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下定位穿刺活检护理体会

2021-01-08朴丽华安虎杰朴爱兰安国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气胸病症现象

朴丽华,安虎杰,朴爱兰,安国花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肿瘤医院,吉林 延吉)

0 引言

通过CT 引导对患者进行定位穿刺不仅能够为临床的病症诊断提供准确性极高的判断方式,同时该方式避免了传统开胸检测带来的并发症,如肠粘连等现象,避免了二次手术带来的影响。通过CT 下定位穿刺活检对临床的病症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该方式定位准确、病症的检出率高,并发症少,被广泛应用各类难以诊断的病症[1]。但该方式往往会促使患者术中产生恐惧感,从而影响整体检测效果。因此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及时采用护理办法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现通过选取240 例肺部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所收录的240例肺部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所有患者采用CT 下定位穿刺活检,观察患者在接受CT 下定位穿刺活检后的肺癌和肺结核人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其护理体会。其中男性患者133 例,女性患者107 例,年龄22~74 岁,平均(49.29±5.28)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胸部CT 检测,显示为病灶位置靠近胸膜,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对病症情况进行确诊,相关抗炎等药物无法起到治疗效果。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定位穿刺活检前均需要经过相关CT 监测,在CT 检测的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病灶部位的大小、位置以及对周围血管的连接关系。随后根据患者监测后的CT片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定位选取,随后架设激光定位光标对患者体表的穿刺点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规划好相应的穿刺方向及深度。光标定位需避开肿块坏死区域和炎症区域。穿刺开始前需备好消毒措施及麻醉措施,将患者送入CT 机进行透视准备,并在CT 机成像的引导下对患者进行穿刺,若针刺情况达到病灶部位的理想位置后,则取出套管式活检枪针芯,并将上号弹簧的内层真针管套仅外鞘针进行弹射活检。弹射切割组织条使用10%甲醛固定后进行组织学检查,穿刺完成后获得涂片标本,可完成相关检验。术后需要对患者采用CT 平扫,保证无并发症产生,同时给予抗炎和止血处理[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肺癌和肺结核人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其护理体会。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的肺癌和肺结核人数情况

所有患者中,肺癌的人数为160 例,同时包含鳞癌患者94 例,腺癌患者41 例,炎性肉芽患者25 例。肺结核的患者共80 例。

2.2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部分患者经过相应护理后存在气胸、肺出血以及血胸等现象,详情见表1。

表1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3 结论

3.1 CT 穿刺结果

本文通过分析240 例肺部病变患者得出结果:肺癌患者为160 例,肺结核患者80 例,另外在接受穿刺活检后,患者中有5 例产生肺出血,发生率为2.08%,有3 例产生血胸,发生率为1.25%,有36 例产生气胸,发生率为15.00%。可见CT 下定位穿刺活检能够形成对病症的准确判断,但CT 下定位穿刺活检无法完全避免并发症的产生,为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3.2 护理体会

3.2.1 术前准备

为保证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术前准备是手术的必要手段,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对CT下穿刺的适应性进行排除,对结合慢性疾病或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或排除,随后即可对其进行护理措施。

3.2.2 心理护理

CT 下定位穿刺活检患者通常会因为担心躯体影响造成自身术后行动受到限制,因此对于并发症及后遗症等情况尤为重视,可能产生焦虑以及紧张感,同时受到环境因素的印影响会加深这种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对内容进行简单描述,树立治疗信心。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需求,在手术前也需要为患者讲解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情况,从而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

3.2.3 物品准备

①手术相关器械:穿刺包、弯盘、毛巾、不锈钢直尺、持物钳、标本瓶、纱布、棉球、注射器、试管、载玻片、活检针、真空式活检针;②药品: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地西泮、邦亭、氨基已酸。整体数量以及药物剂量的调整根据患者以及手术情况而定。器械类需术前经过紫外线消毒1 h[3]。

3.2.4 患者准备

患者需要经过血常规检测(血凝四项)、心电图以及常规CT 检测,术前可再接受1 次检测,判断病灶的变化情况。患者术前需禁食12 h,并于术前30 min 注射地西泮10 mg,以减少神经反射[4]。

3.2.5 术中护理

手术前为患者进行局麻操作,并密切观察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胸闷、气短情况,对于肺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在麻醉后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盗汗、呼吸急促,心跳过速的情况需要立即通知医师进行镇静操作。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包扎,并根据患者患侧进行仰卧,持续1 h,防止气体外溢,达到压迫止血和防止气胸的效果。医生及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观察患者胸片,根据患者情况提出护理重点,术中护理人员与医生进行配合,观察是否存在不良情况,如产生胸闷、憋气、面苍等现象需要立即停止检查并给予患者给氧护理,保证患者血氧供给。

3.2.6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休息,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痛、胸闷以及咳嗽等现象,患者在休息过程中需保持足高头低体位保证颅内供血,同时告知患者若产生胸痛、血痰等现象,需要在1 d 内避免剧烈活动或咳嗽,出现呼吸困难现象需要及时告知医师。术后患者多以高营养的食物为主,提高自身免疫力。

并发症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气胸:在术后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检查项为呼吸频率以及深浅,患者应多休息,不可在非咳嗽期做深呼吸运动,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止咳药,减少咳嗽产生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症表现,突发情况需立即联系医师进行处理。在产生气胸的情况下,需要做好胸腔闭式引流,并给予常规护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费力等不适症状及时给予吸氧。穿刺完成后需要由穿刺层上下扫描3~4 层,观察是否存在气胸或肺出血现象。

②胸膜反应:由于该情况的产生多半是由于患者过度紧张,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安抚,并对应对措施进行解释,促使患者了解必要性,随后通知相关医生进行处理。

③出血、窒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血肿以及紫青现象,同时注意患者呼吸情况,对于危险性较高且需进行肺穿刺的患者需要备好抢救用品。出血现象通常为咯血,通常是由于患者肿瘤部位与气管接近所导致,术后因为愈合引起血液咳出,护理人员可嘱咐患者尽量咳出,该现象通常在术后3 d 内消失,另外咯血量较大时可能是由于凝血效果较差,病变部位血管较多等因素,此时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现象,若存在该现象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检测并采取治疗措施,即清除患者口鼻血块,必要情况下可对患者采取吸氧护理,随后密切关注患者病症表现,在病症相对严重的情况下需采取气管插管处理[5]。

3.2.7 发热情况护理

术后患者一段时间内可能产生体温以及病症情况的变化,需要嘱咐患者饮水并给予发热护理,包括体温的检查、环境的护理及消毒情况,避免产生感染发热现象。

综上所述。CT 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能够为患者的病症提供一种良好的病症诊断和判断的方式,并且该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效果较小,不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通过护理能够得到有效的减轻,另外为保证检测的有效性,需要提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等措施,减少患者术前紧张感。另外,术中可能产生气胸、出血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情绪,需要护理人员及时通过反应,从而确认新的抢救方案,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特征,保证CT 下定位穿刺活检的严谨性。术后护理也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保证良好的预后。

猜你喜欢

气胸病症现象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