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少阳病、痎疟、疫的临床治疗差异

2021-01-08高琦姚德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关键词:伏邪邪气外感

高琦,姚德蛟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0 引言

少阳病、痎疟、疫都为临床常见的外感病,皆可出现发热,但其发热类型有其各自特点,少阳病以往来寒热为特点、痎疟其特点为定时发热,疫的发热特点为热势较高,故在其治疗上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三者在治病因素及病机皆纯在差异.少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为外感六淫所致,痎疟一词出自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为伏邪发病,疫出自于《瘟疫论》,感受疫气发生,临床发现上都可见往来寒热,三者在临床表现上有其相似性,但在其遣方用药上存在差异,将从病因病机浅谈其治疗特点。

1 疾病病因病机特点

1.1 少阳——外感时邪,邪居少阳,胆胃不和

少阳之概念始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详细论述了手、足少阳经脉的循行,《伤寒论》中“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有10 条原文。

少阳病的病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经受邪,六淫邪气直接侵犯少阳经脉而成。二是由他经传病,如太阳病误治、失治之后,传至少阳;厥阴病阳气恢复,脏邪还腑,阴病出阳,邪出少阳。可见少阳病为外感时邪所致。

少阳病属于《伤寒论》中六经病的范畴,是感受六淫邪气之后机体与外邪作斗争的一个过程,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感邪即发,其基本病机是邪踞少阳,胆胃不和,病变特点为邪侵少阳,胆火上炎,灼伤津液,而枢机不利也。临床上见于外感发热、消化系统各类疾病。

1.2 痎疟——伏邪发病,少阳湿热痰浊

痎疟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古医家认为,痎疟的病因是两种不同性质邪气交争所致,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此句中痎疟的病因为夏季感受暑湿之邪,邪气伏藏,至秋季因新感凉燥而引发[8]。

痎疟为夏天感受暑湿之邪,秋天发病,属于伏邪致病,暑邪多夹杂湿邪,湿与水同类,“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1],故湿邪易传三焦,湿为阴邪,多损伤阳气,阻遏气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1],故湿邪多传滞三焦以致病。三焦属少阳经,少阳属半表半里,所以湿邪易传滞半表半里[9]。

痎疟为夏季感受暑湿之邪,邪气伏藏,至秋季因新感凉燥而引发,为伏而后发,其基本病机为湿热痰浊阻滞三焦。临床上见于慢性疾病的后期发热,疟疾,肠伤寒等疾病。

1.3 疫——外感戾气,戾气致病

疫属于中医戾气的范畴,中医把戾气称为“疠气”“疫毒”“疫气”“毒气”“乖戾 ”之气[6]。瘟疫是指具有很强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其特点为流行性传染性强,如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皆属于疫气治病。疫者,役也,以人皆受病而言,所谓“寒与热为定名,温与疫为虚位[7]”。凡病情危重,具传染性、流行性者皆可称之为瘟疫,其疾病特点为感受疫气所致。临床上见于各类传染病。

综上,少阳证、痎疟、疫都属于外感病,三者都是由外邪侵袭人体所致,临床上皆可见发热,其致病因素却不同,导致了临床治疗也有所差异。少阳证与痎疟其致病因素为六淫邪气,其发病方式不同,少阳病为感邪即发,痎疟为伏邪发病,临床都可见往来寒热,其为邪郁少阳所致,从其发病方式究其致病因素,少阳病为外感寒邪,痎疟多为暑湿致病,少阳病是外感热病的一个阶段,基本病机为邪侵少阳,胆火上炎,灼伤津液,而枢机不利,而痎疟是一类疾病,是伏而发病,之所以称为伏邪,因其感而不发,为暑湿阻滞三焦气机。瘟疫属于温病范畴,是感受疫气而致,疫气侵袭人体,邪正相争,故见发热,但其致病凶猛,起病之初就可直接见到血分证,而无卫表证阶段,多表现出热毒致病的特点,其治疗主要在于驱邪。

