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我国工科高校文科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1-01-07董春辉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科工科办学

董春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01)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领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1],其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运用能力强、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化交流能力。伴随着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不能仅限于专业能力培养,而应多角度、全方位、综合化培育人才。将综合性教育和核心能力培养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已成为目前工科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但一些非综合性高校或者理工类高校,因受传统工科教育理念、方式等影响,在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对文科学生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误区,可能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正确引导工科高校对文科学生的培养。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动因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符合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学理论针对传统资本主义社会在旧式分工方面存在的片面性,从社会发展视角所提出的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进行了预测,并确认了社会分工的持续细化,这对社会个体而言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是会造成“智力的荒废”,进而导致片面发展与“自我的丧失”[2]。与之相对的则是社会个体在社会分工面前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全面性认知,这种认知是多维度、综合性的认识和理解。社会生产不单是技术规范、程式化策略,同时也是多结构体系中多领域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人作为理性社会个体的存在,必须要避免“自我丧失”的局面出现,从而具备全面发展的特征。[3]具体至教育层面,全面发展的人必须要以复合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依托,以此来对抗专业结构过于单一所造成的教育困境。也正是基于此,高等教育必须切实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其所受的教育并不能局限于单一的专业知识,否则会将人的认知局限于狭窄的专业知识能力范围内,使得人的知识、能力、思维以至情感都变得专业化甚至“冷漠化”,无形之中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种单一型人才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知识能力、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一方面,依据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实践性特点,要求培养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以及面向社会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即不能重理工、轻人文,重书本、轻实践等,同时也与工科院校开展文科专业教学的要求相吻合。因此,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相契合。从内涵上看,复合型人才和素质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人才。从实践上看,复合型人才与素质教育培育的人才都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社会角度来看,复合型人才与专业性人才是社会需求的两种人才类型。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传统“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各种团队模式的出现。对于人才而言,综合能力越强、知识储备越丰富,越能够应对复杂的社会生产要求,因此复合型人才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复合型人才强调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具有优势或强势地位的能力素质,该素质能够保证人才可以在社会竞争中处于较为显著的优势地位,因此核心能力通常也作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优势等。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核心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素养方面,还更多地体现于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自我提高能力等,可被视作一种综合素养。高校教育中的核心能力培养,实际上也是通过对专业素养和多种社会能力的培育来打造优秀人才。其中复合型人才是一种基于对综合素养、核心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现,因此在教育目标上,二者具有同质性。

二、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我国工科高校文科教育发展现状

工科高校中所开展的文科专业教育,是目前高校综合性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工科高校的教育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初步判断国内工科高校文科学生教育情况和学生核心能力教育培养状况。

(一)复合型育人目标下工科高校文科专业发展的历史

我国工科高校进行文科专业办学经历过几个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高校办学方针徘徊在文科专业的存废之间,以至于出现了“无文科可以办大学”“无文科办不成大学”等几种教育观。自改革开放以后,工科高校文科专业教学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78 年至1992 年的恢复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国内院校逐渐意识到办学理念与国际名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文科专业在国外高等工科院校如麻省理工大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此,国内工科院校开始恢复和新建文科专业,“没有文科办不成大学”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在这个阶段,虽然学科结构越来越综合化,但文科专业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生搬硬套现象,办学目标并不明确,因此复合型人才教育处于初级阶段。二是1993 年至1999年的调整阶段。经过近13 年的恢复与探索,我国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初具规模,进入到提升学科水平阶段。例如许多工科院校加强了基础文科专业课程,同时利用自身的理工科背景进行文工科交叉办学,培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型文科人才,促进了全面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三是2000 年至今的提升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工科院校意识到文科教育在学校发展、人才培养和国家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各高校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各种措施提升文科专业的办学水平,推动文科教育向更加综合、全面的方向发展。同时2000 年后,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复合型人才培育“茁壮成长”,培育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以复合型育人为目标的工科高校文科教育现状

