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五大关键词
2019-01-03许良王会儒方泓陈德兴李其忠
许良 王会儒 方泓 陈德兴 李其忠
关键词一:调神
天人合一,如伏似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主任医师 许 良
许 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医学组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相关内科杂病,以及中医康复、养生、调理。
冬令,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我国历来有冬令进补的传统习俗。时值深秋初冬,许多人摩拳擦掌准备“大补一番”,给忙了一年的身体“充充电、加加油”。实际上,调身固然重要,调神也应在冬季养生保健中占有一席之地。
冬季调神主旨在于“藏”
四气调神指四季起居及情志的合理调适,而冬季调神的主旨在于一个“藏”字。
冬归大地,寒气催人,阳气潜伏而阴气渐盛至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许多小动物进入了冬眠状态,万物生机闭藏,以适应寒冷的袭击,养精蓄锐以待来年。冬季,天地进入“生数皆终”的极变状态,过后乃“万物复始”。中医主张天人相应,认为人体各脏腑也渐渐进入休整状态,为接下来春天的生发蓄积能量。寒冬时节最易伤阳气,人们应该适当减少活动,早卧晚起,不要扰动阳气,使精、气、神都深藏于内,养肾保精,养藏避寒,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正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指出的:“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起居: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万物收藏,昼短夜长,人的睡眠时间可相应增多,以利于身心情志的调养。不过,《内经》所说的“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并不是鼓励大家睡懒觉。事实上,冬季经常睡懒觉也是不可取的,不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
起床后宜安静自若,不宜做过多剧烈运动,以免汗出太多致阳气随汗而泄。若有闲暇,择和暖无风的天气、日照充足的地点(如家中朝南的阳台、公园的长椅等)晒晒太阳,可以充盈人体阳气。
情志:若伏若匿,若已有得
当代人往往用脑过度,精神损耗过多;同时,若受到某种外因的刺激或干扰,比如与家人、邻居、同事之间闹不愉快或发生争吵后,常多思多虑、担心、敏感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心神不调,不利于保持冬天情志的“伏匿”状态。《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形与神俱,精神乃治”,笔者从中得到启发,归纳出“尊重自然,合理作息,顺应四时,有益调神”的十六字口诀。
如果起居与情志异常,超出人体自我调节的范畴,则可以根据寒热虚实的偏异,辨证服用一些药物。肝木偏旺是当今失眠症及情志病的常见发病基础,临床用药常以平肝、疏肝、柔肝之法,并兼顾其他脏腑,调和气血。常用方有酸枣仁汤、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等。
关键词二:运动
动静结合,避寒就暖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教授 王会儒
王会儒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副主任、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委员,上海市精品课程“瑜伽”责任人。主要从事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
冬季是最重要的养生季节。冬季运动对提高人体耐寒能力、增强机体免疫与抗病功能、磨炼意志都有重要意义。“动以养阳,静以养阴”,对大众健身来说,冬天锻炼的原则有三:一是以动态练习为主,冬季天气寒冷,皮肤毛孔收紧,宜多做动态练习;二是适当增加心肺耐力和力量练习,做好体能储备;三是注意锻炼的时间和保暖,不宜太早和太晚。冬季锻炼“必待阳光,无泄皮肤”,是指要等阳光出来后再进行室外运动;同时要注意防寒、防风,不要让寒风直接吹到皮肤。
运动项目有讲究
东北地区环境独特,有条件的话,冬泳及冰雪项目正逢其时。其他地区人群,室外运动可选择长跑、球类项目、广场舞等,室内运动可选择力量练习、有氧操等。青少年宜多做跑、跳、投及球类运动,尤其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田径等,以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中年人宜多做心肺耐力及力量练习,可以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氧与无氧运动相结合;老年人以有氧运动为主,如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以及快走、慢跑等。
