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1-07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合作应用型

董 锐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发展进步,媒体技术出现了新的变革,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成倍增长。通过“产、教融合”,共同搭建“融媒体+文化传承”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发挥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与融媒体文化产业复杂多样,变化迅速的特点相吻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的历史时期,融媒体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增强了文化传承的效率和效果。文化传承与融媒体相结合是大势所趋,是文化传播的必经之路。

2020年我们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诸如直播带货、网络购物、云推广、信息化课程等,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与提升。2020年相关企业压缩实体经济运营成本,减少线下营销活动,将重心放在网络推广及新媒体研发活动中,进而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术以及熟悉融媒体经营模式的生力军,促使产教融合变得越加紧密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同时,在大面积网络信息扩张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回归理性,文化创意与传承创新成了当代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兴趣点。古老的文化在新网络时代下焕发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未来的行业需求及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基于产教融合,在“融媒体+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培养,把融媒体实践与文化传承在课堂教学中核心程度以及校企双方最终对学生的量化考核结果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在此过程中,把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融入课堂教学、职业道德品质培养融入社会实践;教师通过课堂授课给予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企业通过不断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相关任务进行实践教学。在“融媒体+文化传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搭建中教师完成指导与引领作用,企业为学生指明行业发展的方向,进而缩短校企磨合的时间,以最短时间、最优路径完成教学与实践全过程育人的培养模式。

(二)研究目标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将传统文化融入第一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活动中,通过文化传承与融媒体推广的学习模式探索。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的学习情况,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以及企业的任务完成情况打分,最终为企业带来的实际效益作为评价标准。对接相关企业,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实践岗位。真正做到课程教学适应岗位需求,最终实现校企同一片“蓝天”,通过校企协同共育,在企业指导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寻求文化创意在融媒体大背景下合适的切入点;在学生完成相关课程以及岗位实践后,相关实践研究成果能够为企业带来实质性收益。真正做到融媒体的市场化,使校企合作充分落地。

三、研究对象与实践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以某所职业院校的艺术学院为例,结合其传播与策划、影视动画、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包装策划与设计、图文信息处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七个专业特点,结合各专业课程特点进行文化引领以及专业技术培养,通过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对接。将创意进行孵化,进而培养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例如:组建创新创意工作室(约30人),该创新创意工作室结合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融媒体+文化传承”的学习内容,并与企业进行对接,在企业指导下完成相关任务,并以此形成学生期末学习成果重要参考意见。

(二)实践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课程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成品市场契合率、任务完成速度及效率)获得相关资料。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践教学过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完成难易程度、企业满意度、了解此模式的可行性,进而获得最真实的实验效果。

3.对比实验法。通过创新创意工作室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实习工作情况进行对比,获得实验效果。

4.行动研究法。教育实践具有浮动性,在整个教学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时刻通过学生、教师及企业的相关变化,有针对性地对研究模式进行修改与调整,使研究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在一年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这项研究实践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形态,在不断地调整中,使得最终形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严谨真实。

四、研究过程与遵循原则

(一)研究实践过程体现媒体价值

产教融合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但大多数的产教融合还停留在定向培养,顶岗输送的固有模式。在创新创意工作室成立前期,企业深入学校,充分了解学生诉求,参与专业建设,并为课堂教学提供相关任务考核,选拔各专业学生组成创新创意工作团队。疫情期间,部分工作遇到阻碍,但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钉钉、微信、小程序)完成相应宣传工作,增加了线上研究实践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融媒体+文化传承”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实践过程体现教学原则

为了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利用“融媒体+文化传承”作为课程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全年战略目标,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立足遵循以下原则:

1.探究式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单纯地将课程内容以教材讲授顺序进行传授。而是鼓励小组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特长、性格特点以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任务分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任务目标的设定中,鼓励学生结合融媒体发展趋势,积极进行使用。

同时,企业也不再单纯将人才引进变成面试+培养的固有模式,而是将企业任务以责任承包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利用已分配好的工作小组,充分给予学生自主设计的机会。以点带面,以周报月报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汇报完成情况,并进行统计。

2.开放性原则。受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很难直接理解企业任务及教师要求,从而陷入误区,进而产生挫败心理。这需要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收集资料或有关信息,来解决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这种模式的研究实践是具有开放性的培养方案。

