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结合蛋白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1-01-07唐陶
唐陶
(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 南充)
0 引言
末端结合蛋白1(human end-binding protein 1,EB1),由微管关联蛋白RP/EB家族成员1(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RP/EB family member 1,MAPRE1)基因编码,为末端结合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一。EB1蛋白定位于生长中的微管末端,可以招募其他微管相关蛋白,在微管组装和微管动态性调节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参与有丝分裂、细胞迁移、细胞形态形成等以微管为基础的细胞活动。研究报道EB1在多种癌症组织(胃癌、肝细胞癌、乳腺癌、食道鳞状细胞癌)过表达[1],不仅预示着肿瘤的发展及预后,也影响化疗敏感性,可作为肿瘤诊断、治疗、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标。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人EB1蛋白进行了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EB1蛋白在肿瘤中的分子功能提供思路。
1 材料
分别在NCBI-gene数据库和Uniprot数据库中检索人EB1基因及蛋白,其GENE ID为:22919,mRNA序列号:NM_012325.3(GI号:1519311506),EB1蛋白氨基酸序列号:NP_036457.1(GI号:6 912494;Uniprot检索号:Q15691)。
2 方法
2.1 EB1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利用ORFfinder查找人EB1开放阅读框。在ProtParam数据库(https://web.expasy.org/protparam/)分析EB1蛋白分子量、酸碱性和不稳定指数等理化性质。利用ProtScale(https://web.expasy.org/protscale/)在线工具分析EB1蛋白的亲水性和疏水性(window size为15)。
2.2 EB1信号肽、跨膜结构、磷酸化修饰位点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分别利用SignalP4.1(http://www.cbs.dtu.dk/services/SignalP-4.1/)、TMHMM(http://www.cbs.dtu.dk/services/TMHMM/)、NetPhos 3.1 server(http://www.cbs.dtu.dk/services/NetPhos/)预测EB1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及磷酸化位点。在genecards (https://www.genecards.org/)数据库查询EB1亚细胞定位。
2.3 EB1蛋白结构分析
使用PSIPRED(http://bioinf.cs.ucl.ac.uk/psipred/)在线工具预测EB1蛋白二级结构。在pfam(http://pfam.xfam.org/)数据库分析EB1蛋白结构域。SWISSMODEL(https://swissmodel.expasy.org/)同源建模法预测EB1蛋白三维结构。
2.4 EB1蛋白互作
通过string网站预测EB1互作蛋白,置信度设置为0.7。在reactome数据库查询EB1参与信号通路。
2.5 EB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生存分析
在Gene Expression Display Server查询EB1/MAPRE1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绘制生存曲线。
3 结果
3.1 EB1的理化性质
EB1的mRNA序列得到的ORF共21个,最长的为ORF1,共807bp,编码268个氨基酸。ORF1编码序列与EB1氨基酸序列一致。EB1蛋白分子量为29999.08,蛋白质的总分子式为C1340H2099N355O408S9,原子总数为4211。含有268个氨基酸残基,带负电荷的残基总数为(Asp+Glu)39个,带正电荷的残基总数(Arg+Lys)31个。理论等电点为5.02,说明蛋白偏酸性。EB1蛋白的不稳定指数为35.16,为稳定型蛋白。EB1蛋白的脂肪指数为81.16,亲水性的平均值为-0.427,说明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ProtScale分析结果为EB1蛋白疏水性评分最高为1.1,亲水性评分最高为-1.8。EB1蛋白亲水性氨基酸多于疏水性氨基酸,表明EB1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
3.2 EB1信号肽、跨膜结构、磷酸化修饰位点及亚细胞定位
SignalP4.1、TMHMM分析结果显示EB1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NetPhos 3.1预测EB1蛋白磷酸化位点较多,以得分>0.7计,分别为16/155/156/165位的丝氨酸、71/124/268位的酪氨酸和166位的苏氨酸。genecards显示EB1主要定位在细胞骨架、细胞质,置信度评分为5。
3.3 EB1蛋白结构
EB1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卷曲和α螺旋占比最高,分别为133个(49.6%)、128个(47.8%)。pfam数据库结果显示MAPRE1蛋白有2个结构域,分别是位于N端的钙调蛋白同源(calmodulin homology,CH)结构域及C端的末端结合蛋白同源(EBH)结构域。CH结构域可介导MAPRE1与微管相互作用。EBH结构域可介导MAPRE1与含有SxIP序列的微管相关蛋白如APC、ACF7/MACF1、CLASP1/2相互作用。SWISS-MODEL软件得到1个EB1三维结构标准模型,该模型与模板1vka.1.A序列相似性100%,该蛋白无配体。
3.4 EB1蛋白互作
