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01-09王蕾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6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

摘要: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是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的开展意义与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897/j.cnki.hbkjty.2021.0100

0 引言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广泛深入开展的时代背景下,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发展迅速、渐具规模。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古籍保护、利用、开发、宣传有了全面科学的提升。2016年7月14日文化部颁发《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准确定义了文化志愿者的内涵、志愿精神及服务原则,推动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2017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法》在第四章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六条分别具体明确了古籍保护和志愿服务的目标要求[1]。一系列的保护工程、政策办法、法律制度的推出实施,为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与支持。借时代东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以下简称“古籍志愿服务”)近年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元,但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就目前古籍志愿服务开展状况,进行归纳与研究,探讨其中的问题与局限,提出发展对策。

1 古籍志愿服务开展的意义及发展模式

1.1 古籍志愿服务开展的意义与成效

古籍志愿者作为古籍保护工作一支重要社会力量,意义重大。随着全国古籍保护计划的深入推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丰富开展,保护工作多点开花,人才紧缺问题更为突出。人才队伍是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关键,但专业队伍的建设周期较长,引入志愿服务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问题。古籍保护因行业门槛高,学科性强等性质使其志愿服務带有较强的专业志愿服务属性。专业志愿服务强调目标导向和优势资源的结合,通过专业力量的“跨界”参与,以低成本帮助社会群体和机构获得直接、专业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弥补其专业人才的匮乏和专业能力的不足[2]。古籍志愿服务的开展有效缓解了这种人力资源不足与保护事业任务繁重的矛盾。例如云南对现存傣族文献的整理工作,因掌握该类文字的从业人员少,文献释读困难,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从社会上招募了一批能够辨识新老傣文的古籍保护志愿者,包括傣文专家学者,有效地缓解了人力不足的问题[3]。

此外,总体考察,古籍志愿者构成仍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这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年轻群体,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学习能力强,同时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用旺盛的创造力,为古籍保护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思路。同时有力带动社会大众参与到古籍保护中来,是宣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古籍志愿服务成功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2016年,“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被评选为文化部 “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2017年,吉林、云南、新疆三省区的古籍志愿者活动被列入文化部“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重点需求项目;2018年,“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开展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中,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1.2 古籍志愿服务的模式

笔者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网站上志愿服务信息调查、翻检近年期刊报纸关于志愿活动的研究与实时报道,辅以搜索引擎查找进行补充,对古籍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古籍志愿服务以服务形式和内容为依准,可划分为三类模式:一是有组织、具规模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通常围绕古籍保护工作计划的重点方向开展;二是岗位服务及宣传推广活动,与公共图书馆基本职能相结合;三是古籍文献整理开发项目,这一类形式新、开展少、平台要求高。以下分别对三类模式进行介绍:

1.2.1 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志愿服务项目通常是有明确的周期性、目标性。在范围、时间、成本三方面以科学的方法实现三者的平衡并达成项目交付成果[4]。项目品牌化后,在时间框架里制定长期计划,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古籍志愿服务在这一模式下开展的最典型的案例是“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

全国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5]。其目的是全面摸清全国古籍存藏情况,并为中华古籍总目编纂和进一步保护性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由于我国古籍保护工作起步晚、基础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等问题,普查登记进展缓慢[6]。针对这些情况,2015年中华古籍保护协会与各地古籍保护中心合作,利用多年来建立的文化志愿体系,在普查中引入文化志愿服务,帮助和推动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组织高校文史专业师生参与古籍普查,开展“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由2015年至2020年,六年间全国21个省(市区)209家受援单位,参与的志愿者1 250人,完成161万册(件)古籍(包括碑帖拓片)的普查[7]。志愿者的加入极大解决了基层收藏单位古籍藏量丰富但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消耗了堆积的古籍存量。

我国古籍主要存藏于公共图书馆系统,各地古籍保护中心挂靠在省级图书馆。目前志愿服务多由保护中心和图书馆承担具体的组织募集工作,志愿者以高校学生为主。由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古籍普查著录、书影制作等培训。基于古籍普查登记并不是专业的古籍编目[8],登记目录具有客观反映藏书家底的登记账性质。通过这种培训,实现志愿者短期内掌握古籍普查的基本技能是具备可能性与实操性的,服务取得的巨大成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古籍普查志愿服务结束后,各地保护中心进行总结表彰,为志愿者颁发社会实践证书,这一行动的开展为古籍保护志愿服务打造品牌、项目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推进人才储备专业化程度,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1.2.2 岗位服务及宣传推广活动

