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务人员针刺伤防护研究进展

2021-01-10何璐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5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针头医务人员

何璐琪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针刺伤是临床常见的锐器伤的一种,是发生在医务人员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针刺伤造成的身体以及心理上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医务人员的一生,所以如何对针刺伤进行有效的防护是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的。除了改善工作环境,强调工作中的安全注射,还应当对针刺后的处理进行规范,才能减少乙肝、HIV等血性传染病的感染率。本文对近年来医务人员针刺伤以及防护现状进行总结归纳,为临床针刺伤防护提供新思路。

1 医务人员针刺伤现状

1.1 医务人员发生科室及职业分布

在一项医务人员锐器伤(主要以针刺伤为主)的报告中显示,外科系统的发生的比例最高。主要发生地是手术室和病房,受伤时机多发生在操作中和操作后[1]。且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医务人员的平均年龄较低,中位数大多在24~27岁之间[2],而在具体发生情况中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是临床护士、实习护士、医师[3]。

1.2 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一般带来血源性的感染,其中暴露源疾病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4],针刺伤后,暴露者在暴露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预防用药有效率极高[5]。除了乙肝,还有HIV、HBV、HCV等,处理不当也会极易感染破伤风杆菌。在医务人员发生意外的针刺伤后会产生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6]。

1.3 引起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因素有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以及负性心理状况[7];防护用品使用不当,规格不适宜,位置不合理,回收不及时[8];职业防护培训不到位以及培训后依从性低[9];工作环境不良以及患者不配合[10];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保护措施不足[11];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通过分析针刺伤的风险因素,可以为临床针刺伤防护提供新思路。

2 针刺伤防护的新进展

2.1 加强针刺伤防护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在医务人员实习期是加强安全意识培训,讲清针刺伤后防护措施以加强临床上的针刺伤高发。带教老师、护士长应当给与关心与支持,避免以消极态度面对[12]。重视心理辅导,甚至延伸到在职医务人员人群中。

2.2 加强防护用品配备,培训防护用品使用

2.2.1 防护用品新进展

双人抽药装置的应用与临床,有效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率[13];针对分离针头时造成的针刺伤,已研发一种一次性针头保护器用于临床[14]。新的防护用品正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防护用品的升级在保护层面达到防护。

2.2.2 针刺工具使用情况

宜选择带自动激活装置的安全型针具,宜使用无针输液接头,建议使用带有保护套的针头、安全型采血针、带有尖峰保护器等安全装置的静脉输液器及有自动回缩功能的注射器等[15-16]。

2.3 职业防护培训

在岗前培训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可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但是学校教育更加注重理论教育,缺乏相关实践操作[17],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与职业保护面前难以操作,故而应当加强职业防护的依从性。故需要反复学习,不断强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18]。

2.4 改善工作环境

对于医护人员工作的大环境难以改善,可以通过改善环境中的相关因素来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对于特殊科室如儿科,感染科等,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量,合理安排护理工作人员的数量,避免护士工作疲劳,从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19]。对于诊室和病房等环境可以通过增加光线来改善针刺操作的环境。

2.5 规范工作流程

正确的规范和流程可以降低针刺伤的风险。而集束化管理模式在实习护生针刺伤率的应用效果方面有较好的效果[20]。从开始学习时便讲授正确的规范,避免临床上的自创操作方式。同时,用品的管理流程也同样重要,例如运用针头专用收集箱和防护培训可以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次数[21]。

2.6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以急诊科为例,急诊患者往往由于起病急骤,病势险恶,容易产生焦急、焦虑的心理[22]从而造成危险针刺风险。针对这类病人,可以选择求助家属协助劝说或注射应用镇静药物,操作后再进行相应临床操作[23]。临床针刺伤的防护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以避免针刺伤的意外发生。

2.7 加强政策的制定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这一规范性文件,提出了应当将医疗人员针刺暴露损伤的疾病作为职业病的一种来预防和治疗[24],但是还未有法律文件和强制要求。制定对应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可以减轻医院人员行医的后顾之忧[25]。

2.8 针对血源性针刺伤,使用疫苗加以防范

对实习护生进行岗前体检,实习前接种各种保护性疫苗,如乙肝疫苗等,以加强对艾滋病、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的防护[26]。在针刺伤发生后,应当积极应对血源性的伤害,重视发生前的防护措施。

2.9 针刺后及时规范处理

在针刺发生后,应当遵循“一挤二冲三处理”,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肥皂水或者流动水冲洗(如为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0.5%碘酒或75%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包扎→报告→相关抗体检验→接种疫苗或者预防用药→心理干预[27]。伤口处理后还应确认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史,上报血液、体液职业接触后对接触者进行追踪随访[28]。针刺后的及时、冷静、规范的处理是减轻针刺伤伤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小结

科学有效地规避职业风险,树立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关键[29]。从学校到医院,从医生到护士,都应当树立良好的职业防护的意识。而针刺伤防护最重要的主导者是管理者。管理者应当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安全型针具的使用,同时还应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关注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30]。医务人员针刺伤应当列入职业病的范畴,为其针刺后的身心健康做保障。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针头医务人员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浅析生产作业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及其市场发展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