2 疾病的治疗特点

2.1 少阳——解表兼清里,和解少阳,调和胆胃

少阳病为外感病,其病位在半表半里,那就要解表清里兼顾,运用透邪层次较深的,能够透半表之邪,柴胡对于外感发热,就是表证发热有很好的退热的效果。少阳病是少阳经脉受邪的证候和胆腑郁热、三焦不畅的证候同时存在,《伤寒论》中以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主方,柴胡和黄芩为其和解少阳之主药,柴胡配黄芩,柴胡其味苦而微寒,质清,能疏散少阳经中之邪,柴胡能疏肝解郁,针对少阳病易气郁的特点;黄芩其味苦性寒,气味较重,能清少阳胆腑郁火[5]。二药相和,经腑同治,疏清并行,经邪外解胆热内清,气郁能达,火郁能发,枢机因而调畅通利,针对少阳病容易经腑同病、气郁化火两大特点。生姜、半夏和胃降逆,针对少阳病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喜呕、多呕的特点,少阳病涉及三焦,三焦不畅,容易生痰、生饮、生水,生姜半夏同时能够散水化痰[3]。

少阳病为感受外邪,经腑同病,易气郁、易化火,其用药特点为解表为主,和枢机,解郁热,达三焦,畅气机,选方以小柴胡汤为主,临床上外感发热、消化系统疾病多见于此证。

2.2 痎疟——祛伏邪,清利湿热,和胃化痰

痎疟为外感暑湿,伏而发病,少阳证重于解表而痎疟在于除伏邪,青蒿为退虚热药,用于温热病的后期,邪伏阴分[4],与少阳证相比,痎疟偏里热、湿热痰热。涂呦呦发现青蒿素能治疗疟疾,在临床中以青蒿、黄芩为痎疟的常用要对。柴胡和青蒿有相同点,都能透邪外达。柴胡透邪外出之力强于青蒿,青蒿透热强,清热力量更强。它既能作用于解表透热,又能内清肝胆邪热,加上青蒿气味芳香,芳香化湿,针对湿热痰热,更有针对性。所以仍然是一个和解少阳,侧重于清里兼清少阳湿热的一个结构。

痎疟用药特点偏重于祛伏邪,解里热,化湿热[10],选方以蒿芩清胆汤为代表,临床上慢性疾病的后期发热、疟疾、肠伤寒多见于此证。

2.3 疫——疏利气机,透邪外出

戾气致病表现出发病快、传染性强的特点,其疾病的特殊性在于感受戾气,治疗上去处戾气为其重点。其用药在清热的同时亦注疏利气机,透达邪气[7]。疏利,是指疏利、宣通气机。透达,是指透达邪气,使邪气外透而解,换言之,旨在为邪气找出路,《瘟疫论》中,达原饮为透达募原:“槟榔为疏利之药,能消磨,除伏邪[4]。”这就是说,槟榔是行气、破气的药,能疏利气机。“厚朴破戾气所结[4]”,是指厚朴味苦辛温,破气作用强,能够破散掉聚结在募原的湿浊戾气。“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踞踞[4]”,是指草果辛温走窜,气味雄厚,能消除盘踞在募原的伏邪。“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散,速离募原,是以为达原也。”就是说,达原散这个方剂主要作用就在于槟榔、厚朴、草果这三味药,它们互相协调,辛开苦降,行气破结,透达募原,疏利气机,使邪气有外散之路[11]。

疫的临床用药特点在于疏利气机,透邪外出,给邪气以出路,选方以达原饮为代表。临床上各类传染病多见于此证。

3 小结

少阳病、痎疟、疫为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处,三者都为外感邪气而发病,针对外感病,驱邪为第一要义,但从其病因病机出发,三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各不相同,少阳病多为外感寒邪而致少阳枢机不利,胆胃不和,用药侧重于解表,和解少阳,调和胆胃,痎疟则为伏邪发病,邪气多为暑湿,用药侧重于祛伏邪,清利湿热,疫为疫气致病,疫气致病力强,流行快,用药偏重于疏利气机给邪气以出路。三者在其发病和病机上有其特殊性,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仔细辨别疾病的细微差异来组方用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猜你喜欢

伏邪邪气外感
李忱主任从“伏邪成瘀”论治DKD理论经验*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寻找伏邪的蛛丝马迹
《黄帝内经》伏邪理论探析
任继学依据伏邪理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