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眺望与回眸

2021-01-07江苏省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付慧娟

天津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声部笔者音乐

江苏省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 付慧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他的教育思想给笔者很大的启发。通过课堂教学多次实践,笔者认为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多挖掘其内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教师在传授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在提高生活实践能力以及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

一、感受音乐,体验为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课堂上学生用得最多的就是听,其次才是唱。《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希望在的教学影响下,学生能对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对未来产生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设计,调动学生身体各个器官,迎合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的特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之前,笔者让学生边听边回想生活中的景象,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随后选择播放谷建芬的作品《妈妈的吻》,给学生营造一种温馨又甜蜜的课堂气氛。紧接着笔者再进行生日调查。如“老师想先做个小调查,我们班有多少同学记得妈妈的生日?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妈妈是怎样关心你、怎样爱护你的呢?为什么所有的妈妈都愿意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此时笔者鼓励学生“说心里话”,怎么想就怎么说,因为这样才能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学生当时的发言可积极了,有“每天给我们做健康又好吃的饭菜”“辅导我们写作业”“生病的时候,妈妈寸步不离地守在我的身边”……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妈妈对他们的爱。

对相似乐段进行对比听唱的学习,感受不同语调下的情感。在学唱歌曲第一、第三乐段时,笔者提醒学生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首尾呼应,并引导学生说出重复与对比的创作手法。课中引导学生将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歌谱做比较,找出异同,并设悬念:作曲家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变化?因为第一段节奏紧凑,以活泼、欢快的感觉歌唱出可爱、可亲的妈妈;第三段深情、感恩,用了更舒展、更深情的声音赞美妈妈。随后笔者将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进行艺术处理,让学生听一听,想一想唱这一乐句时的力度跟之前有什么不同。因为平时对学生进行了力度对比训练,所以他们很容易说出了“渐弱”。随即,师生一起有感情地唱出对妈妈说不完、道不尽的爱。

用心体会母爱,巧学歌曲第二乐段。“妈妈都是怎么爱我们的呢,让我们一起在歌词中寻找。”提示学生注意附点节奏和跨小节切分节奏的演唱,并结合歌词讨论这里的跨小节切分节奏塑造的母亲形象。歌曲学会之后,学生根据插图主动加入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进行声势伴奏,使歌曲的内容更丰富,歌声更动听,课堂气氛也随之推向了高潮。

二、深入体验,趣味为主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利用歌曲本身富有的特点去创造模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体会音乐语言。在《田野在召唤》一课中,课前播放歌曲《郊游》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并跟学生一起边唱边动,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使课堂活了起来。刚开始学唱新歌时,笔者引导学生轻声地用“啦”跟在音乐后面完整地哼唱。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灵活使用贴切而多变的语言评价学生,更好地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唱歌词的过程中,笔者一改传统的一句带一句模式,采用了让学生选出最喜欢的是哪一乐句先行教唱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难点乐句。如:刚才有的同学在“出发到远方”唱得很抒情,你们听听看如果老师这样演唱,哪一种方式更能表现出歌曲中小朋友们出发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呢?此时笔者使用了比较法,把这几个字分别演唱出连贯和断开两种形式供学生选择。学生很容易就能听出来,第二种更能表现出歌曲中小朋友们出发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对于歌曲中出现的“梯里通巴”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意思,而非直接告诉他们。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歌曲时的力度和情绪。如:请学生仔细瞧一瞧这首歌曲的旋律,作曲家是用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激动无比的心情?此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说出顿音记号、重音记号等,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教学中力求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之美,在歌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歌唱教学的课堂一定要体现“练”的过程,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从“无感”到“有感”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还有一个是整体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过程,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歌唱变化,这才是接“地气”的课。

三、陶冶情操,审美为主

为了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踏雪寻梅》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黄自和刘雪庵创作的一首短歌。初听歌曲环节,笔者用神秘的语气语调向学生提问:寻梅路上都出现了什么呀?在歌词教唱环节,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响叮当”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在学生回答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总结,如你描绘得真贴切。这首歌曲一共有四句,我想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歌曲时的速度、力度、音色及表情。那要怎么做呢?如:同学们,歌曲的最后一句听起来特别愉快,那你看老师在演唱时是怎样表现它的喜悦心情呢?接下来笔者会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力度记号的提示,跟着伴奏后面有感情地重新演唱一遍,同时让学生比一比谁的表情更棒,这样就为学生热爱表现音乐打下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更要引导学生对二声部合唱进行训练,特别是在音准、节奏、节拍、音色等方面都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为了使歌曲的内容更加丰富,在歌曲象声词处加入了第二声部。通过多次构思与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加入的二声部练习也非常成功,学生的配合十分默契,歌唱时的声音既悦耳又和谐。学生还自告奋勇地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器伴奏,如在歌曲刚开始时使用双响筒(第一组同学),在改编的二声部加入串铃(第二组同学)。这样下来,第三组学生负责歌曲的主旋律(第一声部),第四组学生负责第二声部,教师负责指挥。这样一堂欢快又带劲的音乐课就在全体学生和教师的配合下完美结束了。这些教学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又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年龄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新观念。在音乐课上,要让学生根据歌词以及插图理解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方式和感情去唱,在舞台上大声地唱,让他们去展示自己、锻炼自己。

猜你喜欢

声部笔者音乐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音乐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音乐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