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醒脑,补脾养心”法论治眼肌痉挛初探
2021-01-05吕致君肖康平许军峰
吕致君 肖康平 许军峰
眼肌痉挛系指眼轮匝肌不自主兴奋收缩,轻者表现为眼周肌肉牵拽跳动,严重痉挛者眼睑紧闭,睁而不开,甚至引起整个面部肌肉的抽动痉挛,精神紧张、劳累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现代临床表明[1],系与大脑基底神经节异常代谢有关,代谢失常导致面神经过度放电,眼轮匝肌受面神经的支配,面神经过度兴奋造成眼肌局限性张力障碍最终导致痉挛的发生。在治疗方面,西医无特效药,多以长期口服卡马西平或眼周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2]为主,不良反应及局限性较大。中医针刺治疗本病效果较佳,目前报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体针加耳针[3]、电针[4]、梅花针[5]、巨刺法[6]等,但大多选取眼周局部的腧穴进行操作施术,眼周神经血管分布密集,痛觉较敏锐。
从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受到启发,并基于眼肌痉挛与脑心脾密切关系,探讨“调神醒脑,补脾养心”法论治眼肌痉挛的可行性,本法选取任督二脉、心脾两经上的穴位,以远端取穴为主,一方面尽量避开眼周局部的腧穴,减轻患者针刺过程中的疼痛感和紧张感,减少痉挛的发生。另一方面本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从脑神角度出发调理神志,强调“治病必求于本”,从根本上调脑神醒神志以复眼肌之职,健脾胃化气血使眼肌开合有度。本法临床实践行之有效,现对其理论依据进行归纳总结,并附临床医案以例证。
1 从脏腑角度探析眼肌痉挛与脑心脾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筋急、筋惕肉瞤、胞轮振跳”范畴,正如《审视瑶函》所录:“此症谓目睥不待人开合,而自牵振跳出”,情志内伤、过劳、久视、睡眠不足为重要诱因。在脏腑方面本病与脑心脾三脏紧切相应,关于本病病机,《目经大成》目篇云“盖足太阴厥阴营卫不调……久郁生风”,而《证治准绳》七窍门篇则指出除风邪为患外,尚与气血失调有关,“盖血虚而气不顺,非纯风也”[7]。简而言之,本病或因肝血不足,虚风内动而致;或因元神失控,肌肉兴奋痉挛而起;或因心脾两虚,气弱血少,筋肉失于濡养而拘急。
1.1 与脑相连
“脑为元神之府”[8],元神由先天精气化生,先天元气充养,脏腑精气皆输注于脑以供养元神。“脑为髓海,目系上属于脑”,眼睑开合有度需元神之府调控,神机失用则眼睑开合失司。现代研究表明[9],眼肌痉挛与脑部多个功能区改变相关,通过静息态功能核磁发现痉挛患者大脑皮层(初级感觉皮层、扣带皮层)、基底节区、纹状体、壳核、丘脑、小脑等部位存在异常,感觉运动整合障碍及皮层-丘脑回路失调为发病机制的关键。
1.2 与心相系
心藏神为神之舍,心与脑共同主宰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精神之所舍也”[10-11]。神明在内由心所统摄,在外通过目系表现出来。倘若心神不明,则可出现眼肌兴奋痉挛或麻痹失用。“诸脉者,皆属于目……诸血者,皆属于心”[12]。心主血脉,心气推动心血上达于目,使胞睑开合有度,双目视物清晰。若心气不足,血液运行失常不能正常疏布于目,可致眼部筋肉失于荣养,开合失常。现代科学研究证实[13],心脏作为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器官,其分泌的B型钠尿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通过神经反馈作用于脑,以协调脑部的神经功能活动。
1.3 与脾相关
“脾主肌肉”,眼睑为肉轮属脾所主。脾为化生气血的源泉之所,运化水谷、精微,疏布全身以濡养肌肉,《素问·经脉别论篇》详细记载水谷精微的疏布过程,“饮入于胃,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14];脾主升清,并将运化的精微物质上输于目,《张氏医通》目疾统论篇载“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15],目得水谷滋养则视物清,若脾气、脾阳不足,气血难以生化,精微难以上承,眼周肌肉失养则会出现眼肌抽搐跳动或眼肌无力。
2 从经络角度刍议任督二脉、心脾两经与眼肌痉挛的关系