我国工科高校在文科专业教育方面具有下述特征:一是受历史因素影响,工科高校开展文科专业教育时间相对较短,但积累了办学经验,保障了工科高校在文科专业设置方面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建设,使得教育定位更加明晰。二是工科高校本身所具有的工科背景,使得不同学科范畴彼此之间具有更深的交叉能力,教育倾向更加贴合应用型、复合型的发展要求。其中信息技术与新闻学、海洋勘探与国际贸易等,能够更加紧密贴合,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教育条件。工科高校虽然是我国综合性高校的组成部分,承担着部分文科专业教学的任务,但在文科专业内容设置方面并不等同于文科类院校,大量的专业方向集中在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笔者在对国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科高校进行统计后发现,常见的文科专业包括国际经济贸易、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仅有不足20%的高校在以上专业之外,设置了广播电视、广告、播音主持、新闻出版、对外汉语等文科内容[4]。结合办学方针和教育方向可以发现,经管、法学等文科类专业是目前绝大多数工科高校所选择的文科教育内容,其中大量的文科类知识与高校自身的办学方向相适应,能够为学生提供基于本校工科背景基础之上的人文社会学层面的知识延伸,是现代以应用为基本导向的高校教育的基本范式。因此,在愈发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文科专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

三、我国工科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误区

(一)文科办学理念和定位不足

一方面,当前工科高校在设置文科专业、开展文科教育方面存在理念认知的缺失。工科高校自身的工科背景使得其在办学过程中倾向于对理工学科进行资源倾斜,一些工科高校开设的文科教育仅是为了满足其“综合类高校”的形式要件,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与院系发展中,文科院系所获得的各种教育资源与学校政策支持与理工科类专业同比差距较大,这导致文科教育无论是资源力量还是后续发展,都相对乏力。另一方面,应用导向的高校教育对于学生培养的目标应当立足于实际的社会需求,这也是素质教育以及复合型教育的本质要求。工科高校的教育体系更应当重视社会实践对于教育的影响,并从社会需求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专业设置。但就目前国内工科高校教育大环境来看,大部分高校所设置的文科专业缺少社会纵深,与工科专业、社会需求之间的适配能力都不足[5]。文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社会招聘过程中普遍遇冷,整体就业率不乐观。据前所述,国内多数工科高校开设的大多为法学、管理等文科专业。诚然,工科高校开设此类专业的初衷应当在于为社会输送结合双专业知识的人才,如结合自身的理工科优势,培养出精通理工科知识和法律专业知识的知识产权人才,但因存在着前述片面追求“综合类高校”定位的认知缺陷,导致多数工科高校开设文科院系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学、管理学类的通识课程开设简单,能够满足学校追求“综合类高校”的定位。如此,便完全与本来应有的文科专业设置目的相悖。

(二)缺乏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

在教育资源存在明显倾斜的客观环境下,工科高校能够为文科专业提供的建设资源较为有限。部分教师认为文科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不必进行较高的投入,文科专业相比于理工科专业更加好办好学,这最终导致大部分工科高校在文科专业方面存在基础建设投入不足问题。例如大部分设置文科专业的工科高校在师资力量、培训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缺失。此外,部分工科高校文科教育的开展往往仰赖于学科带头人,但他们数量稀少,无法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纵观目前国内工科高校的环境可知,工科高校中文科专业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十分稀少,这部分工科高校还困扰于教学环境、图书馆、第二课堂等方面,学术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后续力量。工科高校本身在文科教育方面存在历史沉淀不足、自身定位模糊等现实问题,部分高校在招生数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扩张,并未真实做到学科交叉、能力综合,这也给复合型育人目标的实现增加了难度。

四、我国工科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一)精准定位:明确专业教育特征

1.确立工科高校开设文科专业的基本方向

基于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科高校办学中,无论是高校自身还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应当首先从认知环境方面进行改善。工科高校应当认识到开设文科教育不应当贪多求全进行“大杂烩”式办学。文科专业教育有着其自身的要求,亦有着鲜明的教育特征。其中教学资源的投入和教学社会化实践的支持,与工科专业并无差异。文科专业的建设也应当以专业性、小而精为主。对于工科高校学生来说,在教育引导中,也应当了解和重视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内容,并自发地参与到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深化中,对照社会需求,进行自我审视和规划。

