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机制建设的现状及路径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1-07郑庚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校专业技能双创

郑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300)

一、地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机制建构的内容

由地方政府主办,在业务管理上接受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的地方高职院校,立足于促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层次、特色、规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所谓地方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既不是专业技能教育和“双创”教育的两相分离,也不是两者简单相加,更不是脱离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教育创新,而是基于高职专业技能教育平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育体系、技能实践平台、职教师资队伍和职教服务机制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1]。对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轻职院”)在2016 年《关于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育体系、技能实践平台、职教师资队伍和职教服务机制五个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具体为:

1.人才培养目标

“双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应将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人才教育目标细化分解,使其实现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对接与深度融合[2]。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双创”课程开设应做到全覆盖,即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将“双创”教育人才培养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同特色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接,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特长优势的“双创”技能。“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既可体现在技能技术的创新上,也可体现为学生的项目策划、管理运营等实操能力上[3]。

2.课程教育体系

广轻职院近年来除了按教育部要求新增设了“双创”教育通识课程外,还采取外部引入和学院教师自编两种方式,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双创”专业技能和实训课程,真正做到两类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其中“双创”教育通识课程的重点是要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双创”专业技能和实训课程意在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逐步将学生从专业“双创”理论教学引向专业技能“双创”实践操作,让学生围绕专业技能发展来策划创业项目,推动科研创新,熟悉创业流程。

3.技能实践平台

广轻职院作为全国高职院校“双创”示范院校50 强,很早就为学生搭建了与特色专业“双创”理论教育相匹配的分层实践平台,主要包括专业社团平台、实训平台、社会创业实践模拟平台[4]。其中,专业社团平台是与学校“双创”通识课程和专业创新课程相对应,专业社团如电商协会、动漫协会等重在营造“双创”团队氛围,引导社团成员开展相关的技术科研合作交流活动。专业实训平台为学生专业技术和技能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机会,特别是生产性的专业实训基地将产学研与产业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而且鼓励学生将科技发明或技术创新项目引入产业发展,并依托各类“双创”竞赛来检验专业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学生对接社会创业实践的模拟平台主要是学校的创业项目孵化基地,这是职校师生创业项目和技术创新成果趋于成熟后,引导其开展创业项目运营和仿真企业管理的最佳场所。

4.职教师资队伍

广轻职院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优质资源,组建“双创”师资教育团队,在其组成上,主要包括校内师资队伍和校外师资队伍,其中校内师资队伍主要有“双创”通识课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指导教师,负责创新思维和创业基础理论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教学;校外师资队伍主要有企业兼职培训师、创业实践培训师,负责生产技能实训指导、创业项目跟踪帮扶指导,从而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促成“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创新技术的项目化,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创新进步[5-6]。

5.职教服务机制

“双创”教育对高职院校来说不是某个专业、某个部门单独的育才行动,而是需要多方密切配合、充分协调齐抓共育的教育体系。早在2016 年广轻职院开始成立“双创”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强调要将“双创”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为此建立了以教务处、学生处牵头负责,由各专业教研部主任协同负责的“双创”指导中心,推动高职“双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并在各专业建立了“顶层设计+专业模块+创业实训”的“双创”教育理论体系,并制定出专业“双创”师资队伍的培训机制、专业“双创”教育的考核机制、专业“双创”教育成果的评估机制以及专业创业课程设计、专业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技术成果认定的激励机制。鼓励职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职校内各种层次的“双创”大赛和专业技能比武活动,并在课程免修、学分认定、奖学金评比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7]。

二、地方高职“双创”教育发展的困境

1.“双创”教育的“功利化”