经络具有行气血、调阴阳、联脏腑的作用,经气调则气顺血行,阴阳平则百病不生。任督二脉、心脾两经的经络或经别与目系相联,眼部肌肉的痉挛与所系经脉密切相关。
疾病总因阴阳失调所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16],机体阴阳平衡,阴养精,阳养神,精神活动方能如常。眼肌痉挛与阴阳出入失调有关,卫气出于阳则张目,入于阴则闭目,任督二脉主乎阴阳,作为“阳脉之海”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推动气血的运行,且督脉入络脑,主神志疾患,另督脉的分支从小腹向上循腹贯心,最终循行至两目下中央;“阴脉之海”的任脉,总督一身之阴经,阴气可化为阴精,对机体具有滋润濡养作用,另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上行至两目下承泣穴。任督二脉脉气调和,全身阴阳之气得以畅达,且两者的循行线皆与目相连,亦为其治疗眼疾提供了可靠的经络学依据。现代实验研究表明[17-18],针刺任督二脉可提高神经丝蛋白-L、微管相关蛋白-2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促进脑部神经元的再生,电针督脉还可下调脊髓中P75神经营养素受体的表达,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脑血管病及神志病。
心经的经脉、络脉、经别皆与目系相关联,《灵枢》经脉篇云:心经挟咽,系目系,其络穴通里与目系相连,经别合于目内眦。心为君主之官,心包代君行令受邪,临床中常选取心包经上的穴位治疗心经所系病症;脾主肌肉,眼睑为肉轮属脾所主,另脾胃之经互为表里,足阳明经脉过目内眦,经别上循咽还系目系,脾经通过胃经络穴丰隆间接联络目系。
3 “调神醒脑,补脾养心”立论依据
石学敏院士在醒脑开窍理论中提出“调神醒脑,补脾养心”的治疗原则,从调神志、醒脑窍的角度出发,抓住发病本源,调治脑神,疗效满意。醒脑开窍针法是由石学敏石院士创立的治疗中风的独特疗法,此法以改善元神之府、开窍启闭为基础,现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与“神”相关的疾病,如各类脑血管病、癔病、顽固性呃逆、耳聋等,效如桴鼓[19]。本病治法立足于脑神,选取大小醒脑中的穴位配伍应用,即选取大醒脑中的人中、内关、三阴交,配合小醒脑中的上星透百会、印堂穴,增强醒脑调神之功,使神机之职复常。人中穴为醒脑调神的主穴,人中为任督二脉的交会穴,“督脉起于肾下胞中,经水沟穴……与任脉……交会而终[20]”,督脉络脑,脑为元神之府,调节神志;调节阴阳为治疗疾病的总纲,任督二脉为“阴阳脉之海”,刺之交通机体阴阳。武连仲认为人中穴除为阴阳之交,还为水火之济、气血之交、清浊之分,针刺此穴使阴阳得和、水火得济、气血得畅、清浊得分,机体功能恢复如常[21]。本穴为治疗眼肌痉挛的主穴,针尖朝向鼻中膈方向进针,施以小幅度雀啄法使患者眼球湿润,施术后痉挛可即刻得到改善,分析可能与针刺本穴迅速改善脑部供血、增加脑灌注量有关;内关穴是心包经络的络穴,心包代君受邪行令,心藏神主神明,刺之有助于神明恢复,主明则十二官正;心主血脉,为大脑输送营养物质,石学敏院士指出,心神功能隶属于脑神功能,血脉得通,脑神得养[22]。此穴亦为调神的主穴,在操作时先针刺本穴并施以捻转泻法,可在短时间内增强心肌的收缩,扩张脑部血管,增加脑血流灌注达到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三阴交汇聚足三阴经气血,脾化生气血,肾藏精生髓充脑,肝藏血,刺之健脾疏肝益肾,以奏调节气血、益脑填髓之功,气血和,脑髓充,神志活动才能正常运行;上星、百会、印堂统属于督脉,皆可调节神志。研究表明,印堂穴具有醒脑通窍、安神定惊之功[23];百会居于头部最高位,“犹天之极星居北”,此为清窍所在之处,督脉从此处入脑;头为身之高巅,神之所居,经络气血汇集于此,刺之调诸经通脑神;上星为十三鬼穴之一,为调神要穴,诸阳所聚,上星透百会,一针透达两穴,增强穴位间的联动效应,此三穴相配共奏疏调督脉、醒脑调神之功。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充养脑神的水谷精微由脾化生,《素问·六节脏象论篇》载:“五味入口,藏于肠胃……津液相成,神乃自生”[24]。补脾养心法以补益气血、充养脑髓、安神定志为目的,选取脾经上的阴陵泉、公孙、太白三穴,脾经合穴阴陵泉,为经络气血深聚汇合于脏腑之处;络穴公孙,联络脾胃二经,且公孙通冲脉,“冲为血海”对调节气血的生化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脾经原穴太白,为脾脏原气经过留止的部位,且太白穴五行属土,与脾脏五行一致,同气相求,补脾益气效专力宏;三穴合用使脾气旺、气血充、精微足、脑神充。同时配伍心经上的原穴神门、络穴通里,原络相配养心安神定志,心包经上的原穴大陵、荥穴劳宫,清心宁神除烦,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开窍醒神、清热镇惊之功。
