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方式策略
2021-01-10卢维中
卢维中
摘 要:英语中听说读写的培养,说和写是英语素质水平的直接体现。在中考中作文占分25到高考占分35,学生在英语表达方面的综合能力差别将进一步拉开。目前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都不够扎实,英语写作水平就更加有巨大差距。为了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尽量得分,笔者结合多年农村英语教学经验,对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面临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己做法,提出建议,为初中英语学习中有写作困惑的学生提供解惑途径,也希望能为有同样困惑的老师提供借鉴方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训练方式
一、学生为何写作能力差
(一)词汇决定上层建筑
词汇对于英语表达来说,就犹如是万丈高楼的砖块。没有了砖块,万丈高楼哪里来?所以不背诵单词的孩子,作文表达往往得分极低,甚至零分。有的农村学校一个班的作文交白卷学生不止一两个。英语老师都反映作文有很多同学不写。这就导致和优秀的孩子光在写作题上就拉开二十多分。
(二)语法知识混淆模糊
虽然历来重视的句子翻译不再是中考题型,但从之前的句子翻译练习中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在组织表达意思的时候,还是按照中文式是理解来构成句子。这其实是英语语法知识的匮乏。很多中等学生英语写作基本都是栽在了语法上。例如没有语句结构,只是单词的叠加最常见。语法不规范,如:the homework take John three hours.还有句意含糊不清,全文反复运用S+V+O或S+V+P这类简单句等,这些句子翻译中所暴露的问题都会集中反映到写作中。
(三)全文布局性差,段落思路不顺接,表达跳跃,没有衔接
以前的写作中,通常会有四五条参考内容,就是所谓的写作纲要。这种情况下很多有依赖性和能力差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把这些纲要翻译成一段文字堆砌在一起。可以看到他们在写作中往往会忽略句子间或者上下文的联系,很少或没有过渡词。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语句生硬、简单,毫无文采,甚至不够流畅,拼凑感十足。这样基本能完成任务但又不能得到高分的同学很多,他们都一样的毛病,就是应付着写完,完成字数规定。这样仅仅为了凑数的文章都一样的单调,缺乏出彩的亮点内容,当然不能获得高分。说到亮点,往往得高分的作文,除了不会有以上的问题,有心的学生还会插入一些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这就需要学生有广泛阅读积累和写作时清晰的思路。
二、如何通过写作训练,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重点抓基础教学中的音标教学,这是学生们轻松背单词的基础,另外,英语词汇中的词根记忆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所以我从初一起就开始打好基础,1.将字母组合和音标结合起来,变成音节的朗读,注重带领学生进行自然拼读。2.每天都要进行音标的朗读,掌握标准的发音。3.放学前进行整班性的齐读音标,每天坚持,让学生养成敢于开口的良好习惯,一学期下来可以感受到他们对音标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4.单词教学或者做阅读理解题时,有意无意增加一些大纲要求的四会单词的派生词,比如教初二 honest 时,就顺带写出 dishonest 让他们去猜,再列举去猜 dislike disagree.或者教学nation就引出national-inter+national鼓励学生养成这种主动思考的习惯。当然单词教学中还要注意类似于动词与副词或介词搭配的用法区别。勤练学,帮掌握。词汇是构成英语作文的基本要素,缺乏足够的词汇量,学生则无法准确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严抓学生词汇,顺利完成单词训练,教师应该利用好晨读进行单词记忆指导,并定期强化学生的单词记忆。除此以外,我们常用的听写单词,也可以这样进行,听写accountant不如默写an accountant,pay attention to 不如默写pay attention to what he said/ doing research on sth;布置默写内容时,一个词组或者句子可以综合几个知识点,例如:Frenchmen speak French in France.就综合三个知识点,法国人的复数,语言不可数,法国的拼写。这样的默写内容设计体现教学智慧,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解决了学生语法要点的混淆。
其次,加强基础语法句式知识的训练。
在我之前用过的牛津英语版本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很明显能看出每个单元的知识层递性。比如每单元开头的第一课时,两个卡通狗Eddie和 Hobo的对话引入本单元话题,再加上替换词进行句式训练,听力部分的关键内容听辨,就是让老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词汇记忆与词汇造句到串联成文的训练。第二课时的reading 内容就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关键信息的提取以及教师语法要点的讲解,都是为了配合最后一课时形成Task 的初步写作任务。到最后一课时,那就是学生在老师对范文的结构分析下,用课本提供的运用句式来模仿着形成学生自己的作品来。当然,在鼓励学生运用提供材料写作时,要注意段落分布,连接词运用,才能写出形同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提供范文的样式。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也算是任务完成。这就是任务型教学的最终目的。
