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每月一事”活动,培养残障学生的良好习惯
2021-01-10刘凌
刘凌
摘 要:根据朱永新教授提出的“开展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的项目,试图在每个月中,让孩子有重点地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这一理念,结合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在特殊学校中,我们认为“每月一事”活动实质就是建构一个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课程,是帮助残障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融入主流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我校通过一系列大主题“每月一事”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关键字:新教育;“每月一事”活动;习惯养成;主题实践
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教授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习惯,我们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好习惯”。从2006年11月开始,朱永新教授正式提出了开展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的项目,试图在每个月中,让孩子有重点地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这是新教育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形成人的良好素养的基本保证。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其实是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习惯是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人的一生。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终身受害。对于残障学生来讲,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格的过程,良好的习惯能最大限度地补偿生理上的缺陷,帮助残障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融入主流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每月一事”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
在特殊学校中,我们认为“每月一事”活动实质就是建构一个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课程,结合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从对一个人一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角度思考,结合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确定相关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智力发展水平,把生命教育、生存教育贯穿其中。以一个月为基本周期,每个月有一个大主题,重点养成一种好习惯,经过几年的巩固,使一种行为成为个体终生良好的习惯。
在新教育的大环境下,我校自2008年起全面开展了“每月一事”活动。首先由学校层面选择切合残障学生身心特点的大主题,再以班级为单位从一个相关的角度、一个具体的点切入开展活动。
一、围绕大主题,开展阅读活动
选择与大主题相关的儿歌、诗词、资料、美文等,各班根据年级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展阶梯阅读。如:培智低年级选取一些绘本,简单通俗的儿歌,以及一些绘声绘色的动画视频资料,通过听老师讲故事,跟老师念儿歌,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阅读活动。中高年级组织学生开展“晨诵午读”,选择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如励志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校园文学《淘气包马小跳》、外国经典《夏洛的网》、科普类的《昆虫记》等等。帮助学生订阅一些杂志,如:《中国少年儿童》《大苹果》等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每学期,开展相关活动,如: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经典诵读、师生共写读书笔记等,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收获。
二、结合大主题,进行实践活动
几年来,我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每月一事”活动。例如:以“学会生存”为大主题,以“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学会自立”“热爱劳动”等为分板块的生命教育系列;以“学会感恩”为大主题,以“爱老师”“爱长辈”“爱家乡”“爱祖国”为分板块的感恩教育系列;以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我国传统节日为内容的“节日文化”教育系列。每一个大主题由学校组织各班主任共同研讨商定,紧紧围绕新教育理念,紧密结合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使“每月一事”活动课程化、常态化,持之以恒地进行。
目前为止,我校积累了六十多个资料包,内容包括活动方案、图片资料、各类手工作品、阅读材料、PPT课件、相关的网络报道等等。组织开展了省级、市级、县级、校级等多个层面的公开课展示活动,获得了一致好评。学生在“每月一事”活动中,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都有所提升,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形成了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优秀品质,具备了基本的自理能力、生活技能。
三、班级为单位,举办展示活动
在每个月围绕一个主题,各班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每月一事”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安排一个班级在月底进行全校性展示。展示环节包括:(一)阅读篇。采用集体朗诵、知识竞答、儿歌表演、图片介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二)实践篇。从月初起,班主任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活动。如:节日文化大主题中“端午”这一板块,学生通过网络搜集采访家长、查看书籍等途径自主搜集相关端午节文化的资料,教师再进行筛选和整合;带领学生外出采摘芦叶,聘请有经验的师傅指导学生学习包粽子、做香囊;根据本地端午节的习俗,过一个具有浓浓传统风味的节日等。教师通过录像、照片,全程记录活动的过程和细节,制成PPT进行展示。(三)评价篇。根据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参与度、学习成效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同学集体评价两种形式,最终评定出一名各方面最出色的学生当选为“每月一星”,颁发奖状、奖章,并在学校宣传栏里公示该生的事迹。最后将粽子和香囊等实践成果作为礼物送给老师、家人、朋友,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四、每逢一周期,及时反思总结
“每月一事”一般以一个月为一周期,每逢月底进行反思總结。各班将一个月来的活动资料打包汇总,学校组织进行检查回顾。以开展全校性展示的班级作为重点,由专人进行全面点评,集体讨论活动过程中的得失,进行经验交流,使得活动有开展有总结,有反思有评价。并着力于形成书面材料,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案例。定期组织沙龙活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着力将“每月一事”项目打造成我校的重点项目和精品项目。五年来,教师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案例达数十篇,来校观摩活动的市内外兄弟学校同行达数百人次。
与此同时,我校注重对“每月一事”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借助博客、微博、校园网、报纸杂志等平台扩大影响,让同行、家长和社会了解我们的活动,努力争取各方支持我们的活动。
“每月一事”活动是一项长效持久的系统课程,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强这项课程的建设。例如:组织力量编写“每月一事”的校本课程;发扬创新精神拓展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使活动形式更具多样化;汇总相关资料撰写系列经验总结,争取更多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开展成果展示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和辐射作用等等。良好的习惯是规训的结果,是濡染的结果,也是引领的结果。总之,我们将通过“每月一事”这项活动,努力提高残障学生的生存能力、生活能力,提高残障学生的综合素养,使良好的习惯伴随他们一生。
参考文献:
[1] 徐云,朱旻芮. 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痛”与“难”[J]. 现代特殊教育. 2016 (19)
[2]杨永霞. 培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甘肃教育. 201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