除选取督脉上的穴位醒脑调神,心脾两经上的穴位补益气血、安神定志以外,配合应用眼疾特效穴风池及任脉上的穴位调理中焦、建运中州以资气血生化。风池为胆经穴位,胆经支脉分布于眼周,针刺风池可疏通眼周经络气血,为治疗眼疾的效穴。另选取任脉上穴位建里及脾之募穴中脘,一则与督脉上的穴位相配,调理阴阳,一则此二穴位处中焦,与脾经上的穴位协同应用增强补脾之功,同时配伍任脉上气海穴培补先天元气以充养后天精气,先后天同补,充沛气血。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51岁,2019年9月8日就诊。主诉:双眼睑睁开费力3年余,加重半年。病史: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眼干、眨眼频繁,先后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宣武医院、沈阳四院,查肌电图(-),诊断为“干眼症”,眼轮匝肌痉挛”,予地西泮等药物及针灸理疗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现双眼睑睁开费力,有时睁眼需要双手的辅助才能完成,且越想睁开双眼痉挛越严重,伴有多泪羞明,时头晕,无头痛、视物模糊及重影,闭眼时偶有身体抖动,偶有心烦,纳可,夜寐欠安,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舌暗淡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筋惕肉瞤,心脾两虚证。西医诊断:眼肌痉挛。治则:调神醒脑、补脾养心。针灸取穴及操作:人中、内关、三阴交、印堂、上星透百会、公孙、太白、阴陵泉、神门、通里、大陵、劳宫、双侧风池、中脘、建里、气海。人中穴使用雀啄法,使眼球湿润为度;公孙、太白、神门穴进针后采用石学敏院士捻转手法第一定义中的补法[25],即向心为补;内关、大陵、劳宫采用捻转泻法,离心为泻;三阴交、中脘、建里、气海穴采用提插捻转补法;风池穴施行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至眼部为佳,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穴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患者首次针刺治疗即刻能顺利睁开双眼,但起针半小时后再次出现双眼睑痉挛症状;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诉白天眼肌痉挛时间明显缩短,睁眼所需时间也越来越短;如上法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自然睁开双眼几近正常,痉挛时间比入院时明显缩短,患者对治疗结果甚是满意,后离诊,嘱患者切勿过度劳累;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左侧眼睑功能正常,右侧眼睑偶有痉挛,但痉挛持续时间也较前大大缩短。
按 患者诊断为眼肌痉挛,自诉职业为会计,平时伏案工作看电脑时间较长,工作压力也较大,劳累后出现双眼睁开费力,由于患者病史较长,多处就诊未果,痉挛程度逐渐加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脑为元神之府,目系上属于脑,遵从“调神醒脑”的治则,调节元神之府选取督脉的穴位,采用大小醒脑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调节神志平衡阴阳,以恢复大脑正常调控机能。中医认为“久视耗血”,用眼过度消耗机体气血,气血虚无以濡养诸脏腑器官,眼肌失去气血濡养出现痉挛,通过调理脾胃建运中州以化生气血;同时由于平素患者工作环境较紧张,压力较大,患者出现心烦、寐欠安等症状,因此配合心经及心包经上的穴位调养心神,安神定志。诸穴配合应用,共奏“调神醒脑,补脾养心”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