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2021-01-05肖俊锋
肖俊锋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症病变基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西医疗法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或介入性疗法、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虽可及时改善临床症状,但患者需长时间服药,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2-3]。近年来,中医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中医学将其归结为“中风”范畴,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证,与气虚、血瘀间存在联系,在临床治疗中基于中风之内伤积损、元气损耗、脑脉瘀滞不同的病因及病机,在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中不仅可标本兼顾、双向调节,还可补中益气,推动气血运行[4-5]。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探究对神经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1月本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1)诊断标准:西医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6];经头颅MRI及CT检查明确存在梗死病灶;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明确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中医参考《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气虚血瘀证辨证标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气短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涩[7]。(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发病时间≤72 h。(3)排除标准:存在脑外伤病史;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对本研药物敏感;适合急救溶栓或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家属及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1片/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生产厂家: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63270,规格:20 mg(按C33H35FN2O5计)],1片/次,1次/d;另将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56,规格:20 mL︰30 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治疗,2次/d。连续治疗14 d。(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组方如下:石菖蒲、白术、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桑枝各10 g,当归12 g,怀牛膝、地龙、豨莶草各15 g,山楂、黄芪、丹参各20 g,鸡血藤30 g。将药物用水煎煮取汁150 mL服用,1剂/d,2次/d。连续服用3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1)临床疗效。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效果展开评估,基本痊愈:NIHSS评分下降幅度≥90%,无病残;显效:NIHSS评分下降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18%~45%;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8]。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2)神经功能评分。采用NIHS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对患者展开评估,满分42分(但对于最重的患者,如昏迷四肢瘫痪,因协调运动不配合,计0分,故最高分只有40分)总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另采用超声积分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进行计算,两侧颈动脉孤立的硬化斑块最大厚度相加,即斑块总积分,总积分值越大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女22例,男26例;年龄55~80岁,平均(68.93±3.87)岁;发病时间10~72 h,平均(40.86±3.79)h。对照组女21例,男27例;年龄55~79岁,平均(69.02±3.11)岁;发病时间10~71 h,平均(40.72±3.68)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2,P=0.004),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IMT、斑块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斑块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比较()
表3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69.44%、84.72%[9-11]。由于颈动脉常受到血流剪切力的作用,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致使该处血管腔内血流速度较为缓慢,产生湍流,造成脂质沉积而引发粥样硬化斑块[12]。由此可见,在临床治疗中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积极干预,通过稳定及消退斑块,以消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影响,达到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遇到劳倦、恼怒忧果、气候骤变等诱因时,因各脏腑阴阳失调引发的血气紊乱或上逆而造成的血溢脑络,其中气虚是导致该病的根源所在,核心在于血瘀。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受阻、脉络瘀阻;而长时间血瘀将消耗正气,加重气虚症状,在气血相互影响下而发病[13-14]。故在临床治疗中依据该病的致病病机给予益气活血法治疗。益气活血法理论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以益气为治本之法,活血为治标之法,益气活血相配合,化瘀而不伤正气,可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NIHSS评分、IMT及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西药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效果,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MT及面积,稳定斑块。他汀类药物、拜阿司匹林等具有抗血小板及调脂的作用,依达拉奉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联合使用在降低血脂及稳定斑块中作用明显,但易引发消化道等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临床应用[16-17]。而益气活血汤可气血兼顾,使得气机畅达,推动血行,消散脉络瘀血,濡养经脉。组方中石菖蒲清利开窍;白术及山楂健脾和中;赤芍、桃仁、红花、桑枝、怀牛膝、地龙、豨莶草、鸡血藤均可破血逐瘀、化瘀通络;黄芪补中益气、通调经脉;其中川芎及当归行气活血、辛散温通,同时配合丹参可活血补血、祛瘀通络[18-1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的丹参酮可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发挥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神经元凋亡,利于扩张脑部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地龙可改善脑部微循环,并抑制机体内血小板聚集,有效预防血栓;桃仁及红花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血小板黏附及释放,抑制血小板活化;鸡血藤可增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含量,并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20]。
综上所述,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利于延缓病情,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