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妇产科见习中的应用

2021-01-05婷,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妇产科研讨教学效果

甘 婷, 贺 芳△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 2.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广州 510150)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内科学、外科学和儿科学并列的四大临床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妇产科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广泛、知识点结构零散、临床操作复杂,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学习主动性及临床诊疗的参与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便捷平台,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新的教学工具,特别是微课的应用,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强化学习成效[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Seminar教学法,即研讨会、讲习会,是学生为研究某个问题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其核心为充分挖掘学生和教师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互动,深化对课程主题的认知,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应用Seminar教学法可进一步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发创新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本研究将微课联合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见习教学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47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名学生因故未参加妇产科学期末考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73名)和对照组(74名),2组学生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学生基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课堂授课,以小讲课为主,再由教师将学生带入病房或门诊诊室,查看病历、问诊患者,参观临床操作,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教师答疑,课后测验。观察组采用微课联合Seminar教学法模式,具体如下。

1.2.1.1 微课教学 教师在见习前将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视频,每个视频5~10 min,在见习前1周将微课视频、见习研讨主题及见习临床病例依托微信群发布。视频重点讲解一个知识点,包括基础理论、重难点知识、典型病例、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等。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学习氛围,提高参与度,录制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视频时,部分角色由学生扮演。

1.2.1.2 Seminar教学 ①学生分组。将观察组学生分为13个小组,每组5~6人,每小组确定一个研讨主题,小组成员轮流做研讨会主讲人。②确定研讨主题。教师根据妇产科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选择临床常见病作为Seminar教学的研讨主题,例如:妊娠高血压、前置胎盘、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用穿刺检查、剖宫产、妇产科内镜等。教师提供具体病例,学生分小组进行相关主题的资料收集,可在小组内自行讨论,内容包括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预后评估等,也可事先熟悉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目前诊疗情况、下一步治疗方案、患者心理需求等。小组汇总研讨内容,制作成PPT,由主讲人汇报。③研讨会的实施。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每次见习课时分为2~3个小组,每组由主讲人进行研讨会主题汇报,结合具体病例和收集、查阅的资料讲述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诊疗计划、业内最新知识点等,或者结合具体手术或操作讲述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步骤、并发症处理、相关的最新进展等。本组学生可以对内容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学生可提出疑问,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充分讨论,教师可适当引导、补充观点,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做到教学相长,最后对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提出不足之处并督促改进。④课后补充及测验。课后教师可继续利用微信群与学生进一步沟通交流与讨论,针对课堂上留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查阅的文献等进行补充,定时在网络上安排课后测验。

1.2.2 评价指标 ①课后测验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汇总:每次见习结束后的课后测验成绩,学期结束后由学校统一命题的期末考试成绩。②调查问卷:学期结束后向观察组及对照组学生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效果满意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提升分析与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拓宽临床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

2 结果

2.1 2组学生课后测验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课后测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学生课后测验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

2.2 2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n(%)]

3 讨论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其特点是以微视频为核心要素,形式是流媒体,内容短小精悍、灵活性强、应用面广[3]。

就妇产科教学而言,由于教学内容广泛、知识结构零散,相关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较多,疾病发生部位相对隐私,将基础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培养相对困难。在妇产科见习带教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作为听众或旁观者被动接受“填鸭式”教学,大部分靠记忆相关知识点来完成见习任务,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此外,由于妇产科疾病、手术操作等涉及患者隐私,且目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微课是目前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其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学生可灵活支配学习时间,实施时间管理[4],对重点、难点及疑点可反复观看、思考,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制作手术或操作的微课时有部分学生的加入,可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对于未参与微课制作的学生,可提前对手术或操作有直观的认识,降低陌生感,并可反复观看加深印象,巩固关键点[5]。因此结合微课的特点,将微课应用于妇产科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1,6]。但是仅应用微课教学存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的弊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无法直接掌握,对自律性差的学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微课教学的完成并非是一次教学过程的终结,将会继续联合Seminar教学法,要求学生进一步准备研讨主题的相关内容,深入收集和查阅资料,并在见习课堂上予以汇报、讨论和总结,以保证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学习的自主性,避免部分自律性差的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Seminar教学始于18世纪的德国大学,后逐步发展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式教学法。其特点是:①互动性。Seminar教学法能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氛围,使教与学双向、平等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发表看法,教师以引导、非权威的方式发表建议,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单向、垂直的教授[2,7-8]。②激励性。Seminar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参与性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知识领域,形成强大的头脑风暴,激发创新性思维和意识[2,7-8]。同时,Seminar教学法要求教师掌握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能充分挖掘教师的学习潜能,使“教”和“研”并进,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9]。③协作性。在整合素材资料过程以及研讨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融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0-14]。为了提高研讨时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在Seminar教学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研讨主题清晰明确,前期准备不宜花费大量时间,避免学生产生懈怠心理。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过程掌控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监督和鼓励。③教师需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知识面广,能把握研究前沿。

本研究将微课与Seminar教学法相结合,将传授和自主学习知识点的时间前移,在课前将教学内容以微课形式予以教授,将Seminar教学主题予以清晰发布,学生可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反复巩固知识点,有充分的时间自主扩展知识面,团队成员间互相协作和沟通;在课堂上继续利用Seminar教学法学生可阐述观点,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课前充分准备,适当引导,尊重学生,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课后并非课堂终结,可继续利用互联网快捷平台互动与延伸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微课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客观成绩及主观教学效果上均有明显优势。

猜你喜欢

妇产科研讨教学效果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