重视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训练
良好的心肺耐力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心肺耐力涉及心脏泵血功能、肺部摄氧及交换气体能力、血液循環系统携带氧气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 以及肌肉等组织利用氧气的能力。
肌肉力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快速下降,尤其是50岁以后。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进行增强肌肉力量的抗阻训练极其必要。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肌群、背部肌群等,都有专门的锻炼方法。俯卧撑、引体向上、平板支撑等居家锻炼,简单易行,也有一定效果。
注意事项要谨记
1.选择合适的锻炼场所 有条件者可以在室内运动场锻炼,尽量避免在室外及风口锻炼。在室外锻炼时,要注意路面是否平整、有无安全隐患,不要在凹凸不平的马路上跑步,更不能在结冰的地面锻炼。
2.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 最好在有太阳、风小的时候进行室外锻炼。风大、气温低、雾霾天时,可在室内进行站桩、健身气功等运动,以免受寒、跌倒等。
3.适当晒太阳 在阳光和温度适宜时进行室外活动,如放风筝、散步等。
4.穿合适的运动服装,做好热身活动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肌肉、关节比较僵硬,弹性和伸展性降低,身体不容易伸展,压腿、拉韧带会变得更加困难,中枢神经对运动器官的协调指挥能力也有所下降。所以,一定要做充分的热身运动,不可突然进行较剧烈的运动,以防引发肌肉、肌腱、韧带损伤。另外,锻炼后若全身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身体,并更换衣裤,切忌穿着湿衣在寒风中逗留。
5.做好防护工作 冬天气候寒冷,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容易加重,锻炼时可以戴上口罩,避免做激烈运动。膝关节炎患者可佩戴护膝,以保护膝关节。
关键词三:食养
温热松软,敛阴护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 方 泓(主任医师) 成颜琦
方 泓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理事兼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中医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亚健康的中医调理。
冬季养生的饮食原则为适量温阳进补,不忘养阴。冬季阳气潜藏,而阴气外张。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及“秋冬养阴”的原则,饮食上要注重敛阴护阳、养肾为先,可选择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补髓、温调内脏。饮食宜温热、松软。黏硬、生冷食物多属阴寒之性,易损伤脾胃,不可多食;燥热之物也不可过食。
借食物性味,调人体阴阳
食物的四性又称四气,指食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性质。食物的五味,指食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顺应五脏之气,有助充养脏腑之气,以保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维持整体的健康状态。
若不顾食物的四性五味,致饮食失宜,会破坏脏腑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可见不少例证,比如过食温热,内热乃生,热盛则肿,可见咽喉肿痛,出于上则牙龈出血,出于头面背部则痈疮发生,走于下则便秘、痔疮等。
中医饮食养生的原则是运用食物的性味来调整机体阴阳,使其恢复平衡。《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并据此提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一系列治则。比如:蔬菜、瓜果性质多寒,能清热解渴,根据“热者寒之”的治则,适用于热性体质,症见发热、咽喉红痛、大便燥结等。由于这些食物多属生冷、性寒,容易使胃肠功能受损,故虚寒之体及虚寒型肠胃病患者不可过食。生姜、辣椒、大蒜、酒等多属辛热,少食有通阳健胃作用,根据“寒者热之”的治则,适用于寒性疾病,如胃脘冷痛等。热性体质、目疾、热病者如若多食,易生痰动火,损害视力。