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功利化”一方面体现为过于追求“双创”教育成果的“名次奖项”,如热衷于申报、举办、参与各层级创业设计大赛,并将比赛视为“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片面强调以赛促教[8]。部分职校为了评优争奖,开始倾向“双创”教育的精英化,集中职校优势教育资源,举全校之力培养打造若干创业品牌项目和技能创新人才,四处参赛展演,以此来为学校争得荣誉,从而达到扩大职校社会影响力、提高招生生源质量的目的。此外部分高职“双创”教育目标过于“短视化”,本来提高学生“双创”能力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和市场人才需求的现实需要,但是在某些职校领导看来“双创”教育的目标仅仅是提高专业就业率,不管学生专业“双创”能力的真实情况如何,是否见到成效,对专业“双创”教育过程进行了考核就可评优;反之,只要专业就业率下滑,专业“双创”教育就一无是处。而在更多学生眼中,学校专业“双创”教育更像是自己赚取学分、获得文凭、评优争先的工具。

2.“双创”教育的“封闭化”

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封闭化”主要指的是真实“双创”教育范围逐渐缩小,即“双创”教育只是浮于表面、走形式。唯有少数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学生会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有机会承担“双创”项目,提升专业创新技能。长此以往,部分高职院校在屡获国内科创和技能创新大奖的同时,在校学生参与“双创”实践的比例和创业率却持续走低。此外,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封闭化”与学校“双创”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脱节有关。尽管地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作为职业教育主要受益者的骨干企业却没有获得“双创”教育的主体参与资格,同时,区域协同创新中更是少见高职院校参与,“双创”教育在学校不是理论脱离实践,就是将没有任何专业属性的“双创”教育转化为教会学生如何创办小微企业、自谋出路、提升职校专业就业率的工具。

3.“双创”教育的“悬浮化”

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悬浮化”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关政策制定与落实的“悬浮化”。尽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支持“双创”活动的政策,但是具体到高职院校,还仅停留在教育政策落实层面,而以教育部门为主导制定的扶持“双创”优惠政策却缺乏对落实具体政策的单位及责任分工的强制性约束。二是地方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双创”教育内容“悬浮化”,即不关注专业技能内容与“双创”教育的结合,而较为重视创业技巧、流程等方面的知识传授,让高职“双创”教育沦为“空壳企业家速成培训班”,使其演化为引导学生如何创业经商、自谋生路的工具。事实上,如果学生缺乏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创业项目论证作支撑,毕业后盲目地投资创业,创业成功概率将非常低。

三、地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机制升级的路径

1.更新高职“双创”教育理念

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和技能为核心,以推动就业创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多数地方高职院校办学遵循的基本理念。广轻职院在“双创”教育上为了克服可能出现的偏差,如创新创业即创办企业,以竞赛、就业为目标导向等狭隘思维的束缚,确立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融合专业、注重实践、融入地方”的“双创”教育新理念。首先,按照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抓好“双创”教育[9]。高职“双创”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双创”教育要贯穿高职技能人才培养始终,不能成为少数师生积极参与的“竞赛游戏”。为此,学校规定接受“双创”理论教学培训的人数必须达到100%,接受职校“双创”实践教学培训的人数要超过80%,参与专业学科“双创”竞赛的人数要超过50%,学生学成后创业率达到5%即可。这就意味着高职专业“双创”教育不再是小部分优等生的“特权专利”,而要成为全体学生面向未来的一种基本职业素养。其次,高职“双创”教育要关注学生个体、专业差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专业发展方向,接受“双创”理论与实践培训,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第三,学校要鼓励职校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加专业“双创”竞赛、技能比武、创业项目策划、专业实训、社团交流等多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突出地方高职专业“双创”教育的特色。第四,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创”教育过程中,要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结合自身专业学科优势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创新,积聚和利用区域协同创新的优惠政策和服务资源,打造地方高职“双创”教育的精品工程。