如果想提高写作高分比例,我们教师还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来训练学生:
(一)命题手法多样
不同的命题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比如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1 Past and present 的Task写作教学中,我就不再用文字提纲式的命题。而是图片加关键句结合。当我用PPT展示我学生时代的生活照,由于时代隔阂,学生们就一下被吸引住了,因为差别实在是太大。然后我呈现:I the past, there were not many people in the village. Most of us lived in small houses by the river. There was little pollution . The air was nice and the rivers were clean. Sometimes we could see small fish swim in the river. All the children went to school on foot. We could hardly see cars in the streets and the traffic was not so busy .再結合现在学生们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形成特定的写作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大脑中的知识,使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这也同时教育了学生们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样的手法,在牛津英语七上Unit6 Food and lifestyle单元中,我上课时先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凭自己的认知提供健康和不健康食物词汇进行分类,教师负责提供有关保持健康的句型及结构,这种给学生台阶来遣词造句的方式很适合初一同学,即使成绩一般的同学也容易上手。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健康的必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主动模仿reading中的信息,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如何保持健康。让学生内在知识与本模块的语言产生直接联系,形成英语思维环境——即把认知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语言结合起来,然后在联想中表达,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今天的写作任务。
(二)要想在英语中考写作中得高分,四平八稳地仿写范文还不够
在提供要点的前提下,适当运用一句谚语、名句, Never too old to learn, never too late to turn.亡羊补牢,犹未为晚。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一心不可二用。Experience must be bought.吃一堑,长一智。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Think twice before you do.三思而后行。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这些谚语的中文翻译耳熟能详,如果用于英文口语或写作中,会让英语作文瞬间出彩 。
(三)有了丰富的内涵,精美的包装还是要有的
学生写一手好的英文书法,可以为已经出彩的文章锦上添花。我在平时作文训练中,修改后让学生交上来的一定是写在规定的书法纸上,这样让学生心理上有种仪式感。然后老师批改好,适当批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放到投影仪上,好的文章会让小作者心里倍感自豪,写作动力源源不断。
(四)也有作文出题不按常规,不给你写作纲要,就给出一个题目,或者设置一个情景,发散性的,让你自由驰骋
这样就相当考验学生的阅读量和思维方式、语句组织能力了。所以我在平时也会让学生适当换换口味,比如利用小长假或者寒暑假,我给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阅读一本小小说,比如《黑布林》系列,《典范》系列,有时候也印发《二十一世纪英语报》的版面。哪怕读几个章节,然后发挥想象和能力,自己编一份小报或者读书笔记,形式不限。总归有那几个常受到表扬的,表现好的学生就意气风发,才华显露,重操小学编报旧业,给我这个画画都不会的英语老师意外惊喜。像这样的学生,如果碰到发散性的作文题,我就不怕他无从下手。
英语写作是个复杂的语言输出综合能力,要让学生有这样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有语言训练的系统程序。并且在实施该程序中,教师不仅应当强调写作语言的规范性,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避免以上各种英语写作问题 的出现。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积极的思维方式,以及教师严格、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跟着老师三年的学生学有所获,习有所得。为进入高中打好堅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芳芳. 提升英文写作训练教学有效性措施[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
[2] 杨谢友. 依托课文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