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甲亢肝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分析

2021-01-05李娅宁李林通武彩霞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转氨酶甲亢肝功能

李娅宁,计 成,耿 磊,李林通,武彩霞*

(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江苏 南京 210008)

甲亢合并糖尿病是较常见的合并疾病,多与家族遗传、自身免疫系统障碍以及环境因素有关。由于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在治疗中需同时兼顾。此外,甲亢性肝损害在临床上也常有发生,合并糖尿病后用药方案的选择更复杂。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甲亢肝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因“消瘦、纳差、乏力、口干、多饮、多尿2个月余”于2020年7月3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纳差、消瘦等症状,体重下降15kg,伴心慌、胸闷、怕热、多汗,夜间有端坐呼吸,口干、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2000~3000 mL,尿泡沫增多,视物模糊,无手足麻木。20 d前至当地医院就诊,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85.4 U/L,谷草转氨酶58.2 U/L,葡萄糖14.3 mmol/L;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4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3.1%;尿常规:尿糖(+++),尿蛋白(+),尿酮体(±);胃镜: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10 d前复查:谷丙转氨酶143 U/L,谷草转氨酶97 U/L;三碘甲状原氨酸4.75 nmol/L,甲状腺素215.5 nmol/L,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22.52 pmol/L,游离甲状腺素>100 pmol/L,促甲状腺素<0.005 mIU/L。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建议至上级医院就诊。患者父母已故,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否认家族遗传病,无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入院检查:T 36.6℃,P 81次/min,R 20次/min,BP 107/62 mmHg;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体型偏瘦,眼球无突出,活动正常,双球结膜无充血水肿,指颤(-),甲状腺有肿大(I度),质地韧,无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律规整,未闻及异常;腹部质地软,无腹部压痛、反跳痛;四肢肌张力正常,胫前无黏液性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 IU/mL,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47.4 IU/mL,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3.23 IU/L,BNP 532 pg/mL。甲状腺B超示:双侧甲状腺回声不均匀,左叶前后径1.8 cm,左右径1.3 cm,右叶前后径2.0 cm,左右径1.6 cm。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球炎,结核性脑膜炎(已治愈)。住院后复查:转氨酶持续升高,谷丙转氨酶143 U/L,谷草转氨酶97 U/L。暂予双环醇片、水飞蓟素片护肝治疗,复合维生素B补充营养治疗。入院第2日完善相关检查后,予甲巯咪唑片,15 mg/次,1次/d,口服。检查示:尿糖(+++),血糖(早餐前、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分别为:5.7、14.3、13.2、8.3、6.2、15.1、11.9 mmol/L,提示餐后血糖偏高,予阿卡波糖片,50 mg/次,3次/d,口服。入院第3日,查患者尿pH 5.5,予碳酸氢钠片,0.5 g/次,3次/d,口服。入院第6日,因服用阿卡波糖后出现腹胀不适,调整为维格列汀片(佳维乐)每次50mg BID口服治疗糖尿病。第8天,患者病情稳定,复查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患者血糖控制较平稳,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予以出院。

2 讨论

2.1患者初始药物治疗 首先考虑护肝治疗,给予双环醇片和水飞蓟素。双环醇片适用于血清转氨酶异常的轻、中度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以及药物性肝损伤[1]。水飞蓟素是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脂肪氧合酶、过氧化酶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肝功能障碍的治疗[2]。由于肝脏是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关键部位,因此在甲亢患者中常见肝功能障碍,有的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在应用抗甲亢药物前应检查基础肝功能,以区别是否是药物的副作用。该患者在未用抗甲亢药物前查转氨酶偏高,半月后复查转氨酶继续升高,考虑为甲亢性肝损害的可能,治疗上予双环醇片联合水飞蓟素片降转氨酶是合适的。

2.2甲亢的治疗 甲亢的治疗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种方法各有利弊。抗甲状腺药物是主要方法,常见的药物为咪唑类和硫氧嘧啶类,主要有丙硫氧嘧啶(PTU)、甲巯咪唑(MMI)和卡比马唑(CMI)等,除严重病例、甲状腺危象、妊娠早期或对MMI过敏者首选PTU治疗外,其他应首选MMI[3]。该患者为初发甲亢,院外肝功能异常,考虑为甲亢本身引起的转氨酶增高。抗甲状腺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肝损害,在应用此类药物前检查其基础肝功能,再予甲巯咪唑片治疗,该药可能会引起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有报道称抗甲状腺药物导致转氨酶升高呈剂量依赖[4],因该患者有转氨酶升高的情况,暂予小剂量甲巯咪唑片,以后视甲功和肝功情况调整剂量。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注意粒细胞缺乏症的症状,如口腔炎、咽炎、发热;若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诊,进行血细胞计数;若发生粒细胞缺乏,必须停药。抗甲状腺药物发生肝损害最常发生在用药前3个月,尤其用药最初30 d内;肝功能恢复多数在停药1个月左右,最长在6个月。MMI治疗中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以防肝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当转氨酶水平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上须停药。

2.3糖尿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可首先考虑不易出现低血糖的口服降糖药物,另结合患者的情况。老年患者合并甲亢肝损伤需选择对肝功影响小或不影响肝、肾功的药物,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若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首选二甲双胍治疗;不适合二甲双胍者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5]。有报道认为,与二甲双胍比较,阿卡波糖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中更能够取得理想作用,能对抗甲状腺激素促进肠道吸收糖分的作用,不仅降糖效果更佳,还能够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调整患者血糖、血脂等其他代谢系统,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6]。

3 小结

据相关研究显示,甲亢与糖尿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甲状腺素能够帮助肠道吸收糖分,从而提高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糖尿病控制不好也会增加甲亢危象的风险。目前,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首先治疗甲亢,抗甲状腺药物是甲亢治疗的基础,可用于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有MMI和PTU等,MMI是目前甲亢治疗的首选药物;其次,治疗糖尿病,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或甲亢继发糖尿病的患者病情较轻时,可选用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先考虑不易出现低血糖的口服降糖药物,另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对肝功影响小或不影响肝、肾功的药物。

猜你喜欢

转氨酶甲亢肝功能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