2.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地方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上应做好“全覆盖、分层次、差异化、嵌入式”的课程设计工作。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双创”教育理论课程需要覆盖“双创”基本理论、企业经营管理、“双创”政策法规、电子商务基础、人文素养五大模块。各专业班级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慕课、论坛、讲座、调研、讨论等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并加深其对创业流程和企业经营等内容的了解,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才可毕业。其次,专业类“双创”课程需要按照高职不同专业所对应的产业发展和职业工作特性,在核心课程中嵌入创新创业项目或者从创业视角展开项目案例分析,如经贸商务类专业可以围绕电商创业项目开设“电商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从电商项目创业来学习电子商务知识;机电类专业围绕制造工艺和电子工艺创新,设置有关新技术、新工艺和创新案例等课程,让学生将创新创业意识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第一课堂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的基础之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校园创业、技术发明、学术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双创”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三,对于有创业潜力和意愿的学生可以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遴选进入10 到15人构成的创业教学小班,开设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课题相关的“双创”项目课程,推动、扶持这些学生实现其创业实操愿望,提高其专业科研创新和自主创业能力。

3.搭建开放“双创”教育平台

专业性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是地方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学的重要载体,为此,高职院校各专业院系要善于发挥优势,积极整合企业、学校和政府资源,搭建多样化、多层次、开放性的“双创”实践平台,一方面为各类型学生提供从事创新创业的实践场所,另一方面确保学生在创业项目选择上更多与专业学科紧密结合,而不是简单地经商创业投资。为此,首先,要鼓励学生创建专业性的社团协会,如自动化协会、动漫社团、电商协会、汽电社团等,开展专业知识技能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其次,要广开渠道,积极组织承办或参加全国、省级职业院校的创业项目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争取参赛项目覆盖所有专业,实现参赛人数和获奖数的逐年同步提升。第三,地方高职院校要学会充分利用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引导学生在参与技术科研和技能创新项目时创造机会,进入学校与企业合办的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总之,地方高职院校要持续搭建开放多元的“双创”教育平台,真正实现创新创业项目育人、科研项目实践育人、技能竞赛育人的专业“双创”教育目标。

4.组建多元化的“双创”导师团队

优秀的职教“双创”导师团队是地方高职院校推进专业“双创”教育的关键力量,也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双创”能力的重要保障。广轻职院近年来一方面利用区域协同创新的机会,加大校企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力度,另一方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建立了包括专业课程教师、专业“双创”项目导师、企业兼职实训教师、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教师等在内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其中专业课程教师主要负责专业“双创”课程设计、教学与技能指导工作;专业“双创”项目导师主要负责“双创”项目开发、申报、孵化、运作等;企业兼职实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的企业顶岗实训;就业与职业规划教师多由学工处和辅导员兼职担任,主要负责监督学生“双创”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创业就业指导和个人职业规划以及学生参与专业“双创”教学科研活动的管理协调工作。此外,地方高职院校也要高度重视“双创”师资的培养工作,通过交流考察、系统培训、企业挂职、项目参与等方式快速提升“双创”教育师资的专业授课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

5.健全“双创”教育保障体系

要确保地方高职“双创”教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就必须不断健全“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完善的“双创”教育保障机制,这需要在组织机构、制度激励和帮扶指导等方面用力。首先,学校应成立以党委书记或校长牵头、各院系主任负责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好职校“双创”教育的规划部署、协调落实、制度设计、组织服务等工作,构建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协作开放的文化氛围。其次,立足于地方高职院校发展实际,出台相应的“双创”教育管理制度,如明确“双创”课程的学分认定和考核办法,以及“双创”教育师资队伍考核办法、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双创”扶持和奖励基金管理办法等,以期形成有效的高职“双创”激励机制,促进广大职校师生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进行项目创业。第三,地方高职院校要积极挖掘地域性行业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的投入优势,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而服务于“双创”项目的开发应用。第四,高职的“双创”就业指导中心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学生“双创”活动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服务,包括专业社团活动策划、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信息发布以及创业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双创”项目遴选、孵化、运营等。

猜你喜欢

职校专业技能双创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