古籍保护岗位服务及宣传推广活动更贴近基层民众的文化需求,有周期短、服务日常化等特点,多立足于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文化服务。开展范围限于本馆本地区,服务类型主要有咨询服务、古籍日常保护工作、借阅、代查代抄等工作;宣传推广服务,如古籍公益性展览的布置、讲解、导览;古籍修复技艺展演的辅助、宣传。这一类志愿服务在全国各省古籍保护中心、公共图书馆已经广泛开展,并有了完善的运行模式。

此类活动志愿者招纳范围宽泛,专业要求多样化,既有文献学专业的学生,也招纳掌握一定古籍修复技艺、新媒体技术、网络数字化技术、设计专业的志愿者。志愿者培训侧重基础的岗位培训,要求志愿者能掌握古籍保护的简单知识。

1.2.3 古籍整理开发

古籍整理与出版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点工作。整理开发层面的古籍保护工作可以吸纳专业志愿者参加。典型的案例是中华书局《中华大藏经续编》审校项目,引入社会力量参与。2018年中华书局从社会上招募志愿者,用众包的方式审校《中华大藏经续编》。志愿者通过中华书局数字化古籍整理校对平台,在线接受任务。志愿者对照藏经底本,审阅文献,在校对平台上修改错讹,书局编辑借助平台版本对比功能来审查志愿者的修改记录,判断校改内容是否合格。最终900多名志愿审校者完成了《续藏》审校任务,并且质量全部达标[9]。

此类模式招募的古籍志愿者热爱传统文化、具备古典文献专业素养,文化层次较高,部分为专家志愿者。如中华书局众包形式审校古籍的志愿者有大学生、出版社编辑、律师、教师,及国外留学生。

这类模式的出现为古籍志愿服务提供了新方向,创新了服务形式,拓深了服务维度。但其开展对平台要求高,对项目内容把控需要更为精准,要求志愿者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字学、文献学功底,对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移动平台也要有掌握,所以目前开展的案例并不多。

2 古籍志愿服务发展现状

审视古籍志愿服务,发展迅速但过程中仍存在问题。首先,古籍保护是一项学科交叉度大、专业性强的工作,對志愿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要求较高。第二,全国各收藏单位的古籍多年来处于秘藏状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则接触极少,行业相对封闭。这些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志愿服务开展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导致在志愿服务的拓展和管理机制中部分问题突出。

2.1 服务内容扩展不够

在社会经济文化急速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需求多样化,希望在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家园。目前,文化志愿者的服务岗位以馆内服务与管理为主,服务内容单一。根据对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调查分析,基础性服务岗位是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岗位,省级占比 86.82%、市县级占比53.10% ;特色服务或较强专业能力的服务项目则涉及较少[10]。古籍保护由于专业性限制及社会受众面窄(主要面对是从事文献研究的学术型读者),大众的古籍志愿服务参与度弱,目前是以日常基础服务和文化宣传的开展为主。在全国古籍普查基本告一段落情况下,对项目性古籍志愿行动的开展有待进一步挖掘。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层面不够,渠道有限,容易导致知识服务与文化宣扬的职能产生割裂、断层。

2.2 组织化程度低

文化志愿服务还未从图书馆志愿服务中细分出来[11]。2017年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保护志愿服务专业委员会暨文化志愿者联合会成立,这是我国首次成立全国性古籍保护志愿服务组织,但地方性的古籍志愿组织或者分支机构还没有广泛建立起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古籍志愿者组织仍在原有的图书馆志愿体系中,没有独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组织志愿者力量主要是与各省古籍保护中心、省级公共图书馆协作,与高校、民间组织互动合作相对不紧密。这些都影响到古籍志愿服务的统筹和交流。要想实现古籍志愿服务丰富有效开展,现有的组织建设是远远不够的。