String蛋白互作分析按得分>0.9者,共得到10个EB1互作蛋白:MAPRE3、CKAP5、DCTN1、CLIP1、DST、AKAP9、AURKA、AURKB、KIF2C、TUBB。Reactome数据库显示EB1参与6种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周期检测点、有丝分裂间期/前中期/中后期、Rho GTPases通路和Cilium Assembly通路。
3.5EB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生存分析
GEDs数据库结果显示EB1在直肠腺癌(rectum adenocarcinoma,READ)、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结肠腺癌(colon adenocarcinoma,COAD)、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乳腺浸润癌(breast invasive carcinoma,BRCA)、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SCA)、胃腺癌(stomach adenocarcinoma,STAD)、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HOL)、肝细胞癌(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HC)中高表达;但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LCA)、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HCA)等肿瘤中低表达或表达差异不明显。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显示,EB1/MAPRE1高表达乳腺癌、肺癌、胃癌及卵巢癌患者生存率较低表达患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 讨论
本研究依托生物信息学分析人EB1蛋白,预测EB1蛋白是偏酸性稳定型亲水性蛋白。EB1蛋白互作蛋白中,MAPRE3编码末端结合蛋白3,该蛋白也是末端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脑、骨骼肌中高表达,其N端与微管末端相互作用,C端可与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同源物APCL相互结合。作为微管末端结合蛋白,EB3定位于微管正极端抑制微管解聚以稳定微管,参与轴突生长和细胞间黏附等生物过程[2]。Kim[3]发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胃癌及结肠癌发生MAPRE3基因框移突变(p.Cys182AlafsX31;p.Cys182LeufsX16)频率显著高于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进一步分析发现突变的出现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转移及生存期无明显关系。目前关于MAPRE3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领域,关于MAPRE3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关系还待进一步研究。细胞骨架相关蛋白5(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 5,CKAP5),由ch-TOG基因编码,是含有TOG或TOG样结构域微管末端示踪蛋白代表成员之一,但它和EB1蛋白具有不同的微管结合模式。CKAP5可稳定纺锤体微管并可调节中心体微管,促进双极纺锤体的形成。CKAP5的异常表达使中心体微管聚合物显著减少,导致多极纺锤体形成,促进癌症的发展[4]。据报道,CKAP5表达在结肠和肝脏肿瘤较正常组织显著增加。Yu等[5]研究也发现CKAP5在肝细胞肝癌中相较于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增加,且高表达预示着降低的总生存期。DCTN1编码p150glued蛋白,该蛋白可通过N端的CAP-Gly结构域与EB1、EB3结合,参与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细胞核定位、胞内大分子的运输和定位等多种生物进程。DCTN1与脊髓侧索硬化症、远端运动神经病变VII B型、佩里综合征的发病有关[6]。CLIP1蛋白N端可与EB1相互作用从而使其定位在微管正末端,C端结构可与P150glued蛋白直接结合,与有丝分裂等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研究发现CLIP1无义突变可能导致智力缺陷的发生,这可能是因为CLIP1参与神经元发育有关[7]。AKAP9编码的AKAP350和AKAP450主要定位于中心体,与微管组装及介导的运动有关。研究发现AKAP9基因突变与胃癌、直肠癌等多种癌症发病有关[8]。Aurora蛋白激酶包含AURKA、AURKB及Aurora-C,这三种Aurora蛋白激酶相互结合,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URKA、AURKB在多种癌症如乳腺癌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9]。
Dong等[10]发现,EB1在乳腺癌组织呈现高表达状态,同时观察到EB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且影响乳腺癌对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研究发现EB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EB1阳性肺癌患者总生存期和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EB1阴性肺癌患者[11]。研究发现EB1和AURKB在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EB1、AURKB阳性表达者卵巢癌患者总生存率明显缩短[12]。上述研究与本文GEDs、Kaplan-MeiMer plotter数据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人EB1蛋白结构、功能,发现EB1参与肿瘤发生发展预后过程,但由于EB1信号传导极其复杂,参与多条信号通路,了解EB1蛋白分子结构,为研究其与肿瘤发展的许多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