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色因的合成方法改进

2021-01-08王长斌陈建英

食品与药品 2020年6期
关键词:玻色吡喃氧基

王长斌,陈建英,孔 霞

(1.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2. 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03)

玻色因(Pro-Xylane),化学名为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CAS号439685-79-7),是一种具有抗衰老活性的木糖衍生物,常用于化妆品中。研究证明,玻色因可直接影响皮肤三层结构中的细胞外基质,影响糖胺聚糖(GAG)的分泌,促进皮肤中GAG的合成,改善真皮与表皮间的黏合度,促进受损组织的再生,帮助维持真皮的弹性,可有效地保持皮肤紧致细腻,延缓皮肤的衰老。目前,生产玻色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物合成方法[1-2],酶的选择有一定难度,其收率可能低于化学合成法,反应过程中可能会引入酶蛋白,产生一定的生物胶体。另一种方法是化学合成法,国内外仅有少量的文献公开了化学合成玻色因的方法。Cavezza等[3]以木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乙酰丙酮缩合反应12 h,经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酸化,再用硼氢化物对羰基还原反应12 h,合成玻色因。因反应条件环保低毒,是绿色化学被应用到化妆品的第一个成功范例。Philippe等[4]于2014年以木糖为原料,在碳酸氢钠作用下,与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反应,转换为 C-糖苷,再用重金属催化剂Ru/C对羰基还原,合成玻色因。黄冬婷等[5]对此路线进行了改进,第一步是以木糖为原料,采用强碱性阴离子树脂代替了普通的无机碱,第二步再用硼氢化钠对羰基进行还原,合成玻色因。由于这两步反应的产物均采用了柱层析纯化,操作复杂,工业化放大有一定难度。

本文在上述化学合成基础上,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木糖为原料,在强碱性条件下,与乙酰丙酮缩合反应1 h,经盐酸酸化,乙醇处理得到中间体;再采用了较为温和的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对羰基还原5 h,2 mol/L盐酸处理,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玻色因。两步化学反应时间短,各反应物料常见,整个实验过程简单,易操作。

1 合成路线

优化后的合成路线见图1。

图1 玻色因的合成路线

2 仪器与材料

2.1 仪器

INOVA-300核磁共振波谱仪(美国Varian,内标TMS);4000 Qtrap质谱仪(美国AB)。

2.2 药品与试剂

D-木糖(阿拉丁试剂);乙酰丙酮(上海国药试剂);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阿拉丁试剂);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3 方法与结果

3.1 1-C-(β-D-吡喃木糖基)丙酮(中间体)的合成

向500 ml四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钾(6.7 g,0.12 mol)和水(130 ml),搅拌至溶解,加入D-木糖(15.0 g,0.1 mol),溶解后,再加入乙酰丙酮(12.0 g,0.12 mol),升温至80 ℃,继续反应1 h,反应液用TLC检测至D-木糖基本消失(GF254硅胶板,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4:1,20 %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反应结束。用2 mol/L盐酸调pH至中性,旋蒸除去溶剂和低沸物,余下黏稠物用200 ml乙醇溶解,滤除未溶物,旋干,得到浅黄色油状物,即为中间体1-C-(β-D-吡喃木糖基)丙酮,收率>90 %。ESI-MSm/z:213.07378[M+Na]+。

3.2 玻色因的合成

向500 ml四口瓶中加入1-C-(β-D-吡喃木糖基)丙酮(17.1 g,0.09 mol)和无水乙醇(250 ml),在0~5 ℃,加入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25.4 g,0.12 mol),搅拌反应5 h,反应液用TLC检测至中间体基本消失(GF254硅胶板,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3:1,20 %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反应结束。缓慢滴加2 mol/L盐酸,调pH至中性。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分液,有机相旋干,得无色至微黄色液体,即为玻色因,收率>80 %。ESI-MSm/z:215.08780[M+Na]+,1H NMR(300 MHz,D2O)δ:3.95(m,1H);3.82(m,1H);3.46(m,1H);3.33~3.04(m,4H);1.81(m,1H);1.55(m,1H);1.08(s,3H)。

4 结论

本文以常见的D-木糖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乙酰丙酮反应,将半缩醛羟基取代为C-糖苷,合成1-C-(β-D-吡喃木糖基)丙酮。再用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将羰基还原为羟基,经两步反应即得玻色因,并通过TLC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用TLC、高分辨MS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确证。采用了反应较为温和的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替代硼氢化钠,5 h即可将羰基还原为羟基。其后处理用2 mol/L盐酸对其进行分解,不会产生大量氢气,降低了生产的危险系数。总之,该工艺的各物料常见易得,价格便宜,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猜你喜欢

玻色吡喃氧基
小分子螺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抗衰老成分玻色因是天然成分?
羟基/乙基/羧基螺吡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研究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与箱中自由粒子模型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的合成
两种乙氧基化技术及其对醇醚性能的影响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在丙烯酸树脂中的阻燃应用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
HPLC测定5,6,7,4’-四乙酰氧基黄酮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