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会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2021-01-06楼凌君

客联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楼凌君

摘 要:当前,各大高校有关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今天的思政育人不再局限于思政课,而是要将专业课和思政育人结合起来。《经济法》课程作为财会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在当中加入思政元素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何能够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合到专业课的教学当中,是本文接下来要思考的。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引言

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开始,各大高校开始全方位地推行课程思政,力图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与以往常见的思政课程不同,课程思政旨在把思政和专业课结合起来,全面地在专业教学当中引入思政元素。通过专业知识和思政育人元素的有机结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经济法》课程作为财会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授课对象包括多个专业的学生,其拥有覆盖专业面广、授课人数较多的特点。《经济法》课程作为一门财会专业学生的法律课程,当中存在着多个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在民法和商法中到处可见。因此对于《经济法》的授课,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进行融合,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如何更好地进行《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本文接下来要思考的。

二、《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典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民法典》中所涉及的民法篇、合同篇在《经济法》属于重要章节,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民事法律行为之课程思政

在学习民事法律行为时,主要是通过介绍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特征和分类,从意思表示构成到效力瑕疵状态下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认定。使同学们掌握各种民事法律行为之规定,准确判断法律效力问题。

在民事法律行为知识的教授中加入思政元素,可以从生活中的事情出发。我国网络直播产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由于未成年人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较差,未成年人高额打赏主播事件频发,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从而引发了未成年人直播冲动打赏与高额打赏等法律问题。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不同,对金钱尚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当未成年人花费巨资打赏给主播时,这个行为和他的年龄以及智力精神状况都是不匹配的,因此这样巨额的打赏行为在成立时是效力待定的。若事后未能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则该行为将会变为无效。通过学习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对此类法律案件的解读,我们会发现《民法典》依法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的心智不成熟,而未成年人又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障他们的权利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通过用课堂知识解决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主播的法律问题,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专业知识,也让学生意识到对未成年人加強法治宣传以及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民事诉讼时效之课程思政

在学习诉讼时效时,主要是学习诉讼时效期间,以及诉讼时效发生中止或者中断的法律效力。

对于马上走进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马上会面临买房买车等人生重要事情,如果家里不能给予很大的助力,借钱是难以避免的。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借给朋友钱,只要拿到借条,就万事大吉。但事实上有了借条也不能忽视诉讼时效的问题,可以说借条是有“保质期“的。如果债务人以诉讼时效已过主张抗辩,法院将不会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并非为了鼓励债务人拖延义务履行,也并非鼓励债务人不劳而获、不履行债务,而在于:(1)稳定财产关系,避免财产关系长久处于不确定状态。(2)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行使权利,说明权利人已不关心自己权利的实现。(3)有利于法院更好地收集证据,解决纠纷。如果没有时效限制,年代久远的案件可能因取证困难等原因难以解决。通过民事诉讼时效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时效的重要性,未来如果碰到借钱的事情,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合同篇之课程思政

新编合同篇的起草者孟强教授指出合同篇的其中一个亮点是弘扬社会主义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契约自由;二是契约正义;三是契约严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句古语大家耳熟能详,就算是没有学习过法律相关知识的人,也知道借的钱是需要归还的。但实际上并非所有欠债都是需要还的,比如超出高利贷的利息,《民法典》对其做出明确规定不需要归还。

近些年,互联网在飞速发展,几乎人人都有手机,都可以上网,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通过网络购物、学习,可以说网络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目前网络支付是非常普遍的,然而大学生频繁地使用网络不代表他们有一定网络素养和金融知识。有的不法分子抓住了当代大学生较差的社会认知能力和较弱的防范心理,给学生发放了短期、小额的贷款。从以往的“校园贷”到现在的“培训贷”、“创业贷”,骗子们利用大学生的高消费心理,给学生放贷。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正规的,各取所需,可实际上这些贷款的利率非常之高,可以达到银行贷款利率的20-30倍,而这么高的贷款利率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学生在借了钱以后不能够按时还款,非法放贷平台就会使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他们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这些作法危害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打断了高校的校园秩序。甚至更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因为不堪忍受高额的贷款和暴力催收,选择了轻生。作为一个大学老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其次告诉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三、总结

当下,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已经是大趋势。在《经济法》的教学中,要做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要实现教学内容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韶君.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2] 王冰玉.《经济法》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的思考 [J]. 山西青年,2019(24).

[3] 栾淞婷,郭弘,张琪.《经济法》课程思政吸引力提升路径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2020(6).

猜你喜欢

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