温养调摄,培元为先
元朝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提道:“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冬季阳虚阴盛,宜食温性食物,以食物热气治寒,以“和血行气,壮神御寒”。常见的温热食物有:牛肚、羊肉、公鸡、桂圆、枣、胡桃仁、糯米、高粱、韭菜、洋葱、生姜等。冬季食疗养生当以补肾温阳、培本固元、强身健体为首要原则,可以鹿肉、羊肾、韭菜、对虾、栗子、胡桃仁等温补肾阳,以海参、龟肉、芝麻、黑豆等填精补髓。
此外,还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以食物之性味,补机体之虚,纠阴阳之偏。比如:牛肉味甘,专补脾土;羊肉味甘性热,能益气補虚,温中暖下;鸡肉甘而微温,可温中、益气、补精、添髓,凡虚劳羸瘦者可用之;鸭肉味甘微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素体阴虚偏重者可食之;等等。
冬补食谱举例
┇良姜炖鸡块┇
【组成】公鸡1只(约800克),高良姜6克,草果6克,陈皮3克,胡椒3克,葱、食盐等调料适量。
【制法与吃法】诸药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公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剁去头、爪,与药袋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加入食盐、葱等调料,文火炖熟,装盆即成。每周食用2~3次。
【功效】温中散寒,益气补虚。
【适宜人群】阳虚质,特别是中焦虚寒者。
┇白胡椒炖猪肚┇
【组成】白胡椒粒10克,猪肚500克,食盐适量。
【制法与吃法】将白胡椒粒煸炒至香味出,加水适量;将猪肚切丝后放入砂锅内,文火炖,至猪肚软烂,加食盐调味即可。食肚喝汤,每周1次,连服4次。
【功效】温中暖胃,行气止痛。
【适宜人群】阳虚质、脾胃虚寒体质者。
┇羊肉山药粥┇
【组成】淮山药500克,羊肉500克,粳米250克。
【制法与吃法】羊肉去筋膜,洗净,切碎,加水煮至肉质软烂后,捣成泥;山药去皮、洗净、切块,加水煮熟捣成泥。取羊肉汤2勺,加入粳米、羊肉泥及山药泥一同煮粥,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养肾,温中补虚。
【适宜人群】阳虚质,特别是脾肾虚寒者。
食养小禁忌
冬季不宜过食生冷,海蜇、田螺、螺蛳、蛤蜊、蟹、蚌肉等寒凉性食物应少吃。孙思邈有“冬七十二日,宜省咸增苦,以养心气”之语。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肾主咸,心主苦,少食咸味食品、多吃苦味食物,可使心肾相交、阴阳平衡。冬季虽是进补时令,但依然要避免进食大辛大热之品,以温补为佳。进食补品宜安排在一天中较早的时候,以便消化吸收;肉食要尽量烹制至熟烂;尽量不食用生冷、干硬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熏、炸、煎、烤等方式烹饪的食物,燥热之性大增,应少食或不食。
关键词四:药补
虚则补之,纠偏却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陈德兴
陈德兴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药膳分会顾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膳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中医方剂学、中成药学、食疗药膳、养生保健等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
中医有“虚则补之”一说。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各有千秋。食补以强身、健体为主,药补以纠偏、治病为主。药补,即运用补益的中药来治疗人体的虚弱不足。当身体已明显出现气、血、阴、阳方面的不足,单纯依靠食补已不能纠正其亏损,对较重的虚损病证则应运用药物,遵照“虚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药物的偏性补偏纠弊,最终起到平衡阴阳、纠偏却病的作用。
虚则补之,补之有度
冬令药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所谓虚证,是以五脏六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中医将虚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类型,须结合不同脏腑进行辨证。药补必须掌握分寸,适可而止,切忌补之过偏,否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还要避免“无虚滥补”,体质健硕却投补药,不仅无益,還可能引起阴阳气血的偏盛,造成对身体有害的药源性疾病。比如,幼童长期滥用补品,有性早熟之虞。