3.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完成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成果质量、完成效率以及投入时间均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在学校,教育教学也有着自己的教学规律。在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应把重心放在生产与教学的不断融合,不要把任务定的过于高难,循序渐进,给予学生更多的适应过程,同时通过定期的量化考核,激发学生们的协作意识及主观能动性。

4.指导性原则。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人文素养,当下的学生往往独立性很强,不愿进行团队合作。但任务的多元性迫使学生们主动进行交流,进而协作。继而在网络中寻求规律性的探索活动。

但并不是说教师在该培养模式的地位弱化了,企业虽有着完善的工作流程体系,但更多注重结果的要求。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教授与引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心理疏导以及帮助。这种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培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校企相关人员为领路人的自主发展模式。

5.过程性原则。该模式的研究实践,不在于分数,而是整个运转模式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以及最终完成任务的社会影响力。更多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信息的获取与整合,如何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同时,在传统文化的领悟转化为企业获利的创意想法。同时,进行相应分组后,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发展节奏,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能获得较好的体验,并最终成功完成。

(三)创新创意工作室学生进行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1.明确教学目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较高成绩。而是通过企业与学校的有效融合,以文化传承为切入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利用融媒体平台布置相关任务,并由此平台为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企业老师深入教育教学课堂中,以亲身工作案例,为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保驾护航。同时,教师以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情境演练。引入企业常使用PDCA工作法、思维导图等工作模式,形成真实的实践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虽然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知识,完善自我的领路人。只有教师无微不至的陪伴,才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顺利完成相应任务。所以,在此实验中,我们的具体操作办法为:

(1)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在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获得阶段性成功时,企业与学校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在执行过程中,更好的衔接各小组的协作缝隙,争取做到无缝衔接。当出现问题时,不是一味指责与否定,而是更好地进行相关指导,找出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统一反思,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习的心理状态会从初期的热情高涨,到倦怠。较之以往课堂教学的原有模式,学生会有更大的压力、更多交流、商议的过程,并且因为对接市场的相关要求,而反复进行修改。提升效率、增加创意元素、适应市场需求等都需要产、教双方给予学生更实用的学习方法。

(3)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基础不尽相同。在整个模式的搭建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分工,确保学生能够在岗位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但是作为教育教学核心环节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也需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目标迁移以及岗位互换。那么,学生难免会因为个性差异,导致任务完成不顺利,小组贡献有差异,进而产生失落的情绪。这时更多地需要学校教师进行相关指导,鼓励学生多进行反思,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4)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了多少,以考试分数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在此次产教融合模式调研中,首先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由专业教师引入融媒体及文化传承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量化考核表以及相关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在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后,引入相关企业,由企业布置相关任务,提供相应考核标准及考核体系,根据调查问卷及企业反馈情况表,综合衡量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量化打分情况表。通过产教融合模式的教学实践,积累成功的案例,并通过后期对学生定期地进行问卷及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培养模式体系。

五、研究实践成果分析

经过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创新创意工作室团队顺利完成企业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创新创意工作室学生全部参与到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设计学院教师团队,并参与全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信息化大赛的课程录制,其中学生在此期间设计包装专利,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荣获外观设计专利两项。根据企业要求,学生原创设计、手绘完成“海棠仙子平平2021年台历”印制与制作,结合图文信息处理,包装策划与设计等专业特点,设计制作“2021色卡台历”等文创产品。

此外,经过相关任务锻炼,学生利用专业所长自行制定任务,为传媒设计学院录制相关宣传片。自脚本编写,视频策划、中期拍摄及后期剪辑均由创新创意工作室学生共同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技能过关,有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六、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与实践,得出以下结论:

1.在原有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完成作业,通过考试,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感。原有校企合作中,企业只是招收学生,然后重新进行培训。时效长,流失率大。而通过产教融合后,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而有效的任务布置及反馈机制,能够减少企业对于学生投入成本,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模式,即插即用。

2.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模式,将真实的就业环境提前给予学生。学生不再是理想家,而是变成了拥有梦想的实干家。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既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意理念,塑造了其工匠精神。

3.校企合作的实质在于融合,1+1>2。根据上文所述,原先校企合作形式远远大于内容,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真正将“校、企”深度融合变成了可能。网络使得原先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困难,轻松解决。双方达成了共赢,学校培养了符合职业教育理念、拥有工匠精神的优质学生;企业收获了具有高素质职业素养的应用性人才,能够迅速为企业带来产值提升。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合作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