2.坚持工科高校文科专业差异化发展策略

差异化文科专业建设和教育发展,是目前工科高校在教育高精度、专业化发展中遵循的思路。不同工科高校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导向,这种教育差异性原本已经根植在高校办学中,可成为文科教育内涵深化的方向。工科高校应当重新进行自我审视,开展关于教育方向的议题,有效进行专业调整,使文科专业教育内容能够与自身办学优势形成更为紧密的贴合。国际知名高校麻省理工大学在文科教育设置中,将自身优势和学生发展作为基本方向,在文科内容选择上,将经济学、文学等数个专业设为教育学科,这些学科与高校自身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与学生社会科学知识的认知和自身发展紧密结合。此外,麻省理工大学十分注重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设文化社会研究、艺术、历史等专业,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培养。麻省理工大学在文科专业方面的建设经验,值得被借鉴和学习。

3.满足复合型人才需求下的教育思维

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是对高校文科教学改革的“倒逼”,工科高校所开展的文科教育,应当从教育一线人员开始认识到本校文科专业的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以及最终教学方法的实践和理念的落实[6]。一是在专业教学方法方面,重视师生间的联动,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发展规划,清楚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一般需求,进而制定教学思路和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所在学科的特色,使文科专业的教育内容能够真正为学生提供复合型知识和能力储备。二是应当进行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工科高校的文科专业教育需要体现出文科知识的应用性特点,使应用能力能够深入到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能够进一步地与社会需求、学科交叉相适配。例如西安工程大学作为典型的工科高校,在文科专业设置和教学方面,将与自身工科背景相关的法学专业作为重点专业之一,进行文科教学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法学专业的学习不仅是理论层面的法律知识,还应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司法文书写作、法律调解等均作为学科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法学应用水平。

(二)改变思路:融合优质教育资源

1.开展产学研基地建设

优质的文科教育在学生的发展和核心能力培养提升中作用显著,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的普遍需求。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应当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实践,文科专业的教学资源投入也应当以社会实践、可持续发展为依托。

现阶段工科高校在教学资源投入方面,可以尝试以社会导向为前提开展产学研基地建设,借助基地培养模式,使文科学生在社会认知、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产学研基地建设需要充分认识当前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同时了解目前所在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关信息,从而使就业环境、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能够为后续专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助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开展交叉学科建设

工科高校教育的发展应当立足于社会环境和未来走向,通过对社会生产和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精准把脉,来最终确定学科交叉的落脚点。近年来,伴随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行业快速升级,新兴行业大规模崛起,大部分行业都需要多学科综合能力来支持,工科和文科彼此交叉在教育层面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将现代电信技术与新闻传播专业进行交叉学科建设,借助丰富的工科和文科课程设置,开辟了全新的教育方向,为学生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而从社会层面来看,新闻传播领域正缺乏同时具备新闻专业素养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华南理工大学的文科教育设置,已然走在了其他工科高校的前列。

(三)深耕教育:打造专业品牌形象

品牌、优势专业是综合性高校获得社会认可的关键。由于工科高校自身在文科教育方面不及传统的综合性高校,因此在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获取社会认可和关注时,应当做到扬长避短,以自身专业建设的长处来弥补文科办学经验的不足。其中品牌化的专业建设应结合本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和现有的教学能力,打造与之相适应、针对性强的文科专业。这样的文科专业能够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并弥补本校工科专业在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盲点,彼此互补、共同发展。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在进行文科专业建设时,就充分考虑了自身在海洋勘探领域等的工科教育优势,其文科教育就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通过创设海洋法等相关法学专业,将文科教育作为一种补充和延伸,投入到了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当中,该专业学生也逐渐成为国内海洋行业中的中流砥柱,受到社会的关注。相比于大部分缺乏文科办学经验,却效仿其他高校设置多种文科专业的工科高校而言,中国海洋大学精准完成了自我审度,认识到了自身办学优势和不足,打造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品牌专业。

猜你喜欢

文科工科办学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