六类主要虚损人群
凡属虚证者,冬令期间皆可服药调补。虚证的形成,可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也可因后天失调、疾病耗损和高龄老化等所致。例如:饮食失当,营血生化之源不足;思虑太过,悲哀惊恐,过度劳倦等耗伤气血营阴;房事过度,耗损肾精元气;久病不愈,若再失治、误治,易致正气阴血虚损;高龄老化,先天之精与脏腑功能衰减;等等。
适宜冬令药补的人群主要有以下六大类。
老年人 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的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都趋向衰退,冬令进补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慢性病患者 慢性肾病、哮喘、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冬季可以采用“边补边治”的方法,促进疾病的康复。
疾病康复期患者 病后、手术后、出血后和放化疗后处于康复阶段者,冬令进补能促进康复。
亚健康人群 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不良生活习惯等,可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头发早白、头晕目眩、耳鸣眼花、腰疼腿软、性欲减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衰退、妇女月经紊乱等。此类人群冬令服药调补,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预防或延缓早衰。
女性 女性常有气血亏虚、元气不足等证。冬季调养脾胃,可使全身营养不断得到补充,抗衰老与抗疾病能力均能增强,亦可对已有疾病进行调养和治疗。
体虚的儿童 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等疾病的体虚儿童,可根据病情适当调补。
经典药、方,辨证选择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中药和方剂,供大家在冬令进补时选用。
经典药、方举例
┇补气┇
气虚主要表现为说话无力、语声低微、一动就出汗甚至气喘、容易疲劳、懒得运动、食欲不振等。常用补气药包括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大枣、绞股蓝、炙甘草等。
补气代表方:四君子汤
【经典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补血┇
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慌失眠、唇甲淡白、月经不调等。常用补血药包括当归、熟地、白芍、制首乌、阿胶、龙眼肉等。
补血代表方:四物汤
【经典出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白芍药、当归、熟地黄、 川芎
【功效】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补阳┇
阳虚主要表现为四肢冰凉、经常怕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夜尿频繁、大便不成形甚至经常腹泻等。常用补阳药包括肉苁蓉、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锁阳、鹿茸等。
补阳代表方:金匮肾气丸
【经典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补阴┇
阴虚主要表现为心烦、手脚心发热、午后潮热、盗汗、口干、咽干、大便干燥等。常用补阴药包括北沙参、麦冬、石斛、黄精、山药、百合、龟板、鳖甲等。
补阴代表方:六味地黄丸
【经典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关键词五:膏方
辨证先行,补治结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其忠
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海派中医传承人指导老师。近年来致力于中医养生文化研究及中医养生科普创作,出版相关科普书籍十余部。
近年来,冬令膏方越来越红火。膏方,俗称膏滋药,是由具有调治作用的中药材经特殊熬制而成呈黏稠糊状的特殊剂型。中医学自古就有丸、散、膏、丹、汤五大剂型,内服膏方即是其中之一,由汤药浓缩演化而来。大凡汤方有效者,均可熬制成膏。
良药适口显优势
膏方受到普遍欢迎的重要原因是“辨证调补”,可以做到因人而异、度身定做、一人一方、一方一锅。这一特点是任何保健品、调补品无法比拟的。再者,膏方处方药味较多,顾及面较广,又能做到“良药不苦口”,并能免去熬药的麻烦。
膏方的特点是:以调补为主,兼顾治病;以脾肾为主,兼顾余脏;以大方为主,也可小方专补;以老人为主,但不限于此;以荤膏为主,也可制作素膏;以冬令为主,他季亦可应用。
