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编写特点及教学策略

2021-01-10陈刚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部编本名著导读语文教材

陈刚

摘  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推动“名著导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更是将名著导读纳入教材体系,实行名著导读课程化。名著导读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也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名著导读要致力学生树立终身阅读的意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一本接连一本名著的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与品味鉴赏名著中获得审美体验,在经典阅读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只有树立终身阅读的习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名著导读”成为语文教育的研究热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推动“名著导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更是将名著导读纳入教材体系,实行名著导读课程化。名著导读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也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编写特点

(一)突出人文性,提升审美体验

部编教材选取了中外优秀名著给学生阅读学习,这些名著具有典范性和鲜明的育人价值。这些都是经典的书籍,在世界文学史上闪闪发光。钱理群曾说:“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好的创造都汇聚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作、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的”,那些经典的名著都是经过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时代长期积累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见证下散发出永不磨灭的思想与艺术魅力。学生阅读名著,可以在其中汲取营养,可以思考自己人生的使命及理想。

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就是与文学大师、思想大师展开对话、进行交流的过程, 阅读这些名著,可以打破时空、地域的限制,让读者受到人文熏陶。文学名著中包含极高的审美价值,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细心品味、体验、感悟,享受到文字中的美感体验,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二)提供阅读方法,提升综合能力

“部编本”教材的“名著导读”要求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一本名著着重讲解一种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掌握多种阅读方法。部编版教材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名著阅读学会阅读方法,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将多种读书方法运用到其他名著阅读中。

学生在阅读整本名著的时候,往往要理清书中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信息,如故事情节、内容结构、作者情感与立场等,更应该学会怎样在众多细节中提取有效信息。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传达的知识,而如何从书本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才是学生应该关注的问题。名著有着内容的内隐性和深层性的特点,学生需要自主体会, 而自主体会的过程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就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会。教师只是起到点拨的作用,这样就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一个自由施展的空间,他们可以运用读书方法亲自体验、发现与研究。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整合信息的能力。

名著阅读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名著的内涵、分析名著的逻辑,赏析名著的语言等内容,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弥补碎片化阅读的不足。

(三)衔接课内外,拓宽阅读视野

部编教材的阅读方式是采用从单篇阅读到单元整体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名著导读非常重视与单元主体和课文内容的相互结合,其具有一致性和连接性的特点。比如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推荐的是《朝花夕拾》,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出自《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就是将名著导读与单独一篇課文的学习相连接在一起,学生可以通过单篇课文和《朝花夕拾》整本名著来了解作品了解鲁迅。再例如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 主要是要求学生读诗、赏诗、写诗。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诗歌,编者就将“名著导读”放置在第一单元后,并且必读的名著是《艾青诗选》,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诗歌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让学生在朗读诗歌和体会诗歌情感的基础上试着学会写诗,然后再通过名著的阅读,加强学生对诗歌的了解与喜爱。

同时,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除了必读名著篇目外,还推荐与之相关的两本选读名著。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大大增加了名著阅读和单元内容、单篇课文之间的联系,还将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展到课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增加趣味性,强调阅读自由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名著的篇目上有很大变动,所选的名著篇目更有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阅读兴趣。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性情,各自的读书兴趣都会有所不同,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材的编者综合考虑了各种各样的因素,选取能增加学生趣味的图书。例如《朝花夕拾》里面的童年趣事就可能会引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的回忆,《海底两万里》可能会引起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等。

名著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温儒敏认为“凡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 广、读过很多书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整体素质较高”。“部编本”名著阅读强调学生要多阅读,读内涵深厚的书,强调学生的阅读自由。在“名著导读”栏目中主推荐一本名著,随之又推荐其他两本名著,旨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阅读自由。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

名著导读在语文教育中历来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学生的名著阅读往往只是放在嘴上的口号,很少会踏踏实实落在操作层面。初中教育将学习者的后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初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往往会受考试内容的制约,也就成了考什么,就读什么,学什么,只看成绩,对于长期阅读的目标规划很缺乏。其实,名著阅读不应该用成绩来评判,教师应当减少功利性评价标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名著价值,塑造正确人生观

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初中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社会关系的看法也不够全面。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经典名著是人类文明浓缩的精华,阅读经典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素质、精神境界的重要方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能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大力提倡的,这就表示了重构民族精神和建设社会文明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价值观是经历历史和实践才慢慢产生的,这也往往存在于经典著作之中。现如今,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日益增多,而阅读经典名著却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定然难以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历久不衰, 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爱和文明的力量,以及民族文化强大的基因。所以教师要能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名著观,让学生能主动阅读中华优秀名著,体悟出名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价值观就像第一颗纽扣,第一颗纽扣系错了,以后的人生也就紊乱了。名著导读便成为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手段。阅读经典能够涵养我们的品位,提高学生的精神高度,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经典是价值的传承者,它毫无功利地为我们提供人生的标准和尺度。但经典的价值,并不是学生生而就拥有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行为,才能够真正传承其价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名著中传承的价值,引导学生接受伟大人格与品质的濡染,帮助学生成功系住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二)树立终身阅读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鼓励人们为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而努力”既是国际阅读协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对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让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可见,学生在初中阶段树立終身阅读观显得尤为重要。

就现在中学生的名著阅读现状而言,仍是以教师讲解主要内容为主。一大本名著只在短短一节课就能完成阅读,碎片化的识记已经是学生阅读的常态了。如此的名著阅读教学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喜爱的,也无法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更无法形成终身阅读的观念。为了改变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精神成长,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亲近名著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名著,走进名著。初中生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人,心理、情感、意志都处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此时,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培养阅读习惯,对中学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终身发展的层面上看,中学生的阅读对人的一生既是打基础的时期,也是形成正确阅读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名著导读要致力学生树立终身阅读的意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一本又一本名著的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与品味鉴赏名著中获得审美体验,在经典阅读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只有树立终身阅读的习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部编本名著导读语文教材
坚守与建构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研究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