2.3 管理机制待完善

2.3.1 管理平台没有建立

早期国内专业的文化志愿服务网站建设一直不足。近年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志愿服务发展迅速,网络化、数字化成为必然趋势,很多图书馆增设了志愿服务专栏。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中,有10家图书馆建有独立志愿服务网站或网页设志愿服务栏目[12]。但也可以看出占比仍较小,而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平台更少。全国及各省的古籍保护志愿者注册招募平台的构建还不完善。像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网站上的“志愿者注册系统”仍在开发建设当中,各省古籍保护志愿者平台也没有单独建立。网络环境下没有专门的招募平台进行志愿活动的发布与招募,大多数活动的发布与招募局限在高校文史类师生,限制了民间力量的挖掘。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多为临时招募,人员流动大,范围窄,影响之后培训、实施、评估、激励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2.3.2 培训内容形式单一

培训是志愿者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容有通识培训、专业培训等。目前古籍志愿者的培训内容多数情况下限于岗位知识,时间短,偏重通识培训。这种形式见效快,能迅速帮助志愿者达成岗位目标任务。但对志愿者开展的专业培训较少。专业培训建立在通识培训基础之上,在志愿者的专业技能方面要求更高。古籍保护专业技能方面需要版本学、目录学、文字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研修。工作中除理论知识,还需大量实际操作才能达到工作要求。以普查为例,培训时间过短,易造成对古籍普查工作认识不深刻、规则了解不深入和平台操作不熟悉等问题[14]。目前古籍志愿者培训形式趋同,整合性知识培训不多,多为短期突击式,效果会有折扣。没有一支专业性强的志愿队伍是拓深古籍志愿服务的一大障碍。

2.3.3 激励机制简单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15]。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帮助志愿者成长,提高服务质量,巩固志愿者队伍。古籍志愿者多数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而来,但在实际古籍保护活动中常因知识储备不足、工作技能欠缺、繁重任务压力或服务环境的艰难而受挫。同时自身有流动性强的属性,所以队伍组成不稳定。激励是吸引、留住志愿者的重要措施。必要的激励措施能够提升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增加其成就感。目前古籍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较为简单,对大部分志愿者通常进行总结表彰、颁发实践证书等[16]。社会激励和自我激励有限,无法最大限度调动志愿者能动性。

3 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拓展志愿服务渠道,推动品牌项目规划

数字时代古籍保护引入志愿服务的方向和途径很多,保护、开发、利用、宣传等方面都有志愿服务介入空间。古籍志愿服务扩展参与范围,应在文化传播、宣传推广、古籍开发上多做思考。

第一,渠道多元,丰富服务内容。在展览宣传、文化普及上继续深入拓展,可结合近年开展的“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中华传统晒书”“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文化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活动”等系列活动,积极召集古籍志愿者参与进来,分担布置、讲解、导览等工作,参与到保护宣传、修复展演等活动中。同时加强古籍志愿者参与文化志愿者经验交流活动、组织文化志愿理论研究等其他公益性文化服务。

第二,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调动学术类志愿者,拓展服务深度。现今人们的信息、思想交流通常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招募、开展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网络数字平台上进行,打破空间限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目前,古籍志愿者不仅限于高校学生,还有具备文史学术素养的退休人员和爱好者。通过平台的建立,方便把更多的人吸引进来,丰富队伍,拓宽视角。在数字化时代,贴合时代特征的志愿服务形式可以突破圈层限制,空间局限,将保护工作迈向更广阔天地。

第三,开展调研,找到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的重点方向,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项目化。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能满足古籍保护工作这种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展服务活动的社会需求。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趋于结束,古籍保护协会可继续组织专业志愿者开展如少数民族文献、民国线装书普查及民间文献收藏等志愿支持行动,形成服务品牌下的项目细分,延伸服务领域,推动和促进项目体系构建。

3.2 建立独立平台,加强多方联合

各地古籍保护中心应推动设立古籍志愿者独立的注册系统或者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立专栏,建立储备性招募的通道,促进志愿人才队伍稳步发展。如果已有志愿者管理平台,可创建独立的注册分支,通过专业要求、学力要求进行筛选,避免志愿者随意注册。各地保护中心与图书馆应加强与高校的横向联系,开展合作,在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上形成联动机制。同时根据古籍保护工作的内容编制《古籍保护志愿者管理手册》,设置专职的古籍志愿者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

