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邳州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1-01-06邵海燕
邵海燕 王 茜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邳州 221300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1-2]。药物副作用是常见的ADR,这些作用本身也是药理作用的一部分,副作用一般轻微,多为一过性可逆的机能变化。毒副作用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其他还有后遗症效应、首剂效应、药物依赖性、特异质效应等。安全用药是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为此国家卫生部出台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监测ADR 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3]。本研究对邳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2018年1~12月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本院ADR报告单进行分析。纳入标准:本院报告的不良反应报告单,并且经上级机构判断不良反应与所用药物可能、很可能以及肯定有关者;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经上级机构判断为无关的不良反应报告单。共纳入318份报告单,均为首次报告单。
1.2 分析方法
统计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一般、严重),患者原发疾病,既往药物不良史,家族药物不良史,不良反应药物种类、剂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不良反应结果等。
2 结果
2.1 ADR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分布
2018年1~12月本院发生ADR患者中,男188例,占59.12%;女130例,占40.88%。1~14岁54例,占16.98%;>14~18岁1例,占0.31%;>18~40岁38例,占11.95%;>40~60岁114例,占35.85%,>60~80岁103例,占32.39%,>80岁8例,占2.52%。汉族305例,占95.91%,其他民族13例,占4.09%。
2.2 ADR患者原发疾病、既往ADR史、家族ADR史
2018年1~12月本院发生ADR患者中,原发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最高,占25.79%,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别为16.35%、13.52%、11.01%;对大多数患者既往无ADR史、无家族ADR史(表1)。
表1 ADR患者原发疾病、既往ADR史、家族ADR史
2.3 ADR报告药物种类、剂型、给药途径
药物种类中,中成药和抗菌药物的比例均较高,分别占30.19%、15.72%。剂型中主要以口服剂型以及注射剂/粉针剂为主,分别占55.66%与42.14%;给药途径中以口服与静脉给药比例较高,分别为55.35%与41.82%(表2)。
2.4 ADR报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及结果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过敏性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分别占39.62%、36.16%、14.15%,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休克。患者结局306例好转,占96.23%,10例痊愈,占3.14%(表3)。
表3 ADR报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及结果
3 讨论
ADR是质量合格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4-5]。ADR 包括副作用,大多症状轻微,多为一过性可逆的机能变化[6]。药物毒性作用也属于ADR,毒性作用是药物引起机体发生较严重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结构的病理变化的反应[7]。毒性反应可发生在人体各组织、器官。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剂量越大,毒性反应越强[8]。药品反应造成的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在停药后恢复较慢,有的终身不愈。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经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仍然遗留有生物学效应,后遗效应可能比较短暂,也可能比较持久[9]。继发反应不是药品本身的效应而是间接效应,例如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正常菌群失调而发生二重感染,利尿药噻嗪类可引起低血钾而导致患者对强心药地高辛不耐受,青霉素类引发赫氏反应等。首剂效应是指患者在初服用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没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10]。药物依赖性也属于ADR,是因反复用一种药物引起的人体生理或心理对药品的依赖状态,表现为强迫性需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反应或行为[11]。因反复用药后机体达到了一种适应状态,停药后原有的症状出现并出现戒断症状[12]。特异质反应是指个体对某些药物特有的异常敏感性,用药后出现一些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也和一般人群不同的反应,这些反应的出现与遗传因素有关[13-14]。变态反应又称为过敏反应、超敏反应,是药物作为半抗原或全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非正常的免疫反应[15-16]。本质上是一类病理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很少,治疗量甚至极少量均可发生[17-18]。其他ADR 还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本研究中,不良反应主要为副作用、毒性反应以及过敏反应。消化道症状、过敏性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病情危重。
本研究中,ADR种类显示,中成药、抗菌药物比例最高。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定成一定剂量型的药品。是中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但是,中成药并非没有不良反应,王春晓等[19]对某三甲医院159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50岁的中老年人构成比例较高,159例ADR 中涉及49个品种,重要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引发ADR的主要药物品种是心脑血管疾病。在本次研究中,在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中成药的占比仅次于抗菌药物,这也提示,在临床工作中,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抗菌药物也是临床上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局部刺激性反应等。胡骅等[20]对某市抗生素类ADR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1~10岁和>40~70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占比最高;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发生ADR 最多,有3.04%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全身损害,有0.36%的患者出现后遗症。本研究中,抗菌药物的构成比仅次于中成药,年龄>40~60岁、>60~80岁、1~14岁构成比分别占前三,剂型上主要是针剂和口服剂,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用药与口服用药。本次纳入的ADR报告中严重程度以一般为主,有4例患者发生休克,总体预后较好,有1例患者报告时未好转。
综上所述,2018年1~12月本院ADR患者以中老年为主,药物以中成药、抗菌药比例较高,口服、注射剂/粉针剂比例较高,绝大多数为一般不良反应,但也有个别患者发生严重休克,绝大多数患者好转或痊愈。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用药安全,注意用药剂量准确,注意配伍禁忌,掌握患者过敏史,采取多种措施减少ADR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