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分析

2021-01-08阿孜古丽卡德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机采献血者血小板

阿孜古丽·卡德尔

(新疆喀什地区中心血站,新疆 喀什)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在输血方面的方法也越来越优化,目前临床上以机采血小板为主要的血小板采集模式[1]。相对于其他血小板采集方法其有着质纯[2]、量大的优势,降低了过程中病毒的传染性[3],也使得相应的免疫反应有效减少,但其也有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因此需要优质的护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就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9 月于我站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者90 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其中对照组男29 例,女16 例,年龄19~45 岁,平均(31.85±1.92)岁,献血次数1~4 次,平均(3.04±0.14)次;观察组男30 例,女15 例,年龄20~46 岁,平均(32.17±1.62)岁,献血次数1~5 次,平均(3.21±0.83)次,两组献血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献血者经检查均符合《献血者健康状况检查标准》,均为自愿献血、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机采血小板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引导献血者进行各项必要的检查,对其进行一定的健康宣教,强调献血后一定要多补充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为血液的采集做好准备。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①健康宣教:在采集前,一边带领献血者进行检查,一边热情地为其讲解献血相关知识,发放献血相关的宣传材料,使其了解到献血也有安全保障,说明献血的重要性,对其行为进行一定的赞美和鼓励,使其为自身感到骄傲,从而在献血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情;②心理护理:面临自己身体中的血液即将被抽出一部分的情况,献血者或多或少都会感到一些畏惧或紧张,因此护理人员可主动与其交谈,说一些与献血无关、献血者感兴趣的话题,也可播放一些轻音乐使其感到放松,使其紧张的心理得到缓解;对于有疑虑的献血者,需耐心为其解答,尽可能地帮助其保持轻松的献血状态;③环境护理:在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保持献血环境的清洁无菌,保证恰当的温度与湿度[4],使献血者在此环境中感到舒适;④采集前准备护理:将机采血小板所使用的器械、注意事项以及过程等为献血者一一讲解,了解献血者近期的用药及饮食情况等,提供面包、牛奶等食物避免其感到饥饿,陪同协助其进行采集前血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相关检查;上机前给予葡萄糖酸钙10 mL 并要求其口服,提醒其适量饮用一些糖水或牛奶;⑤采集期间护理:陪同献血者进行采集,过程中可与其交谈其感兴趣的事物,使其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对其精神状态、穿刺部位等进行密切观察,指导其保持坐位不动,如有不良反应的征兆出现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突发情况的发生;⑥采集后护理:采集后帮助患者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注意察看穿刺处是否有红肿、出血的情况出现,要求患者于原地稍作休息,为其提供适量的糕点和牛奶以补充能量,叮嘱其24 h 内穿刺处不能接触水,几天内不宜剧烈运动,需加强蛋白质[5]等营养物质的补充,回去后如有不适应立即告知护理人员,确认其无异常情况后可行离开。

1.3 观察指标

(1)评估并比较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等级,分为1 级(表现为连续打呵欠,出现眩晕,面色较苍白,呼吸较快)、2 级(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3级(心律不齐,意识模糊,甚至晕厥等),等级越高,不良反应越严重。

(2)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数+一般满意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2.2 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的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的成分血采集方式主要是以机采血小板为主,有着白细胞污染少、安全性高等明显的特点[6],但其过程依然存在着较高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并且目前现状显示血小板的血源供应不足[7-8],而临床上的需求又逐渐增大,故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经优质护理后的观察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且观察组的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充分证明了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并且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显著提升。

优质护理模式贯穿了机采血小板的全过程,在采集前给予患者环境、心理及相关健康知识的干预护理,帮助其减少了内心紧张、畏惧的情绪,使其拥有放松、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相关的健康知识也能掌握更多,有助于其在采集期间保持平稳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造成的心跳加速、心悸、甚至晕厥[9]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在采集期间陪同献血者,可使其减少心理压力,并且对于其各种临床表现进行密切观察,能够有效地避免应处理不及时而造成的较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采集后的护理可使其感到安心,并且对其的关注可及时发现是否有不良情况的发生,对其要求加强营养等都有利于身体机能[10]的快速恢复,且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告知相关护理人员,使其体会到护理人员的负责。

综合上述,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机采献血者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