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
2021-01-10夏梦
夏梦
摘 要:在教育事业中,小学德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育依赖于生活,德育教育打造生活化的情境比单纯展开德育教育知识教学更容易对小学生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基于此,本文将德育与生活进行关联,从德育与生活结合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德育主体性、德育实践的路径等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德育课程;德育教育
现如今,众多学校已经将小学德育课程纳入教学范围,学校通过此课程将小学生道德教育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以前,小学的德育比较脱离实际、脱离生活,更注重书本与教材,换句话来说,就是唯理性的,这样的教学就是简单地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教授,遵循知识的逻辑体系,但是内容单一枯燥,而且比较抽象,很多小学生并不能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学习。所以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和实际打造生活化的情境,推动德育教育发展。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的价值和意义
(一)德育根植于生活
只有来自生活,德育才能更好地发展。德育和生活两者相互依存,要想对小学生进行更好的德育教育,就要让他们更好地学会生活,在生活发展德育,生活是德育存在的一种目的,德育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现实情况的需要
用简单的理论知识教授是不能够满足现在的小学生的,单一又枯燥的知识不能在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7~12岁的儿童心理和生理上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的德育更要根植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听见、看见、触摸以加深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入手,将德育发展下去。
二、德育生活化的问题及新课改要求
由于社会的逐步发展,学校中出现了很多不良道德现象,道德观念的冲突更是全社会应当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小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没有自行体验和学习的机会。新课标改革要求小学的德育教育不應该只局限于书本知识中,不再是由老师直接向学生灌输的过程,更不应该只是一套在师生之间的强制性学习体系,应该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相互学习。新课改的要求可以解读为德育生活化教学。由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也可以进行户外体验,使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享受和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相互研讨、合作、询问,来增强课堂和户外活动的灵活性,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和知识经验,一定程度上推动力小学德育课程的学习效率。从学生本身入手,更能构建新的道德意义,小学的德育课程,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学生自身经验与动手能力结合的过程,德育发展有了初步雏形基础,未来德育课程事业将蒸蒸日上。
三、新时代德育生活化的路径
我国的教育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学校一直坚持以“德育首位”的教导政策,这对学校的教育实践十分重要。当下,社会正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同时面对着诸多的道德问题,在这个新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去适应?小学德育课该是怎样的一个课程?小学的德育教育在这样的一个全新局势中该如何发展,如何进行?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所思考。
(一)掌握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清楚德育课程的根本实质
课程的改革意味着社会、学校应当去切实传播课程理念,并且以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姿态来建构。不应该将“文本课程”(课本上的德育知识、口头上说的思想品德)看成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应该让学生去亲身体会,亲身实践。新课程的意义不在于学校教给学生的东西,更多的是让每个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体会,然后对于思想品德有一个充分认识。让学生自发地去感受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坏的,哪些事情可以去做,哪些事情不能去做。从而让学生客观了解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而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对于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阳光向上,让学生认识到处于这个社会当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并且按照这个社会的规则成长。所以德育教育的根本实质还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才能使他们意识到德育教育的本质,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好作用。德育的发展需要从生活中开始,德育是以一种特殊的状态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不可或缺,而小学生的生活就是思想道德的体现,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学校应该从他们的生活出发,去解决最根本最简单的存在于他们生活中的德育问题,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学生就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发展的重点对象。学生是一个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群体。对于这个群体的德育教育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性我们更应该大力支持。德育工作如何开展要看学生这个群体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强弱。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树立生命德育观,让课程改革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德育课程的根本在于要对教学对象尊重。德育目标能否实现需要依看德育课程是否开展得好。新德育课程的价值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学生品德发展需要政治、思想、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共同决定
教育政治要求、学生思想发展、道德发展等这些关键因素对思想品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治教育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爱国观,思想教育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综合上述因素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道德发展。教师在德育生活化教学时应该时刻考虑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教育政治要求、学生思想发展、道德发展等相关教育素材,让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进行完善。
另外,在小学德育生活化中,引入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教育政治要求、学生思想发展、道德发展等素材也是道德行为和道德修养工程建设所必需,在大大提高学生政治自觉的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素质教育的学习兴趣,在认知和体验时也不忘把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日常生活经验、感受等相结合,更加深入理解、体验并实践,自觉形成规范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思想觉悟和思想格局。
(三)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创建德育生活化的有利环境
在小学德育生活化中,切实执行、贯彻德育工作制度,创建德育生活化的有利环境是德育改革的第一要务。而学校创建德育工作制度时应该以《教育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现行的法律为依据,不能独断专行。在环境创设时首先要进行班级环境创设,以班级为家才能让整个德育生活化更有效果。然后是创建校园环境,学校应该在播音、校园大环境的墙面、学生生活大区域等进行德育教育。最后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为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使得德育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系相辅相成,如此才更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快速发展。父母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方式、生活态度等无不在感染着孩子;学校里的一草一木、学风建设等无不教化着孩子;社区里的风俗习惯、生活氛围等无不影响着孩子。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德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对德育问题的日益重视,都使德育生活化这一概念得到不断深化。因此,深化德育生活化逐渐成为以后德育工作中的第一要务,这不仅要求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还要引导学生逐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向知行合一靠拢,努力实现生活德育化和德育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徐建敏.德育教育 个性化生活化见真章[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23.
[2]蓝兴纯.学生德育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21(22):94-95.
[3]江卫君. 《德育》生活化教学改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