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联合CT平扫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2021-01-05徐易江广斌胡必富
徐易 江广斌 胡必富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壁层的分离,形成主动脉真、假腔[1-3]。血液沿主动脉长轴顺行或逆行延伸,真、假腔间内膜片摆动改变着血流动力学状态[4],受累动脉可使相应供血脏器发生急性缺血性并发症[5],甚至导致患者迅速死亡。对AD的诊断主要还是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方法,目前作为诊断AD“金标准”的DSA血管造影有着高昂的价格且属于有创检查,因此临床常用的确诊方法主要是CTA检查,许多试验表明CTA与DSA对AD的诊断正确率几乎一致[6]。虽然CTA较DSA而言价格更容易让患者接受,但是其图像处理及报告结果耗时长,可能会延误患者最佳诊治时间。CT平扫相对而言更加便捷,可成为AD早期诊断手段,仅凭CT平扫又可能造成过多漏诊。因此希望结合CT平扫探寻出一个有效的诊断方法或模型来早期准确预测AD,让患者早期及时得到专业相关科室的临床诊治,提高该病早期诊出率的同时减低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诊治的疑似AD患者的资料,排除临床病史资料不全者,所有患者均通过GE 64CT Revolution HD行胸、腹主动脉CTA确诊,最后共收集61例符合要求者,其中男46例,占75.4%;女15例,占24.6%;年龄30~81岁,平均(57.26±12.13)岁。AD患者47例,非AD患者14例(正常9例,壁间血肿4例,动脉瘤1例)。
1.2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及分组 依照欧洲心脏协会(ESC)2014年发布的《主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7],将其中12项相关临床风险指标分为大类:(1)高风险诱因,主动脉疾病家族史、马凡综合征、已知瓣膜疾病、近期主动脉手术史、已知胸主动脉瘤;(2)高风险疼痛特征,胸腹部突发痛、剧烈痛、撕裂样痛;(3)高危体征,双上肢血压不对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主动脉瓣功能不全、休克/低血压。在每个分类中,0分为无临床相关风险指标出现;1分为在同一类别中出现一个或几个临床相关风险指标。将三大类得分相加,得到AD风险评分总分(0~3分)。根据所得总分,再将其分为低风险组(0分)共4例,男3例,女1例;中风险组(1分)共51例,男38例,女13例;高风险组(>1分,即2~3分)共6例,男5例,女1例。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用频数及()表示。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挑选与AD具有明显相关性的CT征象联合AD风险评分构建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模型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三大类别风险指标分布情况 在三大类临床风险指标中,具有高风险疼痛特征者人数最多;在高风险诱因中,近期主动脉手术病史患者人数最多;在高危体征中,休克/低血压出现的次数最多。见表1。
表1 61例患者临床风险指标分布
2.2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 按照AD风险评分结果,中风险组在临床怀疑AD或CT平扫检查怀疑夹层的患者中出现的人数频次最多,见表2。
表2 三组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
2.3 61例影像征象数据分布 归纳统计以下5个影像征象在疑似A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腔内内膜影,即主动脉腔内见线样稍高密度剥离的内膜影,在CT平扫检查怀疑夹层的患者中出现的次数最多,见表3。
表3 61例影像征象数据分布
2.4 CT征象与AD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研究AD与以下5个影像征象的相关性,得知内膜钙化斑内移及腔内内膜影这两个征象与AD存在明显相关性,见表4。
表4 CT征象与AD的相关性分析
2.5 ROC曲线分析模型诊断价值 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选择与AD有明显相关性的CT征象与AD风险评分构建了诊断思路模型并做ROC曲线分析;规定在主动脉夹层评分(>0分)、内膜钙化斑内移及腔内内膜影三者中出现2个或2个以上征象即可诊断为AD。见图1和表5、6。
图1 各诊断指标的ROC曲线
表5 ROC曲线下面积
表6 ROC曲线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
3 讨论
AD起病迅速,病情凶险[8-10],是心胸血管外科的急危重症,也是急诊科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11]。如不及时积极干预治疗,其死亡率每小时可增加1%~2%[12],约50%的患者在48 h内死亡,7 d内死亡率达60%~70%[13],14 d内死亡率高达74%,如不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治疗,其3个月内死亡率高达90%[14-16],而及时合理干预的AD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17-18]。
AD无典型的首发症状,大多因胸腹部疼痛就诊,但也有部分患者就诊时,因夹层分离进展过程迟缓,慢性牵张刺激导致痛阈提高而不易产生痛感,而无明显的疼痛病史[19],仅因身体不适前来就诊,由于症状隐匿[20],多被急诊分流至非心胸血管外科,而忽视了AD的可能。部分患者虽因疼痛就诊,但就诊时伴其他常见急性病的典型症状,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时,由于部分急诊科医师缺乏对AD的警惕性及临床诊断经验欠缺,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21]。还有部分患者仅因胸腹部疼痛就诊,其他临床症状或体征无任何异常且能自主就医,急诊科医师通过询问病史无法诊断而怀疑AD。CT平扫是此类患者早期诊断或排除诊断的重要手段。文献[22]报道,CT平扫各征象的组合可提高其诊断AD的准确率,因此CT平扫作为此类患者的诊断或排除诊断依据,不仅快速且费用较低。由于CT平扫的这些特性,让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能达到AD早期筛查目的;对于高度疑似AD患者可先迅速做出临床干预,再通过CTA确诊[22-23],这样可以缩短患者处于危险中的时间。
本研究对AD的临床相关风险指标及其CT平扫影像征象进行分析,发现当以AD评分>0分作为及时诊断AD标准时,其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0。当以内膜钙化斑内移作为诊断AD的指标时,其敏感度为46.8%,特异度为85.7%,以腔内内膜影作为诊断AD指标时,其敏感度为53.2%,特异度为92.9%。CT影像征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低,无法仅凭单一征象作为诊断AD的标准,与文献[24-26]一致。以本研究构建的模型作为诊断AD的指标时,其敏感度为80.9%,特异度为85.7%,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较高,但与文献[27]报道的CTA诊断A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存在一定差距,需后期进一步研究。目前笔者构建的诊断模型已达到诊断要求。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主动脉夹层诊断模型,即使是非心胸血管外科专业的急诊医生,也可以根据主动脉夹层诊断模型做出快速反应并做出初步诊断,使得患者能够得到相关科室临床医师的专业针对性干预,这样可以缩短患者处于危险中的时间,迅速分流患者。但仅通过CT平扫不能全面评价主动脉夹层分型、累及范围、破口位置、有无血栓等情况,还需在及时、必要的处理后,完善CTA检查。
综上所述,AD风险评分(>0分)联合CT平扫在AD及时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以此作为AD的诊断工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