3.3 科学规划古籍志愿者培训

志愿服务不断拓展,必然对志愿者的知识技能要求更高、专业度更深。古籍志愿者专业性培训需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建议整合图书馆与高校各自优势资源,协同合作,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并行,实现志愿者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行业的从业人员培训活动逐年增多,重复性增加。以辽宁省开展的古籍在职培训情况来看,这种趋势比较明显。根据统计,辽宁全省从事古籍相关工作人员有近200人,累计培养古籍保护人员500余人次,培训基本覆盖了省内古籍从业人员。在这种形势下,业内培训资源可向志愿者倾斜,各地古籍保护中心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聘请资深古籍专家授课,开展实践操作培训,有条件的可以吸收具有古典文献学基础或者掌握一定修复技能的志愿者进入行业培训范围。在长期培养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与高校加强合作,发挥高校的教学科研优势,以图书馆提供实践基地的方式,实现社会实践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此外,培训方向上注意按服务需求开展,科学分层,日常性志愿服务不需要一味求深,避免资源浪费。

3.4 多种激励方式结合

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古籍志愿者由短期加入向长期参与转化,维持热情,巩固扩大队伍。志愿服务除提供安全环境、食宿保障等物质激励,更应在精神层面让志愿者得到满足。

3.4.1 知识激励

古籍志愿者通常是具有文献学背景的高校师生,参加志愿服务具有充分的求知动机。志愿者希望为古籍保护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对自身知识储备和学术水平提升也大有希冀。因此志愿服务培训中应多请一些资深古籍从业者、业内学者专家相助輔导,无论是基础的查阅服务,还是古籍藏、编、研、修都应让志愿者多接触,定期开展古籍文献编目、版本知识授课,帮助志愿者克服服务中遇到的知识壁垒,在改善提高古籍志愿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的收获感和价值感。

3.4.2 荣誉激励

合理设置荣誉奖励制度,对志愿服务中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肯定。其荣誉奖励可以包含授予志愿者服务证书;设立不同层级的表彰奖项;将优秀志愿者纳入古籍志愿服务管理队伍;宣传报道优秀个人事迹等。加大活动的社会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带动公众关注古籍保护,帮助志愿者获得社会荣誉感、社会认同感。

4 结语

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蓬勃开展,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顺利实施相辅相成,相互助力,其发展在实践探索中有巨大潜力和无限空间。新时代的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应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搭建专业平台,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将公益活动深深扎根到古籍保护之中,为古籍保护事业贡献力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2021-07-21].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2]刘丹.公共图书馆专业志愿服务应用构想[J].图书馆建设,2017(9):90-94.

[3]李静.227名志愿者帮助整理古籍21万册(件)[EB/OL].[2021-07-21].http://chinaabp.cn/dtzx/whzx/201911/t20191112_184073.htm.

[4]王忠平.志愿服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7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与旅游部.文化部印发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和保护试点方案[EB/OL].[2021-07-21].http://www.gov.cn/gzdt/2007-08/07/content_708887.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与旅游部.文化部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的通知[EB/OL].[2021-07-24].http://www.gov.cn/xinwen/2017-09/06/ content_5223039.htm.

[7]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处.2021年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申报工作即将启动[EB/OL].[2021-07-23].http://www.chinaabp.cn/dtzx/xhdt/202104/P020210408576772426304.pdf.

[8]张志清.普查总目书志——“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古籍编目实践[G]//古籍保护研究编委会.古籍保护研究:第五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20:7.

[9]张贺.中华书局搭建数字化整理平台,招募社会力量——浩瀚古籍 邀你线上审校[EB/OL].[2021-05-24].http://art.people.com.cn/n1/2019/0110/c226026-30514642.html.

[10]王建军.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志愿服务研究[J].图书馆,2020(9):59-65.

[11]谢海华,文红峰.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调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5):92-95,112.

[12]王方园,徐向东.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8(6):1-5.

[13]魏娜.志愿服務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77-179.

[14]张丽.“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2):69-71.

[15]王忠平.志愿服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59.

[16]刘惠平.“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的收获与启示[G]//古籍保护研究编委会.古籍保护研究:第四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9:19.

作者简介:王蕾(1980 ),女,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版本目录学、古籍整理。

(收稿日期:2021-07-28 责任编辑:张长安)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
甘肃银行惠农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论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模式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河南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