膏方中多会用到胶状物,这是因为胶状药物有助于收膏,其本身也有良好的补虚治病作用。比如:龟板胶、鳖甲胶可以滋阴益肾;鹿角胶能温阳补气;阿胶有助于养血调经。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制作不用胶状物的素膏。
膏方中往往还会加入一些珍贵药材,行称“细料”,如人参(生晒参平补、红参温补、西洋参凉补、生晒山参大补)、冬虫夏草、羚羊角、鹿茸、枫斗、牛黄、狗肾、海马等。这些细料可有效加强膏方的调补作用。
膏方中还需用糖。糖可改善其口味,降低胶状物的黏稠性而有利于其融化,使之与药汁充分融合。另外,糖本身也有治疗作用,如:饴糖可温中补虚,蜜糖可润肠通便,冰糖可润肺止咳。糖尿病患者可改用木糖醇、甜蜜素或蜂蜜。
你适合吃膏方吗
膏方既可以调补身体,也可以治疗疾病,更多是具有补治结合的功效。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均适合服用膏方。
凡需运用膏方调补、治疗者,必有其可补、可调、可治之处。总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偏则调之,病者治之,以平为期。由此可见,运用膏方,辨病证为先,辨体质为本,切忌乱补。
综合而言,以下五类人群尤其适合服用膏方。
● 先天不足,禀赋亏虚 先天禀赋偏于虚弱的人群,如现代体质分类中偏于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虚弱性禀质的人群。所谓先天不足,后天调补,通过辨析体质运用膏方,可使这些先天禀赋偏于虚弱的人得以补虚纠偏,改善体质。
● 后天失养,脾胃虚弱 长期消化吸收功能欠佳者,久而久之,氣血不足,身体虚弱,需要调补。因膏方服用时间较长,功效发挥缓和,故对这类人群较为适宜。当然,膏方处方首先以健脾和胃为主,其调补也应以清补、轻补为宜。
● 过度劳累,身心疲惫 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都市白领、科技精英等人群,往往体力、精力透支,疲劳、失眠、健忘、焦虑、抑郁等诸症频发,可通过膏方调补来补气助力、宁神安眠、益智健脑、疏肝解郁。
● 年迈之体,形神不支 年纪越大,生理功能减退越明显,老年疾病越普遍。老年人是膏方调补的主要群体。膏方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减退,兼顾疾病调治。
● 病后体弱,正虚待复 处于大病、重病、急病之后的康复期者,依据病证不同予以膏方辨证调补,对祛除余邪、扶助正气、促进康复大有益处。
这些人不能吃膏方
● 无虚而补 年轻力壮、全无虚象之人不适合服用以滋补为主的膏方,而应该调整生活方式,尤其是尽可能按时作息,避免长时间熬夜。
● 病不宜补 虽有疾病但不宜服用膏方者有以下几类:“宜发散者”(如急性感染)、“宜攻下者”(如腹满便秘)、“宜通利者”(如湿阻纳呆)、“宜涌吐者”(如食积痰嗽)等。此外,由于膏方服用时间较长,中途难以加减调整,故病情尚在急剧变化期、方药需要不断化裁者,也不宜服用膏方。
● 虚不受补 虽身体虚弱,但当前湿浊偏重、脾胃虚、食欲差、舌苔黏腻之人,需先服用一段时间化湿辟浊、健脾开胃的汤药或成药来“开路”,之后才能服用膏方。
膏方调补,必须辨明体质、证情、时节、地域等诸多因素,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调补手段。合理的调补有利于养生,漫补、峻补不利于健康,甚则反而生害,这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可见。比如:阳盛之体,投以温补之物,必致“火上浇油”;阴盛之体,施以凉补之物,多成“雪上加霜”。若需调补,切切慎之。因为某些药物会造成流产,所以孕妇进行膏方调补,要提前向医生说明妊娠情况。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也要向医生特别说明,便于医生合理选用药物。
此外,服用膏方期间,若遇到以下情况,一般须暂时停服:感冒发热,月经来潮,急性胃肠道感染所致的呕吐、腹泻,厌食、腹胀等胃肠不适,等等。
膏方怎么吃
冬令膏方调补的习惯古已有之。究其原因:一是崇尚天人合一,冬季天寒地冻,自然界阳气阴精收敛,应之于人,亦为补益身体的最佳时节;二是农耕文化养育的古代民众,每至冬季不便农作,自然趁此绝好时机休养生息;三是限于历史条件,古时唯至寒冷冬季,膏方方能长时间存放。凡此种种,久而久之,渐成习俗。如今冰箱的普遍使用,较长时间地保存膏方已不再全赖于自然气候的寒冷。因此,一些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调治者,其他季节也可以服用膏方。
膏方制成后,一般需要放置五六天后再服用,古称“退火”。开始服用膏方的一两周内,每天早晨空腹时,用温开水冲服一次(若小包装,即一包;若传统罐装,即一小勺);其后,早晚各一次,温开水冲服。
延伸阅读
服用膏方时,为了保证疗效,必须重视忌口问题。比如:服用含有人参的膏方时,忌吃生萝卜;服用含首乌的膏方时,忌食猪血、羊血及铁剂;服用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浓茶;等等。服用膏方时,还要注意尽量不要吃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