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观察

2021-01-05寇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出院家属

寇双

(内蒙古赤峰市安定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0 引言

首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常见疾病,该疾病通常病程较短,且对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损害程度较轻,因而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康复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值。然而,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缺乏系统的认识,且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因而出院后缺乏有效的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影响医院治疗效果。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为1.4%-4.6%,该病主要集中发生于青少年人群。已知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性格、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等。精神分裂症需要长期用药治疗,用药依从性是影响疗效和病情的关键因素,但患者用药依从性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变差。有研究发现,采用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一年后用药依从率仅为52%,这对病情控制十分不利,容易出现复发、再住院,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本研究对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进行了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我院精神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收治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6.4±16.4)岁,住院时间53-87d,平均(72.4±13.5)d。依据患者出院后护理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5.5±15.6)岁,平均住院时间(70.2±11.4)d,实验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7.1±18.6)岁,平均住院时间(73.4±12.9)d,由此可见,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第一,年龄在18岁至70岁之间;第二,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对于临床研究知情,首次发病,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相关标准;第三,患者无语言表达功能障碍和听觉障碍,且学习能力较强。排除标准:第一,合并行为紊乱或是肢体僵硬着;第二,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女性患者;第三,合并脑部器质性疾病者;第四,药物或是酒精依赖者。

1.2 方法。对照组观察对象出院后不接受任何护理干预,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用药护理等,动态监测患者精神行为,预防患者自杀及其他危险事件的发生。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家庭护理干预,具体措施:由护师以上护理人员共同组建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小组,对其家庭护理干预工作提供指导,保证护理干预过程贯穿于患者出院后的各个家庭生活细节之中,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和技巧。患者出院时,从疾病的发生、表现、治疗、潜在风险、预后等方面出发开展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控制疾病复发和药物治疗的方法,同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和相关医学资料,制定包括用药方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等在内的家庭护理干预方案。患者出院后2个月内没半个月接受1次随访,2个月以后改为每个月接受1次随访,半年后改为每2个月接受1次随访,每次时间为1-2 h,共计随访11次。前三次随访过程中重点关注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预防复发的关注度和护理能力,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积极面对疾病,重新树立信心,并注重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第四次随访时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回顾分析患者的护理情况,确定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第五至七次随访时指导患者家属开展患者的社交能力训练,包括独立生活、控制症状、药物治疗、人际交往等。第八次随访重点关注患者社交能力的恢复情况以及近期状况。第九、十次随访为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使其在家属陪同下完成一些社会交往工作。随后一次随访时组织患者家属和邻里朋友等开展座谈,确定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加强卫生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回归社会和工作。

1.3 观察指标。通过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观察对象出院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康复护理有效标准为BPRS评分在25分以内,患者评分越高,则精神病康复护理效果越理想;SDSS评分在2分以内,患者评分越低,则社会功能康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表示,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应用()表示,采用t检验。若<0.05则代表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BPRS评分结果比较。两组观察对象出院前BPR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后,BPRS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BPRS评分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BPRS评分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出院时 出院3个月 出院6个月 出院9个月 出院12个月实验组 20 25.74±2.12 24.52±2.16 23.57±2.28 22.97±2.29 23.80±2.41对照组 20 26.04±2.82 26.88±2.72 27.34±2.12 27.98±2.31 28.56±2.28 t-0.380 3.039 5.415 6.888 6.416 P-0.706 0.004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SDSS评分结果比较。两组观察对象出院前SD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6个月和12个月后,SDSS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SDSS评分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SDSS评分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出院时 出院6个月 出院12个月实验组 20 2.19±0.42 2.01±0.32 1.87±0.43对照组 20 2.09±0.35 2.31±0.42 2.63±0.52 t - 0.818 2.541 4.175 P - 0.418 0.015 0.000

3 讨论

家庭护理干预是一种包括教育、社会、心理、医学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患者护理能力提升方式,通过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神话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和沟通训练技巧,减少患者出院后疾病复发风险和家庭矛盾的发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提供疾病的恢复速度[1]。有研究者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回家修养,出院后的两年内是复发高危期,家庭干预在巩固疗效、确保患者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护理干预能够解决患者多方面的问题,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家庭护理干预后,其对于精神卫生知识会形成更加系统的认识,进而主动与社会接触,坚持遵医嘱规律用药,并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掌握更多的缓解情绪问题的方法,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进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2-3]。同时,患者坚持科学用药,也能够改变家属对于患者的态度和认知,减少对于患者的负面态度和情绪,使其更加实际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为其提供良好的康复护理环境,巩固治疗效果。家庭护理干预能够紧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联系,进而保证患者的各项心理问题和药物不良反应等能够直接反馈到护理人员处,并及时得以有效解决,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护患关系的改善,缓解患者的情绪问题,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和交往[4-5]。家庭协同护理配合药物自我管理能通过加强患者监管护理,提高患者自知力,改善患者治疗态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达到控制病情,预防复发的目的。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实验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后,BPRS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6个月和12个月后,SDSS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身心状态的改善,减少疾病和不良情绪的影响,因而整体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家庭协同护理联合药物自我管理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能改善患者近期及远期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确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接受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社会功能,巩固医院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出院家属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