程基础上,将原来分散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讲座连接起来,重新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三门课程:职业生涯基础(I简称课程I),职业生涯设计I(I简称课程II),职业生涯管理II(I简称课程III)。新的课程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分析、职业方向初选,以及职业准备等阶段连接起来,对学生进行从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连续教育、指导过程,有利于学生进行最后的职业选择,并在进入相关就业岗位后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并完成社会化过程。同时,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其他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课程I设置的目的是普及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知识,8个课时,面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在此基础上,课程II分为三个环节,环节I包括2个课时,紧接着课程I开设。具体内容是指导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和职业角色。对于就业方向,我们将其分为考研、考公务员、企业就业以及创业四个方面。具体在每个就业方向小组中,学生再选定具体的职业角色。环节II包括16课时,贯穿了大学二年级的两个学期。主要由教师、辅导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对已经选定了职业角色的学生进行角色指导,即帮助他们根据选定的角色进行职业准备。过程是一年到一年半。环节III是针对大三学生,设计20个课时,进行职业角色调整、反馈,短期职业目标确定和中期长期职业目标初步规划。课程III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开设,在原来的课程基础上,增加了实践环节,即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加入教师团队,对其他学生进行持续、具体的职业指导,主要是通过课程II的各个环节来进行实践。具体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二下开设职业生涯管理课程后,就可以进入课程I和课程II的助教角色,帮助教师设计课程I和课程II和指导非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角色选择,并持续地对这些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跟踪分析、反馈调整,以及职业选择的综合评价。

3.3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评价

需要根据课程改革目标及课程体系设计目标来设计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并进行相应调整。对于课程I的实施效果,主要采用知识考核方式进行效果评价。对于课程II的实施效果,采用反应评估、学习评估,以及能力评估的三级评估方式进行效果评估。具体地,第一级反应评估通过对接受职业指导的学生定期进行反馈评估,填写反馈表,了解他们对职业规划教学和指导质量的看法。第二级学习评估是由教师或就业指导中心管理者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选择、职业角色选择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职业分析的核心能力,并能够进行未来的职业选择。第三级能力评估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实践活动,检验学生规划自我人生的能力强弱,以及学生职业角色选择、扮演的合理性。对于课程III的评价,我们拟在目前课程评估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专业能力评估的指标,具体可以考虑采用评价小组评价的方式,由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管理者,以及高年级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待评价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评价。最后,在大四下学期的就业(毕业)决策后,对学生的就业(毕业)决策与课程I和课程II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全面分析课程I、II、III的实施效果。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之后,根据量化和描述性的分析结果,可以对下一阶段的课程实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3.4建设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

为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的专业性、责任心,以及丰富的社会经验,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就业指导中心的管理者、辅导员等进行培训,帮助后者不断地、持续提高职业规划指导能力。学校还可以为就业指导管理者和辅导员等就业指導主体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让他们得到外出短期培训、实习基地实习的机会,或到其他高校交流就业指导经验,帮助他们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体系、了解相关行业和职业对学生的要求。除此之外,学校应该给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一线教师、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晋升机会,为他们设计多重职业发展通道。

4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新冠疫情的冲击加速了互联网技术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影响,传统的课堂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职业相关知识的需要,因此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系统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新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以及职业规划能力。

基金项目:2018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18520051)

参考文献

[1]李忠军,王占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薛艳,傅宏,曹天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J].教育评论,2013(02):105-107.

[3]张露文.新形势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9):176-177.

[4]周丽妲.“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D].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2017.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